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括三要素:事物(指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法则(代表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有好坏之分)。
二、测量要素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两个要素:参照点和单位。
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零点,例如测量轻重、长度等都以零点为参照点。
另一种是人为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例如测量海拔高度和温度等。
心理测量中一般采用的是相对零点。
三、测量量表测量的本质在于,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依单位和参照点的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一样。
根据测量精度高低,斯蒂文斯将量表分为四个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一)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
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方法运算。
如学生和运动员的编号,用 1 代表男,2代表女等。
(二)顺序量表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在顺序量表中,既无相等单位,有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如短跑比赛中甲得了第一名,乙得了第二名,丙得了第三名。
(三)等距量表不但有由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单位,其数值可以相互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的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运算。
等距量表的数值加或减一个常数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个量表上的数值可以转换为另一个具有不同单位的量表上的数值,而且几个不同单位的数值可以转换到一个量表上以便于比较。
(四)等比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所得的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不过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这种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验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测验是引起某种行为的工具。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一)间接性(二)相对性(三)客观性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智力测验2、能力倾向测验:3、人格测验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1、文字测验:2、操作测验: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1、客观测验2、投射测验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1、个别测验2、团体测验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1、最高作为2、典型行为测验: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一、错误的测验观(一)测验万能论(二)测验无用论(三)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二.正确的测验观(一)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三)科学地看待测验,防止乱编滥用心理测验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在我国目前心理门诊中运用最多的大致有三类心理测验:一、智力测验目前常用量表有:吴天敏修订的中国比内量表;龚耀先等人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林传鼎等人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张厚粲主持修订的瑞文标准型测验(SPM);李丹等修订的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二、人格测验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
MMPI还有助于治疗者了解对方是否属于精神异常范围。
三、心理评定量表主要包括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恐怖量表等。
这类量表用法及评分简便,多用于检查对方某方面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或其程度如何,并可反映病情的演变。
第六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第二节测验的常模第一单元常模团体一、常模团体的性质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它用一个标准的、规范的分数表示出来,以提供比较的基础。
二、常模团体的条件(一)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二)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三)样本的大小要适当总体数目小,只有几十个人,则需要 1 00%的样本。
如果总体数目大,相应的样本也大,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100个。
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3000人为宜。
(四)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三、取样的方法(一)简单随机抽样(二)系统抽样(三)分组抽样(四)分层抽样四、常模分数与解释(一)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二)常模: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所说的常模(norm),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第二单元常模的类型一、发展常模(一)发展顺序量表(二)智力年龄智力年龄亦称“心理年龄” ,简称“智龄”,相对于实际年龄而说的。
这个术语是比奈首先提出并采用的,是指在智力测验量表上与某一智力标准水平相当的年龄。
智力商数简称“智商”,用以表示被测验者的智力发展水平。
最常见的智商有两种。
一是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所使用的比率,一是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所使用的离差智商。
(三)年级当量二、百分位常模(一)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
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
因此,85 的百分等级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85%的人比这个分数要低。
(二)百分点百分点也称百分位数,与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正好相反。
百分等级是计算低于某测验分数的人数百分比,而百分点则是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
三、标准分数常模标准分常模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
因为它的基本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
1、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常见的有:t 分数: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 标准九分:以 5 为平均数,以 2 为标准差标准十分:平均数为 5.5,标准差为 1.5;标准二十分: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
四、智商及其意义(一)比率智商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于1916 年发表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在1930,1962,1972,1986 年分别作了进一步修订。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第二版的突出进步是引入了智商的概念,并把应用范围推广至全世界。
智商表示智力的相对水平,成为比较儿童聪明程度的指标。
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二)离差智商1949 年韦克斯勒在他编制的儿童智力量表中首次采用了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
它以每个年龄组的IQ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
具体公式为:IQ = 100 + 15Z, 智商分级标准130 以上非常优秀120〜129优秀110〜119中上(聪明)90 〜109中等80〜89中下(迟钝)70〜79临界状态70以下智力缺陷第三单元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转换表法:最简单而且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就是转换表,有时也叫常模表。
、剖面图法:剖面图就是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
第三节测验的信度信度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1、重测信度:又称为稳定性系数,它的计量方法是采用重测法:2、复本信度:是以两个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得应试者在这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
3、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关系,考察测验的各个题目是否测量了相同的内容或特质。
内部一致性信度又分为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4、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对同样对象进行评定时的一致性。
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当rxx < 0.70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做团体比较;当0.70 < rxx <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当rxx > 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就或作为。
第四节测验的效度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符合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所要测量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程度。
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专家判断法、复本法、再测法、经验法2、构想效度:又叫构思效度,也有叫结构效度。
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和特质的程度。
3、效标效度:就是考查测验分数与效标的关系,看测验对感兴趣的行为预测得如何。
第五节项目分析难度(difficulty )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难度的指标通常以通过率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百分比来表示。
P= R/N项目区分度又称项目的鉴别力,指项目得分对被试心理特质水平的区分能力或称鉴别能力。
二、项目区分度的估计方法(一)鉴别指数:首先分别计算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然后用高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减去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计算公式为:D= PH-PL项目鉴别指数与评价标准鉴别指数项目评价0.40 以上很好0.30-0.39 良好,修改后会更佳0.20-0.29 尚可,但需修改0.19 以下差,必须淘汰(二)相关系数: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一类变量为二分称名变量,另一类变量为连续变量的成对变量的相关计算。
二列相关:适用于两个连续变量,但其中一个变量被人为分成两类。
①相关:适用于两个变量均为二分称名变量。
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第七节心理测验的使用心理测验的使用一般包括这么几个方面:选择测验、施测、评分、测验结果的解释和报告、将测验结果用于指导学习和生活或用于科研。
但如果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测验,那么就会导致测验的滥用和误用,其结果是非常有害的。
因此,使用心理测验的主试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主试资格包括技术和道德两方面的要求。
一、心理测验的专业理论知识二、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三、测验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测验实施的程序及要素一、指导语:通常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被试的指导语,另一部分是对主试的指导语。
(一)对被试的指导语,一般由以下内容组成:1、如何选择反应形式(划钩、口答、书写等);2、如何记录这些反应(答卷纸、录音、录相等);3、时间限制;4、如果不能确定正确反应时该如何去做(是否允许猜测等)以及计分的方法;5、例题,当题目比较生疏时,应该给出附有正确答案的例题;6、有时告知被试测验目的。
二、时限三、测验的环境条件:良好的环境包括安静而宽敞的地点,适当的光线和通风条件。
在测验期间还要防止干扰。
测验的评估一、原始分数的获得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按照评分标准对其作答反应直接评出来的分数,叫原始分数。
原始分数反映了被试答对题目的个数,或作答正确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