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可编辑PPT】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可编辑PPT】
禁忌证
• 下列情况下暂不宜应用华法林治疗:1)围手 术期(含眼科与口腔科手术)或外伤;2)明 显肝肾功能损害;3)中重度高血压(血压 ≥160/100 mmHg);4)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 血倾向;5)活动性消化性溃疡;6)妊娠;7 )其他出血性疾病。
应用口服抗凝药物时出血风险的评估
2.4 新型口服抗凝剂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或经皮 冠状动脉介入术
• 现有证据提示,与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 疗者相比,短期(如4周)加用华法林并不会 显著增加出血事件风险,具有可接受的获益/风 险比,但长期应用三联抗栓药物的安全性尚有 待论证
• 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房颤患者可短期(4周)进 行三联抗栓治疗,随后应用华法林与一种抗血 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12个 月后若患者病情稳定,则参照稳定性冠心病患 者的治疗原则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置入药 物洗脱支架后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三联抗栓治 疗(西罗莫司、依维莫司和他克莫司洗脱支架 应治疗≥3个月,紫杉醇洗脱支架应治疗至少6 个月),之后给予华法林加氯吡格雷(75mg/ 日)或阿司匹林(75-100mg/日)治疗,12个 月后若病情稳定,可单独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
1 房颤患者卒中和血栓栓塞的危险分层 与抗凝治疗原则
1 房颤患者卒中和血栓栓塞的危险分层 与抗凝治疗原则
• 随着CHADS2评分的增高,房颤患者未来发生 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逐渐增高。若无禁忌证,所 有CHADS2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均应进行长期 口服抗凝药治疗。若房颤患者CHADS2评分为 1分,可应用阿司匹林(100mg—300mg, qd )治疗,部分患者也可考虑应用口服抗凝药治 疗。CHADS2评分为0分时一般无需抗凝治疗 。
性操作前需暂时停药,并应用肝素过渡性治疗 。若非急诊手术,一般需要在术前5天左右( 约5个半衰期)停用华法林,使INR降低至1.5 以下。若INR>1.5但患者需要及早手术,可予 患者口服小剂量(1-2mg)维生素K,使INR 尽快恢复正常。对于植入机械心脏瓣膜或存在 其他血栓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围术期的抗凝治 疗尚存争议,一般认为应停用华法林并使用低 分子量肝素或普通肝素进行过渡性抗凝治疗。
2.1.2 用药方法
• 美国等指南推荐华法林的起始治疗剂量为 5mg/d-10mg/],但由于种族和体重差异,我 国人群达到INR目标值所需的华法林剂量可能 低于欧美国家患者,因此在应用华法林治疗时 应从较低剂量(如1.5mg/d-3.0mg/d)开始。 初始剂量治疗INR不达标时,可按照1.0mg/d1.5mg/d的幅度逐渐递增并连续检测INR,直 至其达到目标值。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 心律失常之一。我国30岁至85 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 ,其中8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 达30%以上。血栓栓塞性并发 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而脑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 现类型。
1 房颤患者卒中和血栓栓塞的危险分层 与抗凝治疗原则
• 合理的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 塞事件的有效措施,但与此同时亦将增 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确定 患者是否适于进行抗凝治疗前应评估其 获益风险比,只有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 获益明显超过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时方 可启动抗凝治疗
3.2 稳定型心绞痛与外周动脉疾病
• 房颤患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 性疾病或外周动脉疾病时,其最佳抗凝治疗策 略尚有待探讨。现有研究提示在华法林治疗基 础上加用阿司匹林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卒中与心 肌梗死发生率,却显著增加出血事件风险。稳 定性冠心病患者单独应用华法林进行二级预防 至少与阿司匹林等效,因此建议此类患者仅应 用华法林治疗。
2.1.2 用Biblioteka 方法• 应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INR并据 此调整华法林剂量,将INR控制在2.0-3.0之间
• 一些学者认为老年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时宜采 用较低的INR目标值(1.8-2.5)
• 研究提示,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房颤患者,INR 在1.5-2.0范围时卒中风险增加2倍。
INR增高或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处理
• 2.1.1 研究证据
• 迄今已有多项随机化临床研究论证了华法林在 房颤患者卒中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结果显示在密切监测INR的情况下,为中高危 房颤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 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房颤患者应用华 法林治疗过程中中断用药或抗凝强度不足可显 著增高发生卒中的风险。
• 新型抗凝药物可特异性阻断凝血瀑布中某一关 键性的环节,在保证抗凝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 出血风险。,其代表药物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 剂达比加群酯以及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 与阿哌沙班。
2.4.1 达比加群酯
•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作用于凝血酶( 即IIa因子)发挥抗凝疗效[16, 17]。达比加群 酯为前体药物,其活性形式是达比加群。
• 达比加群酯治疗过程中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 ,但对于高龄(≥75岁)、肾功能减退、体质 虚弱以及存在其他出血高危因素者需减小剂量 并加强监测,以免引起严重出血事件
2.4.2 利伐沙班
• 利伐沙班对游离型和结合型Xa因子以及凝血酶 原酶复合物均有强效的抑制作用,因而具有显 著的抗凝疗效
• 。现有证据表明利伐沙班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 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方面的疗效不劣于、甚至优 于华法林,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 2.1 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 华法林通过减少凝血因子II、VII、IX与X的合
成等环节发挥抗凝作用。只有所有依赖于维生 素K的凝血因子全部被抑制后才能发挥充分的 抗凝作用,因此华法林的最大疗效多于连续服 药4-5天后达到,停药5-7天后其抗凝作用才完 全消失。
2.4.3 阿哌沙班
• 阿哌沙班是另一种直接Xa因子抑制剂。 AVERROES研究)表明,对于不适于华法林 治疗的患者,应用阿哌沙班能够较阿司匹林更 为有效的预防卒中与全身血栓栓塞事件,且不 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
• 在现阶段,新型口服抗凝剂主要适用于非瓣膜 性房颤患者。
3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
• 3.1 围手术期抗凝治疗 • 正在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房颤患者在手术或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