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生产计划.
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运输的需要; (2)在充分合理利用运输能力的基础上,正确分配各
铁路局和分局的货运量; (3)最大限度地组织均衡运输、直达运输和成组装车,
提高货物送达速度和运输效率; (4)制定合理可行的机车车辆运用指标和相应的经济
指标,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运输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
图7—1—1
7
第二章 月度货物运输 计划的编制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货流形成的特点 二、运量预测和运能分配 三、月度货物运输计划的编制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货流形成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计划经济供求 关系已被打破,新的供求关系正在逐渐形成;与此同时 货源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管内货流不足的情况。 铁路运输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幅员辽阔 的大陆国家,没有铁路运输适度超前发展,发展市场经 济是不可能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又促 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运输的需求。同时,企业 扩大自主经营权后,对原材料、能源的购进和产品的投 向,具有了更大、更灵活的选择性,从而也对铁路运输 的经济性、及时性、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铁道部除重点了解上述内容外,主要掌握限制口、 水陆联运和军运、外贸运量,以及下月新造货车和 现有货车运用情况,下达各铁路局的总装车任务, 并作出重点指示和审编运输生产计划的注意事项。
五、运输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在采用计算机编制货物运输生产计划的情况下, 编制步骤及编制流程如图7—1—1所示。
四、运输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
编制原则为: (1)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运输政策,
对重点企业和重点物资以及纳入运输合同的要车 申请给予优先和保证; (2)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能力,妥善安排各种货 物运量,努力完成铁路运输任务; (3)坚持铁道部、铁路局和铁路分局三级分工负 责审批计划,执行运输任务总量控制和铁路紧张 区段限制口通过重空车流限额的规定;
运输生产计划包括月度货物运输计划和铁路工作 技术计划两大组成部分。
五、运输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在编制运输生产计划前,各级机构要做好相应的运 量预测及有关准备工作。
车站要对本月完成情况和下月货源质流进行调查分 析,了解上级政策和意图,上报有关资料;
铁路局和分局要重点了解水陆联运运量,重点车站 和区段的作业能力、通过能力、装卸作业能力、车 辆运用和货车静载重情况,提出运量建议;
表7—1—1 7
三、月度货物运输计划的编制
根据月度货物运输计划即可确定铁路运输量(简称 运量)计划,其中主要有: 货物发送吨数 装车数 货物到达吨数 卸车数 货物周转量 货物平均运程
第三章 货车及机车 运用指标体系
一、运输生产技术计划的意义 二、货车运用指标 三、机车运用及其相关指标
四、运输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
(4)方便货主、简化手续、缩短计划周期、适应 市场需求,质量良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5)便于组织运输生产,提高运输生产效率,促 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运输能力充分利用;
(6)有利于启身管理,便于统计、考核、分析和 监督,以及旬、日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五、运输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1)分界口(含限制口)的最大运输能力计划; (2)各限制口品类别货运量发送计划; (3)非限制口的分界口大宗稳定货源的运量计划; (4)铁道部会同有关部委共同商定的运量计划和国
际联运、水陆联运夕陨到港、港口装车、军事运输 等重点运输的运量计划; (5)铁道部、铁路局下达的各类重点物资、重点厂 矿、企业装车计划; (6)零担、集装箱运输计划和直达列车、整列短途 列车及成组装车计划;
按层次分级(铁道部、铁路局、分局)控制运用车数; 按状态(重、空)和去向(交出的重车和到本局卸的
重车)控制运用车数; 按主要车种(P、C、N、G、B等)控制运用车数。 运用车的合理分布是组织均衡运输、合理利用铁路运
输能力、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运输任务的指标由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部分组成。 数量指标可以从货车运用的装、卸、排等数量方面进
运量预测在运输生产的管理组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运量预测是铁路运输企业制定运输生产计划的重
要依据 2.运量预测有助于运输企业领导对铁路运输的发展
规划进行正确的决策 3.运量预测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在运输市场的
竞争能力
二、运量预测和运能分配
预测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中长 期预测为铁路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而短期预测,主要是为制定运输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一、货物运输生产计划的意义
铁路货物运输计划按其编制期限分为: 长远计划 年度计划 月度计划
一、货物运输生产计划的意义
长远计划是较长时期的运量规划,通常为五年 或十年,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制定,表明相 应时期内全路的运量规模和货物周转量等基本经济 指标预期达到的目标,并作为铁路网发展规划和技 术装备发展的依据。
