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的临床用法
复习题
1、常用石膏固定的种类有哪些? 2、腕关节、手指关节固定的位置? 3、石膏固定后注意事项是什么?
谢 谢 大 家 !
3、上肢外展架 适用于肩关节伤、病或其手术后, 肩胛骨和肱骨的伤、病等。例如肱骨骨折用上肢石膏 固定或持续牵引,为了维持骨折复位的对位,将大小 合适的外展架用石膏绷带固定在胸廓上。保持肩关节 外展80-90° ,前屈30-45° ,肘关节屈曲如常。外展 架贴在肢体、腋窝和胸廓的部分,都应垫好棉垫。用 石膏绷带将外展架固定在胸廓上,抵住腋窝,托住上 臂和前臂,进行上肢固定。
吹。 2、搬运伤员勿折断石膏。 3、回病房抬高患肢防肿胀。石膏干后活动正常关节。
4、严密观察患肢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如剧痛、麻
木或血运障碍等,应及时纵向打开石膏松解,仍无效, 拆除石膏紧急处理血运障碍。 5、肿胀消退后,石膏固定过松要及时更换石膏。 6、寒冷天气注意固定部位保暖《不需要加温》,防 冻伤。
8、头胸石膏和石膏领适用于颈椎的骨折、脱位和 颈椎疾患等。固定范围从头部到胸部肋缘下。穿纱套 后,垫好棉垫,包扎石膏绷带。然后将面部、耳部和 腋部的石膏进行修整,颈前正中开窗,以利饮食和呼 吸。石膏领前面从下颌到胸骨柄和锁骨内1/3处,后面 从枕部到肩胛冈上。
七、石膏固定后注意事项
1、保持体位至石膏完全凝固。可加温,如灯烤,热风
7、石膏背心 适用于脊柱骨折、脊柱结核恢复期 和脊柱融合术后等。伤员脊柱保持伸展位。前面从胸 骨柄到耻骨联合,背部从肩胛冈下到骶部,使 胸骨柄、 耻骨联合和腰部构成三个压力点。石膏背心包好后, 腋部和腹股沟部的石膏边缘应加修整,以便于上、下 肢活动。上腹部开窗(以剑突到脐为直径,画圆开 窗),以利呼吸。
6、髋人字型石膏 适用于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股 骨干骨折或股骨的矫形手术后、髋关节或股骨的某些 疾患。固定范围从乳头平面以下(包括躯干和患侧髋 关节)到趾端。髋关节屈曲20°左右,膝关节屈曲 10—15°,踝关节保持90°。先穿纱套,将骨骼隆起 部垫好棉垫。包扎石膏后,须将健侧髋部和患侧会阴 部石膏修好,以便于肢体活动和排便。腹部开窗,以 利于呼吸运动和不影响腹胀。
石膏台、床边X光机、物品柜等打石膏所需物品。石 膏绷带泡于冷水中10-15min后即开始发生硬结《与水 温、室温即湿度有关》,因此术前需做好准备工作。 石膏台面要干净,盆或桶盛水不可太少,水温不可太 高《35°-40°》。石膏用具如石膏剪、石膏刀、棉纸、 绷带、纱布块及有色笔等备齐,平时放在固定地方随 用随拿,用后放回原处。
上肢骨折固定范围及时间
骨折部位 手指 手掌
手指 手掌
腕关节 前臂 肘关节
△ ▁
▁
▁ △
▁ ▁ ▁
腕 关 前臂 肘 关 上 节 节 臂 ▁ ▁
肩关节
固定时间
4-5w 4-6w
▁
△ ▁ ▁
▁
▁ △ ▁
▁
▁ △ ▁ ▁
8-12w
上臂
肩关节
▁
▁
▁
▁
▁
▁
△
▁
▁
△加胸部
8-12w
△表示固定部位,
— 表示固定范围
位置 置于伤肢的背侧或后侧 术者及助手用手掌将石膏贴附于肢体上,干绷带包缠
绕固定,等待5分左右石膏坚硬后结束。 注意 绷带缠绕松紧合适,肢体末端要暴露利于观察血 运。
2、石膏夹板 按照石膏托做法制作石膏条带,分别固
定在肢体伸屈两侧干绷带固定包缠而成。适用于已有 肿胀或可能发生肿胀的肢体,防止肿胀影响血供。U 形石膏即属于此类。 3、石膏管形 可以直接石膏绷带缠绕,也可以石膏托 和石膏条带相结合再加石膏绷带缠绕固定肢体,适用 上下肢。常用有前臂石膏管形 、上肢石膏管形 、小腿 石膏管形 及下肢石膏管形 。
二、常用石膏绷带固定的种类
1、石膏托 先将石膏绷带按需要长度折叠好,泡入水桶中,直至
没有气泡,取出轻挤两端水分,扑在木板上,反复挤 压水分混合石膏浆,至纱布网眼消失,内衬棉纸即成。 一般前臂用10cm宽石膏绷带十层左右,上臂加2层, 小腿用15cm宽石膏绷带12层左右 要求:包围肢体周径2/3左右为宜。
泡石膏 将石膏卷完全泡于水中等气泡排尽用双手握住
石膏卷两侧取出双手向中央对挤除去多余水分即可使 用。 活稀泥 在管型石膏包缠中要不断用手在石膏表面,涂 抹光滑,成为无空隙石膏管型,达到牢固固定作用。
五、注意事项
1、由近及远包扎。石膏绷带不宜反折,而采用螺旋绷带包
扎法以适应肢体粗细。绷带互为重叠1/3~1/2为宜,厚 度6~12层不等。 2、合理塑形,关节附近尤应敷贴。上肢及前臂石膏固定 范围,远端至掌横纹以近0.5—1cm,利于掌指关节完全屈 曲。下肢注意足弓塑性,防止医源性平底足。 3、肢体末端外露。 4、石膏边界要修剪,棉纸要反转覆盖石膏边缘,纱布包 绕。 5、开窗以便进食、换药等。 6、标记损伤类型、部位、石膏包扎日期等。 固定范围及时间 见下表
4、小腿石膏 适用于跖骨与跗骨骨折、内踝或外 踝骨折、躁部扭伤、腓骨下端无移位骨折或踝关节疾 患。固定范围从胫骨结节到趾端,跖侧过趾尖,背侧 到跖趾关节,不包括足趾背侧,使足趾能背屈活动, 并便于术后观察。 5、下肢石膏 适用于胫腓骨骨折、膝部骨折或疾 患。固定范围从大腿上端到趾尖(不包括趾骨背侧)。 膝关节屈曲10—15° ,踝关节保持90°。
找找毛病!
