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季),战国时期魏国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华夏族。
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
秦亡后被封为汉王。
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统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荥阳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汉景帝时改为太祖,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开始,多以最初的庙号“高祖”称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汉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汉高帝。
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刘盈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
汉惠帝是个年轻的皇帝,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继承皇位。
刘盈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1]但是仁弱的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之手,因此后世司马迁作《史记》时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
公元前188年,在位仅仅七年的汉惠帝去世,时年二十三岁,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死后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
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
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
《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
汉初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
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曹参(?—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
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
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
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
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戚夫人(?-前194年),又称戚姬。
秦末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人,汉高祖刘邦的宠妃。
跟随刘邦征战四年,生皇三子赵王刘如意,欲废嫡立庶,夺太子之位,但没有成功。
刘邦死后,吕后着手残害戚夫人,先暗杀其子刘如意,然后残忍的命人砍去戚夫人手足、灼烂耳朵、挖掉眼珠又灌哑药再将其丢进厕所里,称为人彘。
数天之后,戚夫人惨死于这种极度暴虐的摧残中。
现今的中国北方部分民众奉其为厕神。
刘如意(?—前194年),汉高祖刘邦第三子。
他是刘邦和宠妃戚夫人所生的儿子。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封代王,九年(公元前198年),徙为赵王。
因母有宠,刘邦数欲立为太子,以大臣与吕后反对而罢。
刘邦惧吕后谋害,乃以周昌为赵相护卫之。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政,派人将其毒死,时年不详,无子。
谥为隐王。
鲁元公主(?-前187年),名不详。
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独女儿,西汉公主。
和亲事件之后[2],嫁赵王张敖为妻,生子张偃,吕后封其为鲁元王,故鲁元公主又称鲁元太后;生女张嫣[3],吕后为巩固势力,借"亲上加亲"之名将其嫁给鲁元公主弟弟汉惠帝刘盈。
《史记正义》中提到鲁元公主墓在咸阳县西北二十五里。
张嫣(前202年―前163年),野史载其字孟媖,小字淑君,是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之女,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外甥女)。
前192年,年仅十一岁的张嫣成为舅舅汉惠帝的皇后。
前180年,群臣共除诸吕,拥立汉文帝刘恒为帝。
废黜张嫣皇后之位。
前163年去世,张嫣去世,终年四十岁,谥号孝惠皇后,与汉惠帝合葬于安陵。
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为“二十六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吕禄(?-前180年),山阳郡单父县(今山东省单县)人。
秦末和西汉初人物,汉高祖皇后吕雉的侄子。
汉惠帝七年(前188年),惠帝逝世,吕后开始临朝专权,任命吕泽(吕后大哥)之子吕台、吕产兄弟和吕禄为将,统领南北军。
次年分封诸吕为王,吕禄被封为胡陵侯。
高后七年(前181年)又改封武信侯吕禄为赵王。
汉灵帝刘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
汉章帝刘炟的玄孙。
世袭解渎亭侯,父刘苌早逝,母董氏。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后,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刘宏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十一日(5月13日),刘宏去世,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吕产(?-前180年),山阳单父(今山东省单县)人。
秦末和西汉初人物,汉高祖皇后吕雉的侄子。
曾任洨侯。
其父“周吕侯死事,”其兄吕台为郦侯。
前195年,汉高祖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嗣为惠帝。
惠帝软弱,大事多决于吕后。
前188年,惠帝死,吕后临朝称制,大封诸吕,吕产入掌禁军。
在叛乱中被朱虚侯刘章杀掉。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原阳)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
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
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
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
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
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
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
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
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
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
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
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
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
孝文二年死。
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第四子,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
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
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
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
所以,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周勃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
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
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洛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
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顺平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绛侯。
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
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
汉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薄姬(?―前155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
薄姬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韩信击败后,薄姬被召入汉宫,但入宫一年多,却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
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约定三人之中不管谁先富贵起来,都不要忘了其他二人。
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后受到刘邦宠幸。
前203年,两个美人侍候刘邦时,相见笑说与薄姬初时的约定。
刘邦问起当中因由,两人俱以事实相告。
刘邦心凄然而怜惜薄姬,当晚召见宠幸了她。
之后,薄姬即有身孕。
前202年,生下儿子刘恒。
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
自有子后,刘邦鲜有和薄姬相见。
刘邦驾崩后,因为薄姬少见刘邦,地位也不高,所以准许她出宫,从其子到代地就国,是为代王太后。
薄姬之弟薄昭亦可相从。
吕后去世后。
大臣议立新帝,认为外家吕氏不善,皆称薄姬仁善,故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尊薄姬为太后,封薄昭为轵侯。
其间,薄姬将娘家的一位女性薄氏嫁给皇太子刘启为太子妃。
汉文帝死后,皇太子刘启即位,为汉景帝,尊祖母薄姬为太皇太后、生母窦皇后为皇太后。
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
桑弘羊(?—前80年),洛阳人,西汉政治家、财政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两朝,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因功赐爵左庶长。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
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同时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
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即位,桑弘羊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磾等受武帝遗诏,同为辅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