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8塞翁失马教学试题练习题(人教版)

6.8塞翁失马教学试题练习题(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学案之《塞翁失马》比较阅读日期:主备人:殷二丽审核人:
一、复习目标
1. 结合课本,识记课下注中的重点词汇的解释及文学常识,并能完成相关检测题。

2. 通过做典型题例,总结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技巧,并能做相关比较阅读。

二、知识点归纳
结合课本识记《塞翁失马》课下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5分钟后完成下面检测题。

(要求:5分钟独立完成。

同桌对改、订正、识记错题6分钟!)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又名,西汉淮南王等编著。

2.解释下列词语
塞()善术者()亡()吊.()何遽()居()将()髀()
引弦而战()十九()此()跛()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

②此何遽不为福乎。

③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④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三、典型题例及解题思路
典型题例:(要求:独立完成此题,并总结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注意事项!)
《塞翁失马》原文略(2012年期末试题)
1.《塞翁失马》选自,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②人皆吊.之吊:()
③丁壮者引.弦而战引:()
④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
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译文:
②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4.请用原文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5.你从“塞翁之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我总结的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四、巩固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两篇文言文阅读,十分钟后,组长领着讲评答案及解题思路)
《塞翁失马》原文略
1.解词。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②居.数月()
③人皆吊.之()④此何遽.不为福乎()
⑤坠而折其髀.()⑥父子相.保()
2.用原文填空:
①失马之福是:
②得马之祸是:
③跛腿之福是:
3.翻译句子。

①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②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③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④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5.这则寓言所写的人和物都与边塞有关,主要体现在等词语上;这则寓言被后人概括成成语,。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②或.曰()
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