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见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量
方法:先夹管用碘伏离心式消毒引流 管外
壁,长度>3㎝,更换新的无菌引流袋, 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 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由于头部分泌较多的脂性分泌物容 易污染伤口,应1~2d更换伤口敷料 1次,并定时给予酒精湿敷,每周把伤 口周围的头发剃去,以便于消毒伤口 及贴胶布。术后定时观察敷料的情 况,如敷料被血液渗湿或异常潮湿, 应及时报告医生。
非感染性液体:包括血液、渗出液及组织分 泌液等,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局部 压力、减少液体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作用、 减少合并感染的可能性,有利于伤口愈合 等目的
常见脑部引流管
(1)脑室引流管 (2)硬膜外引流管 (3)硬膜下引流管 (4)创腔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 概念
• 通过侧脑室穿刺,将脑脊液引流于特 制的或临时用一套带有茂菲滴管的静 脉输液器和一个无菌引流袋所组成的 无菌侧脑室引流装置内,以解除急性 梗阻性脑积水的一种临时性的急性措 施。
(九)拔管
术后3-4日:颅水肿期将过,颅内压 逐渐降低应及早拔管
试夹管24h: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 有否颅内压再次增高的表现
(十)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原因
1.脑内压低于0.98-1.47kpa;证实办法:降 低引流袋(瓶)降低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2.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折曲,对照CT将引 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
端瘘等
【适应证】
自发性气胸,肺压缩大于50%者 外伤性血、气胸 大量胸腔积液或持续胸腔积液,需彻
底 引流,便于诊断和治疗者 脓胸早期彻底引流,有利于炎症消散
和促进肺复张 开胸术后引流
【禁忌证】
结核性脓胸
引流的原理
当胸膜腔内因积 液或积气形成高 压时,胸膜腔内 的液体或气体可 排至引流瓶内。
妥善固定管道
(一)引流袋高度
平卧位: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 ㎝(即外耳道水平)
侧卧位: 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 18㎝
• 如伴有脑积水、脑室肿瘤、颅后凹占位病 变者,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 压力趋于平衡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 度。
(三)引流速度及量
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 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 因患者颅内压骤然下降,有可能发生脑出 血或脑疝的危险,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 管。引流液<500ml/d
常见引流管的 应用及护理
重症医学科 梁艳芳 2013-1-20
外科引流
定义
针对于积存于体腔内、关节内、器官或组 织的液体(包括血液、脓液、炎性渗液、胆 汁、分泌液等)引离原处和排出体外,以防 止在体腔或手术野内积蓄,继发压迫症状 、感染或组织损害。
目的
感染性液体(指脓液):通过引流后,可 以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疼痛、减轻炎症、 防止炎症扩散,有利于炎症消退的目的。
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转, 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4.脑组织、血凝块堵塞:注射器轻轻外抽, 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5~10ml冲洗
5.经上述处理后仍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更换 引流管
引流管的挤压:
★挤压时应向引流袋方向挤压,不 可向头部方向挤压,以免管内的液 体逆流入脑内而导致感染。
• 脑内压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 值:成人0.69~1.96kpa(70~ 200mmh20)儿童0.49~0.98kpa (50~100mmh20)颅内容物由颅组 织、脑脊液、血液组成
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电解 质平衡及时补充。因脑脊液中含有钾、钠、 氯等电解质,引流过多,易发生水电解质 紊乱,应适当补液。
(四)体位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抬高15度- 30度
(五)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成角 病人头部:活动范围适当限制 治疗护理: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引流管 引流液: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
通畅。反之不畅,应及时查明原因 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
(六)脑脊液的颜色、量、性状
颜色:术后1~2日可略呈血性渐变橙 黄色
量:<500ml/d 性状:正常: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
无沉淀 异常: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 提示颅内感染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留 取标本送检 置管时间:5-7天
(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气胸(pneumothorax)
正常胸腔内没有气体,胸腔内出现气 体仅在三种情况下发生:
⑴肺泡和胸腔之间形成破口 ⑵胸壁创伤产生与胸腔的交通 ⑶胸腔内有产气的微生物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排除胸膜腔内积气 恢复和保持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的
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 排除胸膜腔内积液 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
胸膜腔独特的生理特征
负压,是胸膜腔独特的生理特征
正常平静呼吸时吸气压力为-0.8~1.0kpa(-8~-10cmH2O)
呼气时-0.3~0.5kpa(-3~-5cmH2O) 深呼吸时为-6kpa(-60cmH2O)~
3kpa(+30cmH2O)
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
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
• 目的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颅内高压危机 状态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 脑室术后引流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
网膜粘连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经脑室引流管冲药控制颅内感染 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
引流术降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 降引发脑疝
脑室引流管护理要点
(一)标记
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 流管上
• 脑疝
当脑内一分腔占位病变时,该腔压力 高于邻腔,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 移位,部分脑组织被剂入颅内生理空 间或裂隙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胸腔闭式引流管
胸膜腔有关知识
胸膜腔是由脏胸 膜与壁胸膜之间 形成的封闭腔隙。
腔内呈负压,有 助于肺组织膨胀、 维持肺的通气和 换气功能;增加 上下腔静脉的回 心血量。
(色和量,如患者出现体温 升高、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 征等颅内感染征象时,及时通知医师,联 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患者高热时, 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寒战时予以保温(预 防烫伤)。此时患者消耗大,应给予高营养 、高热量(3 kcal/d)、易消化饮食,抽搐时 应用抗癫痫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