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散数学(三)

离散数学(三)

一、判断题1、偏序集合的哈斯图一定是连通图(错)2、任意一个谓词公式都与一个前束范式等到价。

(对)3、设R 是非空集合A 上的关系,R 在A 上是传递的,当且仅当RR R R ⊆4、若有向图D 是强连通,则D 必为欧拉图。

5、设R 是集合A 上的传递关系,则R 是传递的.6、设A*、B*分别是命题公式A和B的对偶式,若A⇒B,则A*⇒B*7、在推理中:“如果你上课用心听讲,那么你考试及格:你上课不用心听讲,所以你考试不及格”,中的结论是有效的8、A、B为集合,A-B=A 当且仅当B=Φ9、若A、B为集合,当A∪B=A∪C 且A∩B=A∩C时,则B=C11、集合A上的恒等关系,I A 是对称的反对称的.12、可数个可数集的并一定是可数的 13、在推理“如果我参加马拉松赛,那么我很疲劳;但我不疲劳,所以我没有参加比赛中,结论是有效的14、A 、B是非空集合,若{A-B,B-A}是集合,A∪B的一个划分,则A∩B=Φ15、设A,B分别是命题公式A、B的对偶式,若A⇔B,则A⇔B16、R、S是A上的二元关系,若R和S是自反的,则RS 也是自反的17、设A是集合,P(A)是A的幂集,则A⊆P(A)18、偏序集合的哈斯图一定是连通图 19、若R1∙R2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R1R2也是A上的等价关系20、若R、S是A上的二元系,若R和S是对称的,则RS 也是对称的21、设R、S是集合A上的关系,若R和S是传递的,则R∩S是传递22、设A*是命题公式A的对偶式,则(A*)*=A23、不是自反的关系一定是反自反的 24、集合(0,1)和集合(∞-,0)是等势的。

25、设<A,≤>是偏序集,B ⊆A ,若b ∈B是B 的最小元,则b 是B 的极小元,下界,下确界。

26、若有向图D是欧拉图,则D必是强连通图 27、设<A,≤>是偏序集,B⊆A ,,则a是B 的上确界,且a ∈B ,则a 是B 的最大元。

则a 是B 的极大元、上界、上确界。

28、设<A, ≤>是偏序集,B ⊆A ,若b ∈B 是B 的最大元,b 是B 的极大元,上界,上确界。

29、设R是A上的二元系,若R是对称的,则r(R),t(R)也是对称的30、若图G中恰有两个奇度数结点,则这两个结点是连通的。

31、若集合A上的关系R是对称的,则R的逆关系R-1也是对称的32、若R和S是集合A上的两对称关系,则RS 也是对称的。

33、设R和S是集合A上的关系,R和S是传递的,则R∪S是传递。

34、对于代数系统<R,*>,R是实数集合,*是普通乘法运算,则每个元素均有逆元 35、若R和S是集合A上的两传递关系,则RS 也是传递的。

36、设R 和S 是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则R ∪S 一定是等介的。

37、设R 、S 是集合A 的关系,由s(R ∪S)=s(R)∪s(S) 38、设R 、S 是集合A 的关系,由s(R ∪S)=r(R)∪r(S)39、任意一个谓词公式都与一个前束范式等价。

40、若无向图中恰有两个度为奇数的结点,则这两个结点必连能。

41、在有向图中,结点间的可达关系是等价关系。

42、若图G 不连通,则G 必连通。

二、选择题1.对任意集合A,B,C 下属正确的是:A .若A ∈B,B ⊆C 则A ∈C2.设A-B=Φ,则有:C.A ⊆B3.设A=则有:C.{{4,5}}⊆A4.设A={a,{a}}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B.{a}⊆P(A)5.集合A={1,2,.,10 }上的关系R={<x,y>︱x+y=10,x,y ∈A}则R 有性质: B.对称的 6.设A={a,b,c},B={1,2},f:A→B,则不同的函数个数为:B.32个 7.函数的复合满足:B.结合律 8.,f g为满射,则f g 必是:C. 满射9.若f g 是满射则:C.g 是满射10.Z 是整数集合,f 定义为z →z()2f x x x =-则:A.单射公倍数12.任何无向图中结点间的连通关系是: B.等价1,,D V E >=<>是强连通图,当且仅当:D. D 中有通过美各界的至少一次的回路 三、填空题6.集合A 的基数为m ,则其幂集P(A)的基数为:2m7.一棵树上有两个结点度数为2,一个基点度数为3,三个结点度数为4,度数为1的结点有 9个.8.R 是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则对任一元素a ∈A,由a 形成R 等价类[]R a ={x ︱a ∈A,aRx}四、证明下列各题3.证明:对于任意集合A,B,C ,(A ∩B)∪C=A ∩(B ∪C)的充要条件是C⊆A.证:""⇒x ∀∈C,则x ∈(A ∩B)∪C ⇔x ∈A ∩(B ∪C)⇒x ∈A 即C ⊆A ""⇐若C ⊆A,则(A ∩B)∪C=(A ∪C)∩(B ∪C) = A ∩(B ∪C) ∴结论成立。

