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 观舞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 观舞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19课观舞记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咿.哑(yī)褶.裙(zhě)pín cù(颦蹙)粲.然(càn)嗔.视(chēn)chì zhà(叱咤)风云尽态极yán(妍)花鬘.斗薮.(mán sǒu)2.读准多音字(1)浑身解.数:xiè其他读音:jiě组词:解放其他读音:jiè组词:解送(2)旋.风:xuàn其他读音:xuán组词:旋转二、重要词语1.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2.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3.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4.嗔视:生气地看。

5.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6.浑身解数:所有的本领。

7.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三、作家作品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当代女作家。

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相继发表《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其诗被称为“春水体”。

其散文风格独特,被称为“冰心体”。

四、写作背景《观舞记》是冰心写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57年)的一篇散文。

当时中印关系正处于蜜月时期,两国的来往比较频繁,在国际上有着许多的共同的立场和观点,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促进了中印关系的发展。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冰心以一场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

1.作者在看了卡拉玛姐妹舞蹈后的“深深地体会”中,有没有写卡拉玛姐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请找出提示卡拉玛姐妹这朵灿烂的鲜花成功原因的相关语句。

点拨:没有写,但作者在字里行间已透露出来了,从文章的第20段中写了卡拉玛姐妹的舞台生涯可以看出来。

文章第19、20两段的末句中揭示了她们的艺术成功来自大地母亲的滋润培养。

2.“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点拨: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

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3.核心图解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嗔.视(chēn)雏.凤(chú)浑身解.数(jiě)B.咿哑.(yǎ)静穆.(mù)叱咤.风云(chà)C.端凝.(níng)颦蹙.(cù)尽态极妍.(yán)D.惆.怅(chóu)蠕.动(rú)花鬘.斗薮(màn)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描绘点染绚丽轻睫摸拟贫乏阐述帘幕芬芳细腻柔韧______改正为______ ______改正为______3.把下面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内。

盛怒喜乐哀愁娇羞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

4.根据语境和意思归纳词语。

(1)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__________”(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2)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许多__________(形容威力极大)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

(3)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__________(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4)她如同狮子滚绣球一般,无一时不活动,无一时不是使出__________(所有的本领)地在活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文笔细腻,语言优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精妙B.本文是作者欣赏印度舞后写的一篇观后感,表达了精妙的舞蹈能够跨越文化隔阂,使人们心灵相通的观点C.文章用“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拟人句表现印度舞蹈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由衷赞美D.卡拉玛姐妹表演的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印度舞蹈,展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9题。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

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6.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为什么?7.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来描述卡拉玛精湛舞艺的?8.选文最后一段主要通过对卡拉玛舞蹈时的______和______描写,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渲染出卡拉玛舞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9.文中说“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语言不通的我们“起了共鸣”?【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0~12题。

观音·愿——《千手观音》观后记菩提树,参天立。

枝繁叶茂,云蒸霞蔚。

树畔,碧池盈盈,一茎含苞金色莲花,晶莹的珠泪滚动其上。

池水,倏地生了呼吸似的,莲,也随之,片片,层层,叠叠,徐徐……终于盛放!终于袒露娇容!终于,由一个瞬间始,在红尘中,电光火石地掀动一场惊艳!那瞬间,注定了一个永久。

那惊艳,注定了一个震撼。

好一个,千手观音!佛的高贵与女儿的妩媚,佛的端庄与女儿的灵动,佛的典雅与女儿的纤巧,既矛盾又完美的存在。

意识,清晰而笃定:震撼,惊艳,来自艺术本身的洁净。

令人眩晕、折服、慨叹——与旁的种种,不相干。

只有,当震撼与惊艳的汹涌稍平,在理性归纳、沉淀的过程里,那些额外的“元素”才浅浅地、渐渐地,浮上脑际,趋向明朗:她们,是这众生平等的世界上,一群有着些许生理缺憾的特殊舞者。

音响的奇幻领域,她们不具备完满的直接感知的能力。

所以她们会以手势告之:老师,看到你的舞蹈,就看到了音乐!“看”,便能将音乐的气息切合得那般精确,不曾露怯,不曾使旁人捕捉到错位的“破绽”。

可以想见,她们必是艰辛满程。

人的生命,无疑是有限的。

生命的长短有限,生命的质量有限,生命的形态有限。

要在有限的长短、质量、形态之中,以人有限的智慧与能量,缔造无限。

听不到的音乐,无妨看到;说不出的话,无妨写出;手拿不着的东西,无妨用脚拿着;天然的腿无法跑跑跳跳了,无妨置换假肢。

总有许多的“可能”,在“不可能”之中诞生,茁壮,昌隆,绚烂,繁衍。

这就是生命的力量!伴随整个舞蹈,油然陡生一个词汇——圣洁,萦绕心头最为频繁。

当灯火骤亮,钟鼓、乐音、掌声响起时,圣洁!当领舞澄澈的双眸、祥和的笑意,相凝视时,圣洁!当千手千眼,出其不意、捉摸不定、猝不及防、五彩斑斓、千变万化时,圣洁!金,中华民族辉煌的色泽,那么,这抹圣洁,无愧于辉煌。

这是一件称为“艺术”的事物,横亘人前,包裹侵占去整个儿身心,那么纯净,那么清明,那么遗世独立却又缱绻与博爱,广播天地万物。

博爱,该是“千手观音”意象的其中一番寓意所在吧。

观音大士,千手千眼,不言,不语,不骄,不躁,无声,无息,无欲,无求。

她圣洁,她纯净,她的心白璧无瑕,她的胸怀海阔天高。

她以手为言,她以眼为语。

人呀,此生,是否有缘听得到、听得明她的言语:那真,那善,那美……10.标题中“愿”的具体含义(也是本文的主旨)是什么?11.《千手观音》一出演就“掀动一场惊艳”“注定了一个震撼”,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整个舞蹈,给人的最强烈的感受是____________;作者认为这个舞蹈意象的寓意是____________。

(可选文中词句作答)12.如果将“一群有着些许生理缺憾的特殊舞者”这句中的“缺憾”换成“缺陷”好不好?为什么?【表达交流】13.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基本思路:(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体验中考】14.(2011·辽宁沈阳中考)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

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

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

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1(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

(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参考答案:1. 解析:A项中的“解”读音应为“xiè”;B项中的“哑”读音应为“yā”,“咤”应读“zhà”;D项中的“鬘”读音应为“mán”。

答案:C2. 答案:睫捷摸模3. 答案:哀愁喜乐娇羞盛怒4. 答案:(1)本色当行(2)叱咤风云(3)尽态极妍(4)浑身解数5. 解析:C项中列举的内容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C6. 解析:从“湿婆天的舞像”“两盏高脚铜灯”可看出。

参考答案:选文第一段第1句话:“台中间小桌上……静穆庄严的。

”这句话是卡拉玛舞蹈的背景,既体现了印度舞蹈强烈的宗教色彩,又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7. 解析:从选文第二段筛选即可。

参考答案:眉、目、手指、腰肢、舞步、铃声等。

8. 参考答案:神态动作排比9. 解析:把握艺术的魅力是跨越国界的,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全世界通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