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篇一: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设计(审定: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李怿珍)“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天河区长湴小学樊翠萍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讲述了空气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质之一,人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它。

但是空气一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由于没有真正研究过它,大多数学生只是把“空气”当作一个名词,而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物质看待,所以常常会认为充满空气的杯子、瓶子等空间是“空的”,没有意识到空气的存在。

而本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吹泡泡”游戏引入,然后通过2个有趣的小实验“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水能流进瓶子里吗?”证实空气湿占据空间的,也进一步证明了空气是存在的。

二、教学目标:㈠科学概念⒈初步意识到看似神秘的现象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的。

⒉能够证明在一些被认为是“空气”的空气中间充满了空间。

⒊知道空气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它占据者我们周围的空间。

㈡过程与方法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能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能尝试对实验现象作出初步解释,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人沟通、交流,感受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空气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难点:用实验证明、解释空气占据了空间。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泡泡水、纸巾教师准备:玻璃水槽、烧杯、锥形瓶、漏斗、橡胶塞、纸巾、红墨、橡皮泥。

五、教学过程:【篇二: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赵】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12.1第一单元工具的科学第1课各种各样的工具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了解工具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学生:胶棒2、教师:(1)工具箱,各种各样的工具。

(2)订书机、大头针、曲别针、每名学生一张纸。

教学过程:一、读《写给小朋友的话》。

二、带领学生看《目录》。

三、学习第1课:各种各样的工具1、同学们,你们看看咱们教室里面都有哪些学习设备。

2、如果桌椅坏了怎么办?(换新的,修理。

)修理时要用什么工具?3、你们见过这些工具吗?想不想看看这些工具是什么样子的?4、出示p2图片,让学生说说每种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5、出示工具箱,拿出各种工具让学生看一看,并实际操作一些工具。

6、出示p3图片。

说说下面各种工具哪些用途比较相似。

7、说说哪些工具我们现在能安全使用。

8、拿出一张纸,问学生:你能用几种方法把一张纸分开成相等的两部分?9、老师示范:把一张纸撕成相等的两部分。

10、拿出老师发给你的这张纸,照老师的样子把这张纸撕成相等的两部分。

根据现有的条件,用你喜欢的方法,继续把桌面上的纸分开成相等的两部分。

温馨提示:注意安全,不要剪破或划伤手指。

11、你认为哪种方法把一张纸分开得又快又整齐?12、拿出三张纸,你能用几种方法把两张纸连接在一起?根据现有的条件,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刚才分开的纸张连接在一起。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课后作业:1、回家后让家长拿出工具箱,再进一步认识各种工具,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一下各种工具。

2、练习把一张纸分开,再把几张纸连接在一起。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指甲刀、一张薄纸、一张硬纸。

第2课刀和剪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刀,知道它们的用途,了解刀具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刀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教学难点:各种刀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学生:每人一个指甲刀、一张薄纸、一张硬纸。

2、教师:剪刀、水果刀、指甲刀,10张薄纸、10张硬纸。

教学过程:1、出示:剪刀、水果刀、指甲刀。

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及用途。

2、师:刀和剪是最常用的工具。

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刀和剪?3、出示p6图片,说一说这些刀和剪的用途。

4、使用剪刀的窍门:(1)把一张厚纸剪成圆形纸片,用剪刀的哪个部位最省力?自己试后报告答案。

(2)把一张薄纸剪成美丽的图案,用剪刀的哪个部位剪更好?自己试后报告答案。

(3)把以上剪出的图案拼接成一个有趣的图形,拼接好后,贴在黑板上。

(4)让学生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

5、你还发现那些使用刀剑的秘密?大剪刀比小剪刀剪东西快。

小剪刀比大剪刀方便携带。

有些剪刀可以折叠。

有些剪刀的顶端比较尖,比较容易扎孔。

6、拿出指甲刀,说一说指甲刀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出示p8图片1,认识各种各样的指甲刀。

7、试着用指甲刀剪一剪指甲或纸片,说一说怎样剪才省力?温馨提示:注意安全,不要剪破或划伤手指。

8、把自己的指甲刀放在桌面上,按顺序看看同学们的指甲刀都有什么样子的?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后作业:1、回家后练习用指甲刀剪指甲。

2、在家里找到螺丝钉和螺母,在家长的指导下,试着用螺丝钉和螺母固定两张硬纸。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小螺丝刀,四个小螺丝钉和配套的螺母。

第3课螺丝刀和螺丝钉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刀和螺丝钉,知道它们的用处。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刀和螺丝钉,知道它们的用处。

教学难点:螺丝刀和螺丝钉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教学教法:实验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学生:小螺丝刀,四个小螺丝钉和配套的螺母。

2、教师:(1)工具箱,各种各样的螺丝刀、螺丝钉、螺母。

(2)每位学生各四张打好孔的硬纸条。

老师自己也有一份。

教学过程:3、出示平头和尖头螺丝刀,问:这是什么?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4、出示p9图片1,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刀。