一、运输生产技术计划的意义
机车车辆的活动是形成运输生产活动动态性质的 重要因素。它使每一铁路局、分局、站、段在不 同的时刻有着不同的运输状态。
为了对动态的运输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必须制定 完善的运营指标系统。机车车辆运用指标是运营 指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要制定出长 远计划外,铁道部、铁路局还必须制定出运输生 产技术计划,作为日常运输生产管理的依据。
一、运输生产技术计划的意义
机车车辆是铁路运输的活动设备(运输动力和工 具),它是决定铁路输送能力的重要因素。
主要由活动设备所决定的输送能力与主要由固定设 备所决定的通过能力的综合实现,才能形成铁路的 运输能力。
在一定的固定设备条件下,铁路所能实现的运输能 力将取决于活动设备的类型、数量及其分布,即: 为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应拥有多少机车车辆;一 定类型和数量的机车车辆能完成多少运输任务。前 者主要在长远计划及年度计划中研究,而运输生产 计划则要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
在每月的运输生产中,运量变化的同时,由于铁路 自身的维修、改造等影响,运能也是变化的。因此, 要求在对运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根据铁路运输企 业本月所具有的运输能力进行运量分配,以达到既 不浪费运能,又能完成运输任务。
二、运量预测和运能分配
当预测运量大于运能时,在保证重点物资、外贸物资 等运量的基础上,运输企业应与大宗货物的货主协商, 在不影响其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使其部分货物转至铁 路运输的淡季,以达到运量与运能的基本平衡。
从这个意义上讲,运输生产技术指标计划也是技术设 备的运用计划,是月间运输生产活动的综合性计划。
一、运输生产技术计划的意义
货车合理运用是运输生产指标计划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运用车的合理分布及空车调整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又复 杂的问题。铁路局、分局必须经常保有一定种类和数 量的运用车。对于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运用车的 分布状态,为了保持其相对平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控制:
鉴于铁路运输企业的特性,即运能总量的有限性和 非贮备性,必须对所要承担的运输任务(运量)按 国家规定的相应政策分轻重缓急、重点和一般、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类预测。
1.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预测 2.水陆联运、国际联运、重点物资运量预测 3.其它货物运量的预测
二、运量预测和运能分配
二、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计划的任务
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计划(简称运输生产计划) 的主要任务是:
根据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运输政策、市场需 求及当月的铁路运输设备能力,正确安排各种货运 量和机车车辆运用计划,以完成铁路年度运输任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
二、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计划的任务
其具体任务是: (1)落实货源,正确分配各部门各单位的货运量,充
与此同时、要确保重点急需物资运输,首先保证支农 物资运输,对农产品要做到优先安排计划、优先配车、优 先装运。对抢险救灾物资、军需物资、煤炭、国家要求抢 运的物资、重点工程物资、冶炼物资等,也要重点安排, 为加强日常零散货源的组织,要根据运输能力,随时提报、 随时受理、方便货主、为货主服务。
二、运量预测和运能分配
三、运输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
(7)品类别货车静载重指标计划; (8)发送吨数计划; (9)装卸车计划; (10)分界口车种别空车调整计划; (11)分界口货物列车数计划; (12)货车运用指标计划; (13)机车运用指标计划。
四、运输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
运输生产计划既是铁路日常运输组织工作的基 础和主要依据,也是铁路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市场 联系的桥梁和窗口。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及运输市场竞争的需求,促使铁路运输企业质量 良好地完成运输生产任务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铁路运输生产计划应按照实事求是简化手续、方便 货主、缩短时间、保证重点、均衡运输、质量良好 地完成各项运输任务的要求进行编制。
一、货物运输生产计划的意义
年度计划直接反映计划年度国民经济计划中铁 路应完成的运输任务,包括当年的货物发送量、货 物流向、货物平均运程、货物周转量和货运密度等 经济指标,作为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和分配 各铁路局货物运输任务的依据。
一、货物运输生产计划的意义
货物运输生产计划根据年度计划和托运人当月 提出的具体运输要求编制,包括安排月度货源货流 组织的月度货物运输计划和安排货车等运输设备运 用的技术计划,它既是年度计划在月间的具体安排, 又是组织日常运输生产活动的依据。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货流形成的特点
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加强货源的组织工作,变“坐商” 为“行商”,深入厂矿企业组织货源。抓好全路140个较大 装车站的工作,大力组织直达运输,提高直达列车比重和 成组装车比重,加强煤炭、矿石等大宗稳定货源的组织, 开行“三定”(定点、定线、定车次)列车和快运货运列 车,并将其纳入运输方案,使主要干线流线稳定。
第六篇 铁路运输生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