5.若A ∩B ≠Φ,证明:(A B)(B A)= (A A)(B B)=(A B)(B A)⨯⨯⨯⨯⨯ 证: (1)<x,y>(A B)(A B)(A )(A )(A)()(A) ()(,)(, )<x,y>()()(A B)(B )= (A A) (B B)x B y B x x B y y B x y A A x y B B A A B B A ∀∈⨯⇔∈∧∈⇔∈∧∈∧∈∧∈⇔<>∈⨯∧<>∈⨯⇔∈⨯⨯∴⨯⨯⨯ (2)同理可证:<x,y>(A B)(A B)(A )(A )(A)()(A) ()(,)(, )<x,y>()()(A B)(B A)= (A B) (B A)x B y B x x B y y B x y A B x y B A A B B A ∀∈⨯⇔∈∧∈⇔∈∧∈∧∈∧∈⇔<>∈⨯∧<>∈⨯⇔∈⨯⨯∴⨯⨯⨯ .6.若A ∩B ≠Φ,证明:(A B)(B C)= (A A)(B B)⨯⨯⨯证:()()<x,y>(A B)(A B)(A )(A )(A)()(A) ()(A)(A) (B)()(,)(, )<x,y>()()(A B)(A B)= (A A) x B y B x x B y y B x y x y B x y A A x y B B A A B B ∀∈⨯⇔∈∧∈⇔∈∨∈∧∈∧∈⇔∈∧∈∨∈∧∈⇔<>∈⨯∧<>∈⨯⇔∈⨯⨯∴⨯⨯ (B B)⨯7.设R.S.T 均为A 上的二次关系,证明()R S T R S R T = 证:x,y A ∀∈,()()(<x,u>R <u,y>)()<x,u>R (<u,y) <u,y>()<x,u>R (<u,y>) (<x,u>,)()<x,u>R (<u,y>) ()(<x,u>,)<x,y>,<x,y>x y R S T u S T u S T u S R u y T u S u R u y T R S x y R T <>⇔∃∈∧∈⇔∃∈∧∈∨∈⇔∃∈∧∈∨∈∧<>∈⇔∃∈∧∈∨∃∈∧<>∈⇔∈∨<>∈⇔ ()()()()R S R T R S T R S R T∈= 即8.设A.B.C 是集合,证明:A B ()-C=(A-C )(B-C ) 证:A B A B CC C ()-C=() =(A )(B ) =(A-C )(B-C )9.A,B 为任意集合,证明: (1)()()()P A P B P A B ⊆(1)()()()P A P B P A B ⊆证:(1)()()(())(())()()()()()()x P A P B x P A x P B x A x B x A B x P A B P A P B P A B ∀∈⇔∈∨∈⇔⊆∨⊆⇔⊆⇔⊆∴⊆(2)()()(())(())()()()()()()x P A P B x P A x P B x A x B x A B x P A B P A P B P A B ∀∈⇔∈∧∈⇔⊆∧⊆⇔⊆⇔⊆∴⊆11.设R 是A 上的关系,证明R 是对称的1R R -=证:12.证明:(1)若R 是自反的则s(R) t(R)也是自反的(2)若R 是对称的则r(R),t(R)也是对称的(3) 若R 是传递的则r(R) 也是传递的证:(1)若R 是自反的,则(),()(),()A A A I R R s R R t R I s R I t R ⊆⊆⊆∴⊆⊆又即s(R),t(R)是自反的(2) (1)若R 是对称的()1111 ()()()R R R R r R r R ----==== -1A A A 即又r(R)=R I I I 即对称(3)R 传递⇔t(R)=R 要证明r(R)传递只需证tr(R)=r(R)11)() ()=r(R)ii i i R R R R t R R ∞=∞===== A A A A A 又t()=t(I I I I I五、应用题1.某班学生学习PASCAL 语言.C 语言.COBOL 语言的学生分别是110人,98人,75人,同时学习PASCAL 语言和C 语言的有35人,同时学习PASCAL 语言和COBOL 语言的有50人,三门都学的有6人,同时学习C 语言和COBOL 语言的有19人,求同有多少学生。

解:设A.B.C 分别是选学PASCAL. C 语言和COBOL 的人数的集合。

则A=110,B=98,C=75且A B =35,B C=19 A C=50,A B C=6则易求A B C=185人2.设学校有58个学生爱好体育运动,其中15人参加篮球队,20人组成排球队,38人组成足球队,其中有3人同时参加三个球队,求同时参加两个球队的学生共有多少人.解:设A.B.C 是组成篮球.排球.足球队的人数的集合。

则A=15,B=20,C=38A B C=3,A B C=58同时参加两个球队的人数为: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A B A C B C ++2A B C-=A B C A B C A B C ++--=15+20+38-58-3=12人 六、简答题。

1.设全集E={1,2...,12},A={1,3,5,7,9,11},B={2,3,5,7,11},C={2,3,6,12},D={2,4,8}求A B,A C,A-B,A⊕D解:A B ={1,2,3,5,7,9,11}A C={3}A-B=A ⊕D=2.设A={a,b,c}举出A 上的关系R 的例子,使它具有如下属性:(1)R 既是对陈又是反对称的 (2)R 既不是对称又不是反对称 (3)R 既不是自反也不是反自反 解:(1)(2) (3)3.集合A={1,2,3,4,5,6},R={,,x y x y A <>∈,x 整除y} (1)确定R 是A 上的偏序关系,并画出哈斯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