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在金属防腐中的研究进展'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在金属防腐中的研究进展'
腐 蚀性能 。
We lg 93 si 在19 年研究发现[・ sn 6 l比聚苯胺混合漆对金属
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可把碳钢的腐蚀速度降低 4 个数量级.
Mi os i s n 等u] r he m 对聚苯胺与传统的通用高分子材料作
了比较, 用电化学测试手段证明了聚苯胺对铁的防腐效果优 越于聚氯乙烯等传统材料
为固体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用于金属防腐都有所研究并取得 r 一些成效, 但聚苯胺及其 衍生物在防腐方面优异的性能使其成为导电聚合物防腐研究 中的焦点 尤其是其作为添加剂来提高己有的涂料体系的性
能, 有着极大的商业潜力和学术意义
1 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
聚苯胺 的结构见图 1 , ; 按照其氧 化程度 聚苯胺 可分为
y . =0 5 )
致变色等i 。 -7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导电高分子在金属防腐领
城的应用中也有着巨大的潜 力。尽管人们对各种导 电聚合物
H | I N N H
‘ 于仁) 一
去质子化
( 去招 杂)
H
H
-. -= >Ni } } N 一}, - f C -
{ 0 H -
卜
质子化
( 杂) 抽
I
|
N
rv w d T e r t peai m ca s s sm aid T e set f t i ap c i s a o - ei e. cr nl rvi g hn m a u m re. popc o h r lao ae d e h u e y l n e i r e z h r s e p i t n r l i r s s
美国Alds nl] l -ga 公司也发现把去掺杂或掺杂聚苯胺分散 i i " e
到涂料中表现出很好的防腐性能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M nat 联合公司研究发现用 osn o
自19 年提出聚苯胺对钢铁有着阻蚀性以来, 91 聚苯胺用 于其它金属防腐的研究也相继发展起来。R b o 等山1 ai t c 报导
了聚合物酸掺杂聚苯胺对 A 77- 6 A 05T 的防腐效果 , 所得的塔
揍杂聚苯胺环氧树脂共混物涂授碳钢后再环氧顶层涂移, 表
现出比单 一环氧涂层好得 多的抗蚀性 。
菲尔极化曲线显示涂祖试样的腐蚀电流有了很大的减少, 井
几发现导电态聚苯胺的效果更强 L U等研究 厂 聚苯胺作为 低漆涂覆 A 22 和 A 77 体系, A 04 A 05 发现它对试样划伤或涂
的防腐性能 , 且未降低聚酥亚胺的耐热性能 这更有利于共混
波兰Bj ”的研究表明钢铁磷化后再用聚苯胺( 等I ar e 惨 杂态与去掺杂态) 洗涤处理大大加强了 涂层的防腐性能, 比传 统的4 价铬处理的效果还要好, 因此有取代C ( D的趋势. r V
其工 艺正在研究中。
物在徽电子封装上的应用, 因为在徽电子封装领域中不但要 求材料要有高的耐热性能和绝缘性能, 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抗
域的研究才取 得突破性进展 , 从而 肯定了导 电聚合物尤其是
障作用。 rs"在对去掺杂聚乙氧基苯胺涂妞铜侧试显示, Bui 7 e
阴极腐蚀电流保持在一个非常低且与涂层厚度无关的数值
聚苯胺对金属的防腐效果
( 一A c ' 1 ’/. ) 。 。盐酸播杂可 提高其导电性( 导电率为 1一 / 0, 5
Wag k ' u Q u i i We e n J u S n x 2 n i i i n i a L w '
( ea m n o Pl e Si c ¥E g e i , i g i rt, ghu 07 1 pr et o m r ne ni en Zea U v syH nzo 302) D t f y c e . n r g hjn n e i a 1 ( Dpr et hms yZeag i rt. ghu 07 2 ea m n o Ce ir, i U v syH nzo 302) t f t hjn n e i a 1 A src btat T e ge iapctn pl ni ad dravs cr s n t tn m ts h pors n lao o o ai e i evt e t or i poe i o e li r s p i i f y l n t i i o o o r co f a s n s
N
州- >一 “ E -③一 ,N C
A
+ -N
圈 1 聚苯映结构及其指杂与去洛杂过程
聚苯胺不但具有导电高分子的两种导电状态( 导电态与 绝缘态或半导态)而且还有着其自身的特性, , 主要表现
为: 门 ‘ : 一
() 1制备方法以及工艺条件简单, 可通过化学氧化法以及
电化学方法制取 .
导电高分子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它的高导电性能以及其易
氧化还原性上, 这些应用包括可充电电池、 静电消除, 以及电
三类 全氧化态聚笨胺(e i ai ey )全还原态聚苯 pr g ni .= , mr l n 0
胺d uom r d ey 1以及半氧化态聚苯胺( e ln . ece ea i ,= ln ) e r d e m ai
DBr 提出 聚苯 eey 川 胺能维持不锈钢金属钝化电位. r 使其处
于阳极保护状态, 但这个结论不能推广到导电聚合物涂覆的
掺杂聚乙氧基苯胺为绝缘体( 导电率约为 1- Sc , 0' / 它的 0 m)
涂层非常完美, 几乎无缺陷, 粘附力强, 起到 了 一个理想的屏
普通碳钢体系。直到 19 年. 91 导电聚合物应用于钢铁防腐领
并且浸渍实验证实了掺杂聚苯胺涂层对涂层划伤处的防腐
性
基苯胺碱, 其防腐效果呈不稳定的特点
22 级蚀剂用聚苯胺 .
