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材全解)(天津专用)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

(中学教材全解)(天津专用)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检测题(90分钟 100分)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0分。

1~4小题,每小题2分;5~8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人迹罕.(hān)至肿.(zhǒng)胀荒草萋萋.(qī) 轻捷.(jié)B.确凿.(zuó) 骊.(lí)歌书塾.(shú) 延.(yán)绵C.桑椹.(shèn) 讪.(shàn)笑幽寂.(jì) 花圃.(pǔ)D.来势汹汹.(xiōng) 攒.(zǎn)动丑陋.(lòu) 人声鼎.(dǐng)沸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恐惧博学贮立吐绶鸡B.脑髓瞬息菜畦叮嘱C.篱笆相宜诱人沼泽D.嫉妒绣像忧郁蝉蜕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学校是一个天然庇护所,它既安抚学生、传递温暖,也护佑公众、凝聚人心。

B.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

C.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D.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4.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无情揭露和批判。

C.《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既叙写了爸爸对“我”责罚的严厉,也表现了爸爸绵绵的爱意。

D.《丑小鸭》告诉我们:只要有美丽而善良的心灵,为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一定会成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5.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世隶.耕隶:属于B.指物作诗立就.就:完成C.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客人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7.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D.寓情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9.默写句子。

(1)仲永生五年,,。

(王安石《伤仲永》)(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王安石《伤仲永》)三、(本大题共8小题,共28分)(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0.选文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请概括一下。

(3分)11.选文第二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12.试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析选文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13.“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这句话说明“我”已经长大了,请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4分)(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乙】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

殊不知原诗只是出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

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

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凭着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

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

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

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14.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甲】文可以用来概括,【乙】文可以用来概括。

(2分)15.【甲】文中的总括句是;在【乙】文第二段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是。

(4分)16.从【甲】文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由到来写的,从【乙】文中“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可以看出作者是用的方式把读者引入画山绣水中的。

(6分)17.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甲】文写景是,【乙】文写景是。

(2分)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8.综合性学习。

你班开展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对于烦恼,班里的几位同学在网上留下了一些奇思妙语。

也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网名,并留言。

(2分)网名:常青树留言: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颗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网名:云中鹤留言:我的烦恼就是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

网名:留言:(2)阅读下面与烦恼有关的名言,然后写下你的探究结果。

(3分)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②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亨利·门肯③烦恼,人生必尝之苦茶也,源于思,始于忧,以宽处世,以雅待事,必淡之。

——佚名④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无俗的人,那是莫把烦恼放在心上,免得白了少年头,那是莫把烦恼放在心上,免得未老先丧生。

——罗曼·罗兰探究结果:(3)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呢?请你给同学提出一些合理、积极的建议。

(3分)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份快乐与人分享,就成了两份;一份烦恼向人倾诉,就只有了一半。

这句话告诉我们,欢乐要与人同享,烦恼要善于倾诉。

生活中有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出现短暂的阴云。

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你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呢?请把你遇到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仔细作些分析,争取给你的烦恼画上一个句号吧。

请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七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天津专用)第一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1.C(A项中“罕”应读hǎn,B项中“凿”应读záo,D项中“攒”应读cuán。

)2.A(A项中“贮立”的“贮”应为“伫”。

)3.C(“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毫不犹豫。

是褒义词。

原句中是对游客无视“禁止入内”的牌子强行走进油菜地拍照留影的做法的批评,所以用“义无反顾”是不正确的。

)4.B(概括不够完整,除了表达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之外,还写了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境。

)5.C(C项应为“余闻之也/久”。

)6.C(“宾客”在此处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宾客。

)7.C(本文通过方仲永天资聪颖最后却“泯然众人”的故事说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是就事说理;一开始极力赞扬仲永的聪明,后来说其才能平庸,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童年仲永的才能非凡与青年仲永的才能平庸,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又用了对比的手法。

)8.C(本文主要说明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其父“不使学”固然对其才能泯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说明环境在一个人的成才中起决定作用,要成才关键还是靠个人后天的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