5、出示p9图片2,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螺丝钉,并把他们分类。

按照长短分按照粗细按照平头和尖头分。

按照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分:(1)使用平头螺丝刀(2)使用尖头螺丝刀(3)使用扳子6、讨论:尖头和平头螺丝钉分别有什么用?哪种螺丝刀使用于柠这种螺丝钉?7、观察各种螺母的样子,说说它的轮廓是什么形状的。

(六边形的)8、你能把螺母拧到螺丝钉上吗?怎样柠才省力?9、用螺丝钉和螺母将四张有孔的硬纸条连接成一个四边形。

比一比,看谁连得又快又结识。

温馨提示:(1)注意安全,不要扎破手指。

(2)拿住螺母和螺丝钉,不要让他掉下去。

(3)不要拧得太紧,以免拿不下来。

10、用所给的工具和材料组装玩具,比一比,谁组装得最巧妙?课后作业:(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征得家长的同意,买一些组装玩具模型,组装好后,拿到学校来给同学展示,看谁组装的玩具最好看。

(2)问问其他人,怎样用绳子做游戏和编作品,为下节课做准备。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1米长的绳子。

第4课巧用绳教学目的:1、了解绳的各种用法。

2、教会学生用绳捆东西、编作品和做游戏。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绳捆东西和做游戏。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绳捆东西。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学生:1米长的绳子。

2、教师:1米长的绳子、跳绳、鞋带。

教学过程:1、出示绳子、跳绳、鞋带,问学生,这是什么?2、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绳子?3、老师:绳子也是一种工具,在生活中常常用到。

比如:捆东西、晾衣服、放风筝、挂东西、系鞋带等。

4、老师这里有一把铅笔,谁能说说怎样用绳把它们捆起来?5、老师这里有几本书,谁能说说怎样用绳把它们捆起来?学生示范——老师指导6、自己试着把几本书捆起来。

温馨提示:小心不要把书弄破了。

7、用绳还可以做出许多美丽的作品,你可以按照书上的提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试一试,看你能制作出什么样的作品。

8、没完成的同学可以拿回家继续做,做好后,可以拿到学校来展示,比比谁的作品最好。

9、谁会用绳做游戏?到前面来给同学示范。

10、让会做游戏的同学分组去教不会的同学。

11、说一说,你还能用绳做什么?12、你还想知道绳的那些秘密?选择一项你最感兴趣的研究,并把你的研究结果告诉大家。

13、汇报。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后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多向其他人请教,多学习一些编织作品和做游戏的方法,学会后交给同学们。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计数器。

第一单元工具的科学第5课工具的发展教学目的:1、了解刀具和计算工具的发展。

2、教会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重点:了解刀具和计算工具的发展。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学生:计算器。

2、教师:计数器。

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根芹菜,你们现在想一想,怎样做,才能把它弄成一段一段的?(用刀切、用剪子剪、用手掰、用线勒等)2、在古代,猿人还不会制作刀具,那么,你们想一想,它们会用什么东西代替刀具?(石片、骨片、树枝片等)3、出示p17图片,了解刀具的发展。

石刀——骨刀——青铜刀——铁刀——不锈钢刀4、说一说,现在的刀具和古代的刀具有什么不同。

5、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石子、绳结、小棒、算盘、计算器、电脑6、拿出计算器,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器的用途?7、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器的各个部件都有什么用?8、熟记数字键,你能快速打出0——9吗?9、请你闭上眼睛,随着口令打出数字来。

10、单元学习评价:优秀:三颗星,达标:两颗星,在努力:一颗星。

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11、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下节课要带的学具:蔬菜汁或水果汁,毛笔。

【篇三:一年级科学各种各样的叶教案人教版】各种各样的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有目的看。

2.通过观察尽可能地了解叶的更多信息,如叶的大小、形状、颜色。

3.激发学生观察的乐趣,亲近大自然。

重点与难点重点:有目的地观察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学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有目、有层次地从不经意的看逐渐引导到有目地观察上来。

教具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上节课要求大家去捡树叶,大家都去捡了吗?二、教学活动。

1.叶的整体观察。

a.组内交流。

请大家把捡到的树叶拿出来,交流后完成统计表。

如下:我捡了()片落叶这里有()种树叶我们小组共有()种树叶b.师生共同判断。

把你捡到的树叶全都拿出来,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这些树叶的大小、形状、色彩都一样吗?你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叶?你又根据什么,说它们是不同的树叶?2.叶的颜色。

a.你捡到的树叶有几种颜色?如果有人问你树叶是什么颜色?你怎样回答?请你把树叶给排一排好吗?然后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排?b.你觉得那种颜色最好看,为什么?3.观察叶的形状。

a.叶子的颜色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请你把你捡到的树叶根据叶形来分类,然后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b.根据你的分法,把常见的叶形画一画。

4.观察叶的大小。

a.在你捡到的树叶中,最小的是哪一张?最大的又是哪一张?b.哪两张叶的大小是差不多的?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叶的大小呢?c.建议大家不妨用数方格的方形来试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