在聚苯胺作为防腐涂料发展的同时, 导电聚合物缓蚀剂
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其应用面远远不如涂层那么广泛.
Stynr nn u aaa 等[把不同数最的聚乙氧基苯胺加入 a i ay ha s 〕 到盐酸溶液中, 随后对铁进行腐蚀侧试, 20p 发现 0p.时可达
c )其防腐效果可与去掺杂聚乙氧基苯胺相媲美, m, 对于聚丁
2I 防腐涂料用聚苯胺 .
19 年, 91 美国Ls m s o .a o 国家实验室(A L 与美国航 A l LN) 空部( A A 联合研究组, 首次成功地把导电聚合物应用 N S) 2 . 1 于钢铁防腐 据该组报导, 由对甲苯磺酸掺杂的导电聚苯胺成 膜S 厚, - p o 再以环氧顶涂, 对碳钢具有非常好的防腐效果。
Tl ' a " 等研究了聚苯胺环氧共混物涂孤低碳钢体系在 o 不同环境 F 的腐蚀行为, 证实了共馄物对低碳钢具有良好的
防腐效果 , 但在不同环境下掺杂态与去掺杂态聚苯胺类共混 物的防腐性能叮能有所不同
层缺陷处有强大的防点蚀作用 C . g o 报导u] . 棒脑确酸掺杂 聚苯胺(A l S ) P N A 能减少缺陷处铝的腐蚀速度。 - G
3 聚苯胺防腐机理
从上述报导可见, 学术界在聚苯胺的两种状态对碳钢和
W si 报 [了Vr o 列 苯 涂 铁、 锈 导 s ein系 聚 胺 横 不 eIR D s n 」 s e c
() 2摇杂和去掺杂过程简便, 修杂前后的导电率范围宽, 是其它导电聚合物所无法比拟的。图 1 给出了其掺杂及去掺 杂的全过程, 1 表示掺杂的程度, 是对阴离子。聚 其中 - A 苯胺的掺杂过程即质子化实现了绝缘态向导电态的转变。掺
杂态聚苯胺 的电导率 很高能达 l'/m, o c i去掺杂后可降到 S i f
9%的缓蚀效果, 0 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则需要 2 %的乙氧基苯
胺单体 。
美 i r u r n h il 司 研 人 电 d e a c mc 公 的 究 员由 化 国A p cs e a r o d
学阻抗谱图 ES得出去掺杂聚苯胺的孔隙电阻为 2 o . I x 0 tn 对甲苯碘酸掺杂后降为 2 o , X a 证明了导电体聚苯胺对碳 Il 钢具有防腐作用, 但去掺杂聚苯胺的效果更好
在一般的使用电压下, 常用的高效缓蚀剂B A( T 苯井三
哇) 已不再具有缓蚀效果, 而聚乙氧基苯胺却有很好的缓蚀效
果, 且温度提 高到 20 时效果还很 明显 , t B A所无 2℃ 这A 是 T 法 实现的 。去掺杂态导电聚合物在特定场合 卜 的应用预示 了
Wrb si ’ 等「研究厂 ol k 飞 e 聚苯胺用作底漆涂层的低碳钢体 系, 发现掺杂态聚苯胺对酸性环境下的低碳钢是一种有效的
去掺杂聚苯胺与聚酞亚胺共混u大大地提高了聚酸亚胺 i
Fh a 1 al n等u7 m 报导去掺杂态聚苯胺对碳钢的防腐作用
可延伸到涂层外 1 . - m 5 后来有人利用涂层划伤盐雾试验法 验证 r 这个结论 这对以前L N -A A联合组提出的聚苯 A LN S 胺能对缺陷部位有防腐作用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 3聚苯胺的环境稳定性特别好。 就其耐热性而言, 去播 杂态聚苯胺在40 0℃依然稳定, 掺杂态聚苯胺相对较低, 但也
在 20 00 C左右
Bui报导‘ 了 rs e 去掺杂态聚苯胺能提高铜和银的抗腐蚀性
能。他认为去播杂态聚苯胺( 导电率为 1- Sc ) 0' : 在铜和银 0 m 的腐蚀电位下不会发生任何反应, 并能阻止电子交换 , 对腐蚀
。44 。
材料 导报
20 年 1 01 0月第 1 5卷第 1 0期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在金属防腐中的研究进展‘
王金库’ 孙秋筱“ 林薇筱,
( 浙江大学高分镇词
u1 八 1黔 州 3
2 聚苯胺的防腐应用研究
有关导电聚合物应用士防腐的文献讨论可追溯到 18 91 年, 这篇报导否定了导电高分子应用于防腐的设想, 声称导电 聚毗咯和聚苯胺用作防腐都不会得到显著的效果。18 年, 95
原电池反应起到了屏蔽作用。数据表明腐蚀仅出现在膜未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