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的标准通常所说的课堂评价标准,主要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或法规等制定的课堂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或标准。
一个较合理的评课“标准”体系可以包含以下项目:评价内容、一般标准、特殊标准和参考分值。
教学目标(10%):从广度与深度两方面评价。
评价的“一般标准”是:教学目标明确、全面恰当。
(1)注意了三维目标或全面素养的提高;(2)符合年段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评价的“特殊标准”是:进行了必要的字词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训练(如有识字、写字、理解内容、朗读等环节或活动),同时注意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兴趣、情感、态度等的指导和培养。
教学内容(10%):从理解和处理教材两方面评价。
评价的“一般标准”是:(1)对教材理解正确、无误;(2)能科学地、创造性地处理(取舍、补充)和运用教材。
评价的“特殊标准”是:对字词句篇知识及课文内容理解准确。
教学过程(15%):从课堂结构、教学条理和教学时间三方面评价。
评价的“一般标准”是:课堂结构科学合理,能根据课型和教材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1)结构完整;(2)各部分(教学环节、步骤、层次等)之间逻辑性强、思路清晰、过渡自然;(3)时间安排恰当。
评价的“特殊标准”是:(1)有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理解感悟、练习积累、总结延伸等必要环节;(2)遵循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到语言表达,以及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30%):从学法(15%)与教法(15%)评价1.“学法”评价的“一般标准”主要评价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1)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主;(2)学习方式合理有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理有效地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走过场,学生真正参与,兴趣浓;(3)注重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指导。
评价的“特殊标准”是:(1)以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为主(机会多,时间长);(2)有自主读书、识字的环节;识字、理解课文内容或写法时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多等;注意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朗读表演等进行情感体验;(3)注意读书、写字方法、姿势等细节的指导等。
2.“教法”评价的“一般标准”主要评价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教学方法的运用:(1)善于提出问题,问题有价值,难度合适、适时、有启发性;(2)善于示范、讲解;(3)能够合理地评价指导,因势利导;(4)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
评价的“特殊标准”是:(1)导入新课方法恰当,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善于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教学手段、有感染力的语言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情感目标落实自然;(3)听说读写训练指导科学合理。
(学法与教法的参考分值均为:a.13~15,b.9~12,c.5~8,d.0~4。
)教学效果(20%):从“情绪表现”(5%)、“素质与目标达成”(10%)和“整体效果”(5%)三方面评价。
1.“情绪表现”主要评价课堂氛围和谐融洽,多维互动活而不乱;学生学习兴趣浓,思维活跃,学生对后续学习信心足。
2.“素质与目标成达”的“一般标准”主要评价学生素质与学习效果的情况。
评价的“特殊标准”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全面扎实,听说读写能力强或有提高,达到目标要求。
3.“整体效果”主要评价标准:学生参与面广(人数多),各类学生均得到应有的发展,全面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素质(15%):从“教态、语言”(5%)、“板书与多媒体运用”(5%)和“知识面与教学机智”(5%)三方面评价。
1.“教态、语言”主要评价标准:(1)教态亲切、自然,感情丰富、健康;(2)教学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普通话标准。
2.“板书与多媒体运用”主要评价标准:板书规范、简洁、美观;教学媒体运用熟练,能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特长提高教学效果。
3.“知识面与教学机智”主要评价标准: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敏捷、灵活,驾驭课堂能力强。
,总之,评课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真正掌握这项基本功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要评好一堂课,最起码要明确评价的内容、标准与思路。
当然,评课的知识要点或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不是仅有这些;即使掌握了评课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也并不一定就掌握了评课的技能。
教育心理学认为,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因此,要真正掌握评课的技能,还必须运用这些评课的知识进行评课的实践。
····························教师评课标准“两课”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教材处理:教学目的具体、明确,中心突出,深浅适宜,详略得当,案例精选,讲解准确,尤其要体现“两课”思想政治教育情况。
2、教态:仪表端正,态度亲切,举止大方,从容恰当,衣着打扮得体。
3、教学语言:规范、生动、直观、形象、简练,普通话标准。
4、板书:字体美观、工整、形象,书写规范,设计合理。
5、教学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维6、教学效果: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思维专注活跃,师生感情交流好,按时完成预期教学目的,各层次学生都有提高。
如何评课一、从教师角度评课1、评教学效率,看预定目标的达成情况。
2、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知识能力、尖子生与中等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评教学态度①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大纲及学情是否研究透彻、把握准确、教学目标定位是否科学。
