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第一课时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
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
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看,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①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②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③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2、多媒体展示教学法: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二、教学过程(一)、教学设计教学新课一、识位置引入极地地区概念,南极和北极地区。
这节课向北考察北极,往南探索南极。
首先,比较认识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回顾复习,读图找到南极洲、北冰洋附近的大洋和大洲。
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到南极点、南极洲以及南极圈。
根据提示,概括南极地区范围。
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到北极点、北极圈以及北冰洋。
概况北极地区范围。
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在逐步观察学习中获得认知。
转承认识了极地地区的位置,丁丁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指南针失灵了,原因是什么?没有指南针又如何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
二、辩方向回顾地球自转方向,以及在北极、南极上空地球自转方向。
复习回顾,考察学生掌握情况。
回顾经线、纬线内容,学学生用笔模拟地球转动,从北极、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转动。
根据所学内容,回答老师问题。
学以致用,通过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推而广之,学会读图学习北极地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会利用经线纬线判断方向。
复习回顾经线纬线判断方向(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只有东西方向)替丁丁解答疑问。
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在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掌握定向法则“内南外北,顺东逆西”。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学会在南极、北极判断方向。
学生读相关资料、图,自主学习。
让学生从思考中学习,从生活知识迁移到理论知识。
取长补短,相互欣赏,答案归一,培养学习方法。
转承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学生回顾开篇新闻,回顾考察时间三、定时间船长告诉丁丁,去北极考察最好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去南极考察最好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思考原因?学生读相关资料、图,自主学习。
生交流、互动、欣赏、归纳结论、分析原因,小组代表回答取长补短,相互欣赏,答案归一,培养学习方法。
四、自然环境欣赏丁丁镜头下的冰山。
总结南极地区的第一个称号“冰雪高原”。
第二个称号是“白色荒漠”,根据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思考原因。
学生比较南极北极气候特点,思考原因。
总结比较南极、北极气候学生通过冰山图片思考南极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南极北极气候差异,并思考原因。
学生根据提示,总结南极、北极气候特点。
学生小组为单位,查阅课本,讨论比较南极、北极的不同点。
取长补短,相互欣赏,答案归一,培养学习方法。
特点除了在气候上有所不同,南极、北极在其他方面有何不同。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我们都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尽管环境恶劣,但是极地地区依然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可爱的动物,一起欣赏下丁丁镜头下的极学生根据图片思考回答准备的物品。
学生欣赏视频《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于分区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先理解本区域的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影响下的人文景观,以及从图中读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前面四章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利用已学到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相互合作,很好地完成极地地区的学习。
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对两极地区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比较感兴趣。
学生对在“极地地图上判断方向”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中,我将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如何阅读这类地图,再通过读图练习和巧妙记图来易化这部分难《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效果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重点学习如何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
学生对于极地地区的环境特点了解透彻,能够根据地图辨别极地地区附近的大洲、大洋。
但是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方面,存在问题。
1、在南极北极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上容易存在混淆。
2、不能熟练运用定向法则在南极北极判断方向。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教材分析南、北极地区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区域。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两极地区,把两极地区同太空、海洋并列起来,称其为人类待开发的三大领域。
从学生认识世界、面向未来考虑,两极地区一章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教材内容比较简明,课时也较少,全章没有分解。
教材首先给出了极地地区的概念,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作了简要的叙述。
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的基础。
介绍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教材采用比较的方法,从气温、降水、风速、自然景观、代表动物等方面,展开了南极地区、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
将生物资源直接放到自然环境特征的后面,突出气候对生物造成的影响。
南极、北极的共性是寒冷,但是,它们的自然环境特点是有区别的,让学生从海陆位置、气候等方面比较它们的差异。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评测练习1.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寒冷B.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区C.南极大陆覆盖着巨厚的冰盖,因此降水比北极地区多D.企鹅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答案:B2.南极的典型动物是()。
A.企鹅 B.猩猩 C.长颈鹿 D.袋鼠答案:A3.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地区中心为陆地,周围为海洋;而北极地区中心为海洋,周围为陆地B.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科学考察宝地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小D.极地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答案:C4.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________洲,B________洲,C________洲,D________岛。
(2)在图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3)图中巴罗角位于北极点的________方。
(4)北极圈附近的土著居民主要是________人和拉普人。
答案:(1)北美亚欧格陵兰(2)画图略(逆时针方向)。
(3)正南(4)因纽特5..读下图,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大洲:①________,①________,①________;大洋:①________,①________,①________。
答案: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6.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A点的经纬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A点在C点的______方;B点在D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
答案:(1)图略(顺时针)。
(2)90°W66.5°S(3)西南正南《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课后反思学生们对神秘的极地地区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样有助于本节课的教学。
所以特别选取了比较多的反映极地风光的图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的难点集中在极地地区方位的判断,很多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该部分掌握的不够好,应该加强该方面的研究与巩固。
本节课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
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
读图能力弱的学生在判断极地地区方向上还存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提高。
时间有些紧张,一道总结归纳的题没有完成。
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1)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充分利用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极地的基本知识及读图的技巧。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对应本教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南、北极地区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区域,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在空白地图上能正确填出南、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和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