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精品文档

浅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精品文档

浅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一、教学模式转变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定位中国政法大学于2006 年开始将案例课和研讨课教学扩展到了法学以外的14 个专业,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广并支持“两类课”的开设,并将其列入到本科教学计划之中,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对于以教师为主体、单向式信息传输为主、以理论知识讲授为根本的传统知识讲授型教学方式而言,案例课和研讨课的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以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双向信息互动与沟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定位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方式。

“两类课”教学的引入与开展直接体现了本科培养目标的理念转化,也是对当代社会人才需求的直接回应。

课堂教学作为本科教学中最为重要和主要的内容之一,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但是,传统知识讲授型教学模式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引发了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

传统知识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强调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

长久以来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讲授方法为主,在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中,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牢记相关考试知识点成为很多学生的课程学习动力,因此出现了学生以记笔记,考试背教材和教学大纲知识点为主的高中生式的学习方式。

同时,知识讲授过程中以教材为主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呆板,因此也很难加深、加宽理论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使理论知识的讲授流于形式,较为肤浅。

此外,这种单纯以理论讲授为主而脱离实践、疏于运用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践问题的能力。

虽然目前PPT以及网络资源等方式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方法之中,但是如果不能改变传统课程讲授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定位,以及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那么PPT或者网络资源的运用也只是板书与教材的一种形式变化而已,对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不会产生实质性作用。

可见,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以能力、素质、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因此,为了避免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中所出现的问题,就必须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实施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提升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双向互动为根本、联系实践深化理论知识为原则的课堂教学。

本文笔者则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经验,对几种课堂教学方法做一个简单介绍。

二、几种课堂教学方法探讨1.主题式发言。

为了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主题式发言的教学方法。

所谓主题式发言的教学方法,简单而言就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设置与课程理论知识或是实践紧密相关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团队方式对所分配或所选取的主题进行阐述,发表报告。

这种课堂教学方法的特点就是适用性广泛,宜于操作运用,并且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深化学生对课程中某一个或某一方面问题的理解与运用,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研究兴趣点所在。

主题式发言的方法是“两类课”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但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专业必修课以及选修课的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掌握专题发言的数量与频率,专题选择既可以是知识点的扩展,也可以是知识点的深化。

学生为专题发言的主体,教师运用提问与评论等方式发挥导向作用,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这是一种可以有效与理论知识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又可以解决单向理论讲授容易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宜于操作和运用。

而专题发言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挖掘个体的研究兴趣。

而在具体的发言形式上,教师应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报告方法,学生可以采取PPT演示、DV拍摄、话剧表演、动画展示等形式展现,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而小组团队式的发言形式又可以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工作能力与合作能力。

我在行政管理专业一些课程实际运用这种课堂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发现,当教师给予学生足够创新以及参与的空间与自由度的时候,当形成了小组之间良性竞争的时候,学生在专题发言中进行阐述的视角、论据的资料搜集以及阐述形式各具特色、创新性极强。

专题发言的课堂教学方法既可以作为主要方法用于组织课堂教学,也可以作为教师理论知识讲授之外的补充性教学方法,还可以与理论讲授、课堂辩论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使用。

但这种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理论为基础,课堂规模不宜过大,并且对教师的主导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专题发言给予一定鼓励,做出有力地补充与评价并提供延展性的资料参考信息。

同时,专题发言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与课程考核相结合,占据一定的考核比例,才能够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

2.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情景与模拟练习强化学生理论运用能力的一种方法。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是以模拟方式为主要方法,在模拟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并培养学生实践工作中所需的综合素养。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优点就在于学习的过程较为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突出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相对于专题式发言的课堂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较为有限,必须依据课程特点而加以运用。

其中,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关键因素是模拟方式的选择与设置。

体验式教学中的模拟方式较为多样,比如情景模拟、游戏模拟都是较为常用的模拟方式。

在情景模拟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问题情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亲自参与、观察与应对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诸如模拟法庭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情景模拟方式的运用。

实际上,行政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也可以采取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比如,政策科学课程中关于政策系统各要素在具体情景中的相互作用与选择的知识点,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等知识点的讲授、公共行政原理中关于官僚制的运行、彼得原理等理论知识点的讲解都可以选择情景模拟的方式。

游戏模拟源于企业培训中的拓展训练,也就是通过一些游戏或是培训项目来提高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所需要的合作、沟通、协调等诸方面的能力,并学会提高这些能力的技巧与方法。

目前,企业培训中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拓展训练项目以及培训游戏项目,为课堂引入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游戏模拟的运用较为有限,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加以选择。

在行政管理专业中,诸如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这样的课程就比较适于选择这种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引入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所使用的沟通游戏、团队合作游戏等来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应当怎样运用教科书上的理论原理来进行管理,在游戏中学会找到管理问题并予以解决,并在游戏中提高相应的管理能力与技巧。

无论采取怎样的模拟方式,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都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根据课程知识点设置合理的情景与条件,能够指导并掌控模拟过程,做出恰当、准确的模拟讲解与评价。

同时,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为了模拟而模拟,教师所选取的模拟方法必须与课程紧密结合,否则这种方法只能发挥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却无法实现其真正的功用。

3.阅读式教学。

阅读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专研深度,形成理论框架体系的教学方法。

阅读式教学方法很简单,就是教师根据研究专题为学生提供权威、经典、丰富的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与教师共同就相应问题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阅读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就是虽然课堂仍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但是学习的主体却是学生个体,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阅读资料是课程的基础以及讨论的基础。

阅读式课堂教学方法中,教师无需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而是直接就阅读资料中涉及到的相应问题展开讨论。

这种方法在西方的课堂教学中使用普遍,也较为适合理论研讨课的课堂组织。

阅读式教学方法中,教师选取经典著作、代表性文章、针对性评论等方面的资料,设定讨论题目,组织课堂讨论,进行课程考核。

教师既可以要求所有学生阅读全部讨论题目的材料,课堂采取学生自由发言的形式参与讨论,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取讨论题目,作为某一讨论题目的主讲人或主评者。

两种形式各有利弊,前一种可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占有一定资料的基础上参与讨论,避免后一种形式中容易出现的学生只阅读自己负责的讨论题目,而其他讨论题目由于没有阅读材料无法参与讨论或是讨论质量不高的问题。

但后一种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对某一问题展开专项研究与理论专研。

阅读式的教学方法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倾向和兴趣偏好,只有那些对理论专研和理论研究有兴趣的学生才会选择这样的课程。

而阅读式的教学方法是以承认大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为前提假设的,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基本导向,在阅读以及课堂讨论与辩论中强化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并强化学生对某一专项问题的理论功底与分析能力。

但是阅读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也比较有限,教学效果有赖于学生的配合。

三、以“两类课”为契机推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两类课”的开设是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成果,其意义不仅在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转变,还在于“两类课” 中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所在。

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不应仅停留在“两类课”的教学活动中,还应该并且能够扩展到其他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实际上,一门课程是否属于“两类课”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课堂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所改进,有所创新。

我认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就是探讨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等等问题的。

以上所提及的三种课堂教学方法,都体现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强调对学生的调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教学理念。

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首要的问题是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定位,根据教学理念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不可能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与课程的特点、课程的理论知识点紧密结合起来。

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也绝不是要彻底放弃传统的教师知识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是采用其他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

当然,也绝不主张将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应用到全部课程或一门课程的全进度之中。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应该依据不同的知识点选取适宜的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增强教师的责任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