②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是否清楚。
③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教案的熟练程度如何、教具是否齐全、课前表现是否慌张。
④课堂表现是否严肃,是否能注意学生反馈、是否达成师生互动。
4、评教学基本功①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②教学组织能力;③教授行为策略;④教学机智与表现力;⑤理论功底与知识面;⑥教师的气质表现。
对于一般教师,重在教学设计的目标性、逻辑性、教学操作的规范性等。
对于骨干教师,重在教学过程的创新性、开拓性、教学操作的艺术性等。
二、从学生角度评课1、看学生的情绪状态;2、看学生活动广度;3、看学生活动时间;4、看学生参与方式;5、看学生参与品质;6、看学生的活动认知水平;7、看学生的参予效果。
现代课堂是一种立体参与、注重发展的课堂。
应以立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评课的重要依据。
评课“五要”听课评课是教研常规工作,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指导和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否迅速提高,与评课质量的优劣和指导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因此,评课必须讲究质量,实事求是,切忌随心所欲,华而不实。
下面就评课的五个要点介绍如下,与同行商榷,以求共同提高。
一、立足要高“高”不是高谈阔论,纸上谈兵,而是认识的角度要高,着眼点要高。
要以新的教育教学观从宏观上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二、指导要深“深”是指评课要有深度,绝不能浮于表面,纠缠于枝节。
应在熟悉教材,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并认真分析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教法特点的基础上,把课看“透”。
在有的放矢、深入细致的评议下,进行具体的点拨和提示,切忌走马观花,草率定论。
三、评议要准“准”是指评课要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听课评课要有敏锐的眼光,既要善于捕捉教者教学上的闪光点,又要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思考有效的指导方法。
评课应一针见血,箭箭中的。
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同时,必须开门见山地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让教者晓其得失,利于完善和改进教学工作。
四、思维要活“活”是指听课评课思路要开阔,指导要灵活。
一方面,评课者要在把握教者思路的基础上相机诱导,巧妙变通,像高明的教师修改学生作文那样,善于点石成金。
即使是较差的课也不宜全盘否定,强加观点,而应该结合教者的特点的教学实际灵活指导。
另一方面,听课评课要看对象、分层次。
要考虑到执教者的年龄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水平等多种因素,在标准和要求上因人而异,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五、指导要实“实”是指评课指导要具体实在,不能教条主义,夸夸其谈。
要根据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
所提的意见或教学设想要符合实际,能学得着,做得到,接受得了。
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能扎扎实实地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日常教学中处理不当而又感到棘手的问题公正地进行评价,肯定其长处,指出其不足,发挥评课的激励作用。
俗话说的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评课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的感受,这对于授课者全面认识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改进方法,提高质量会大有益处的。
评课要有客观性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客观性对主观性的制约。
每次公开课有的教师借班上课,有的教师是原班上课,教学效果大不相同。
前者备学生备指导学法,不如后者掌握具体,运用自如。
其次,公开课中班组的生源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
学校的学生生源强弱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不同,提出的问题的深广度不同。
再者,公开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所授课班级原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如果这个班级教师有教改思想观念,则教学效果好,反之教学效果不佳。
因些评课中要根据生源的优劣、环境的好坏、是借班还是原班,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
只有树立为学生而教,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学会为会学,变行为投入为思维投入,变苦学为乐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评课要有恰当性在评课标准的制定上要注意科学性,同时要注意现实性。
如果评课标准过高,使标准和实际相脱节,大多数人达不到标准,会造成教者对标准望而生畏,而失去评课的最终目的,如果评课标准过低,使教者轻易达标,容易导致教者的自满情绪,不利于评课向深度发展。
只有评课标准定在恰当位置,才能受到教者的欢迎。
评课要有导向性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同一教学方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不同内容,自学辅导法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它分领读阶段、适应自学阶段、自学辅导阶段、独立自学阶段。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教学的启发诱导,它分启发引路,阅读探究、精讲质疑、词组练习、总结提高五个步骤。
导学法强调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分组讨论等途径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
因此,在评课中要突出“三主一核心”这一现代教育思想的评价,发挥评课对教改的正确导向功能,激励和感召更多的教师从事教改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推进教改向纵深发展。
评课要有实效性在听完一节课后,不是认真分析研究授课者的突出特点和具体教学问题,加以针对性的评价,而是用一些套话、空话把成绩讲了一大片,对缺点了是不痛不痒地说一些,或者是第一个人发言后,其余人了随声附和,不再发表不同的意见,结果导致评课年年搞,提高难上难,使评课成为“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