八、并发症
1、坏疽及缺血性痉挛 2、压疮 3、化脓性皮炎 4、坠积性肺炎 5、失用性骨质疏松 、肾结石 、骨折病。
九、拆除方法
工具 石膏锯《手动、电动》、石膏剪、石膏刀、石膏
撑开器等。 纵行打开,防伤及皮肤。
打开后清洁皮肤随即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部位,防肢
体失用性水肿发生。 逐渐肢体功能锻炼,适用后去除绷带。
加强“三基”训练 提高业务技能
骨科基本技能培训
汕头仁济骨科医院 王荣文
一、石膏的制作
骨关节损伤和骨科手术后为了保持骨折复位或矫形术
后的位置必须给予合适的外固定,外固定种类很多, 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如石膏、小夹板、牵引、外 固定支架等,现主要介绍石膏外固定技术。
石膏绷带是临床常用的外固定材料之一,早期是将 熟石膏粉撒在绷带上卷制而成,现在都已使用黏胶 石膏绷带,将胶质粘合剂与石膏粉完全混合后牢固
4、躯干石膏 采用石膏托和石膏条带相结合再加石膏
绷带缠绕固定躯体的方法。常用的有头胸石膏、颈胸 石膏、石膏围领、肩8字石膏、石膏背心、石膏围腰 及髋“人”字石膏等。
三、关节固定功能位置
1、肩关节 外展60 °--90 °《儿童稍大》前屈30°--
45°,外旋15°--20°。 2、肘关节 屈曲80°--90°,前臂中立位。 3、腕关节 背屈30°,尺偏5°--10°《示指与前臂纵 轴在一直线上》。 4、拇指关节 对掌位。
2、局部准备 清洗固定部位皮肤,有伤口要换药,
无菌切口可直接包扎,去石膏时拆线即可,通常感 染伤口应开窗,以便换药。 摆好肢体功能位或特殊体位,专人维持或置于石膏牵 引架上。 3、人员分工 打石膏是一个集体操作过程,要分工明 确密切配合。大型石膏固定要1人负责体位,1人泡石 膏,1-2人包缠抹制石膏。 4、固定步骤 先包衬 固定部位套以纱套或2层棉纸。骨隆起部位加 棉垫、棉纸。
下肢骨折固定范围及时间
骨折部位 髋关节
大腿大腿 膝关节 小腿▁ ▁踝关节 足部▁ ▁
足趾部
▁
固定时间
10-12w
▁ 加 腰 △ 部
——— ▁
▁
膝关节
小腿 踝关节 足部
△
▁
▁
△
▁
▁
▁
▁ ▁
10--12w 6—8w 6—8w
▁ ▁
△ ▁
▁ △
▁ ▁
足趾部
▁
▁
▁
△
6—8w
六、常用石膏类型
1、前臂石膏 适用于腕关节扭伤,桡骨远端骨折和 尺、桡骨茎突骨折。固定范围从肘关节以下到掌指关 节(背侧与指蹼平齐,掌侧到掌横纹近0.5厘米)。腕 关节呈30°背屈位。前臂在中立位。 2、上肢石膏 适用于尺、桡骨骨折,肘关节脱位, 肱骨下段骨折,尺、桡骨或肘关节的某些疾病。固定 范围从肩关节以下到掌指关节(背侧与指蹼平齐,掌 侧到掌横纹近0.5厘米处)。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 背屈30°,前臂在中立位。
5、手指关节 掌指关节140°,近指间关节130°,远
指间关节150°。 6、髋关节 外展10°—15°,前屈15°—20°,旋转 0°。 7、膝关节 屈曲5°—20°。 8、踝关节 保持90°。 特殊体位按要求固定。
四、石膏固定技术
术前准备 1、材料准备 标准的骨科医院配有石膏间,有石膏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