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
(适用于上汽通用五菱双元制试点班)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代码:580201
二、培养对象和学制
培养对象:通过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的学生。
学制:基本学制3年,弹性学习年限2-8年,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基本学制三年设计制订。
三、主要制定人员
教学团队:
韦林、陈冬玲、苏磊、陈胜裕、陈超山、邓其贵、贺晓华、覃日强、张映红、楼华山、罗洪波、高茂涛、李杨
企业人员: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满胜、区云锋、池文慧、李广、甄朝敬、陈翥、闫彬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谢列兵、张敏坚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廖小飞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机械工业及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以数字驱动、智能控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关键技术在装备、生产线的应用为方向,引入德国职业标准与教育理念,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及行为规范,能够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管理等一线岗位,胜任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以及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现场管理等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素养•管理•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培养规格
表6-1: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表
本专业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3个,作为毕业条件,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考其他职业资格证书,详见表7-1。
表7-1:职业资格证书
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职业人为出发点,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
引入德国AHK职业标准,并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及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设计课程,并按照“新手——技术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四阶段理论序化课程,通过与德国AHK上海代表处、中德柳州采埃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等多加企业和机构展开深入合作,形成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协同实施课程教学的本土化“双元”课程体系,其模型示意图如图
1所示。
图1 专业人才双元培养模式模型
九、“二维”课程体系
我们按照“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并重”的原则,初步形成由“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构成的课程体系“二维”模型(见图2)。
两个维度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四个模块。
不同的模块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图2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二维”模型
(1)专业课程设置
按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的特点设置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内容一致,加入了统一的考试标准(职业能力测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结一课成一事。
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领域课程(理论知识),再马上到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相应模块课程的培训(实践),最后到企业完成相应的生产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
并且在培养中采用问题/行动引导的理论教学组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组织,高度重视素质与技术培养并重。
其课程结构详见表9-1。
表9-1:专业课程结构表
(2)
除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同时,本方案兼顾了学生思想素养及文化基础发展需求,创建了本专业旨在培养基本素质的各课程,详见表8-2。
表9-2:基本素质课程结构表
基本素质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设计,以我院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爱国明理、崇德敬法、勤学敏行、强体健心”的高技能人才,满足学生全面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和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使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能力要求有效衔接,使教学更贴近社会需要、贴紧企业需求、贴近职业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让专业学生通过竞赛,使其重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养成。
同时,也为参加省市级和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人才。
为了有效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阶段实践教学的实施,促进学生学好相关专业技能,将职业技能大赛设计为“基本技能比赛、专项技能比赛、综合技能比赛及创新设计制作比赛”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按照对应的专业技能学习进程来设计比赛项目。
这样,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训练技能;另一方面,可
以检验教学成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与职业能力的提高。
职业技能大赛设计见表9-4所示。
1)基本素质课程——《高职英语》
本着听说领先、职业导向、能力贯穿的宗旨,以“SPA”(S指Speaking,P指Profession,A指Ability)课程教学模式,在听、说、读、写、译模块中,结合专业素质与技能进行训练、结合职业核心能力进行训练、结合职场通用英语进行训练。
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成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2)学习领域课程-《手动加工零部件》
3)培训模块课程-《手动加工》
《专业及企业生产活动认知》
十、人才培养工作安排
1.课程安排进程表
表10-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安排进程表
十一、专业师资的配置与要求(1)学校教师配置与要求
(2)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师配置与要求
(3)企业培训师配置与要求
十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及要求(1)课程实践教学条件
(2)实践教学课程配置与要求
要求按照领域课程、培训中心课程建立多个功能的工作岛,每个工作岛对应一到两门课程,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即从接收委托书到解决问题整个流程,工作岛周围需要设置现场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