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_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目标】1.运用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范围并总结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2.借助于图片和相关的资料,来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

3.通过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探险事件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读图并结合资料总结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环境特征,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主要的自然资源。

2.探究北极地区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走进冰雪世界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征给出两极地区图,并呈现以下问题:1、读图说出两极地区的范围,总结两极地区的纬度特点。

2、找出北冰洋和南极洲,说出它们的特点。

3、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陆和南极洲濒临的大洋,总结两极地区的海陆分布特征。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文字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谁先完成谁回答相关的问题,下面记录的老师给每个学生记分数。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提供下列材料,让学生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 ℃的极端最低气温。

在这样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

法国南极观察站曾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合作探究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原因?学生总结答案: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对南极地区酷寒原因的探究。

有些资料课本上没有需要老师添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

两极地区的居民给出图片:北极地区居住的人口达到300有无长居人口更能看出一个万人,原住居民为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而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给出图片:阅读课本P63正文和“海上冰山”和“南极冰盖”,说出两极地区有丰富的什么资源?如果这里的冰雪随着全球的气温升高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0米,这将给沿海地区带来什么影响?由“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说说冰山的危害。

看图说出答案,学生们对“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很感兴趣,回答问题时也很积极。

联系生活中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矿产资源请同学们看P61北冰洋和P62南极洲的阅读材料,说出两极地区还有哪些资源?思考: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却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丰富的煤炭资源,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关观点解释这一现象?学生根据提示很快说出两极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便于学生回答问题。

生物资源给出两极地区的主要动物图片。

让学生说出它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总结两极地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如何保护极地动物。

增强学生们的爱心,使他们的感情得以升华。

们的名字并总结两极地区还有哪些资源。

说出极地动物有哪些特点?给出几种对待极地动物的做法让学生说出对与错,并引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极地动物。

三、极地探险及科学考察给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66—P67正文与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有多少的国家来两极地区建科考站?应该学习探险家和科学家的什么精神?我国在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分别建立了什么科考站?找到我国的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黄河站,看看哪些有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给出泰山站资料要求学生把泰山站标在图上相应的位置。

给出雪龙号出发的时间和回来的时间来思考:我国为何12月—次年的2月对南极进行科考?总结给出表格,让学生汇总自己所学内容。

学生梳理自己所学内容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练习巩固1. 南极洲的地理特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平均海拔具七大洲中的第二位 C.目前唯一没有人居住的大洲D.长城站和中山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2. 南极的代表性动物是() A.企鹅B.海豹C.北极熊D.海狮3. 下列不是濒临南极洲的大洋是()A. 太平洋B.印度洋C. 大西洋D.北冰洋4. 世界上淡水最丰富的大洲是()A. 亚洲B.拉丁美洲C. 欧洲D.南极洲5. 去南极地区探险考察的最佳时间是()A.12—次年2月B.3—4月C. 11—12月D. 6—8月迅速的,读问题并回答问题,学生争相回答。

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6.读图题:1、 A 洋 B 岛C 洲D 站2、 E洲 F 洋G站个人反思这堂课上下来我个人感觉很轻松,不像原来满堂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由于课堂内容比较多,关于两极地区方向的判断我没有讲,但这部分内容已经在上册讲过,我会抽时间还得再复习一下。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知道如何去剖析一个分区的具体情况,但因为两极地区是我们日常生活所不能直接接触到的,是一个神秘之地,学生们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很好奇,也急于了解它与其它分区的不同之处。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效果分析1、从课堂效果来说: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老师引导到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

2、从练习巩固上来说:学生们抢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行动快速,答案准确。

3、从小组得分情况来看:组名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得分30分20分40分30分10分30分20分30分40分20分三组和九组的学生回答问题更积极、更准确、合作效果最好,组长领导的好。

五组分数最低,只是个别同学在回答问题、答案不准确、行动速度慢,有些学生只是观望而不思考、不积极、合作效果差、组长领导不利。

二组、七组、十组的分数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

4、从教学目标来说: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学目标。

5、从教学重难点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紧扣重难点,题的数量、难度、时间的长度都围绕着重难点进行设计。

6、从主讲教师来说:举止大方、语音洪亮、语速适中、引导到位、7、从场地来说:教室宽敞、隔音效果好,影像清晰,环境好。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效果检测1. 南极洲的地理特点正确的是()A.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B.平均海拔具七大洲中的第二位C.目前唯一没有人居住的大洲D.长城站和中山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2. 南极的代表性动物是()A.企鹅B.海豹C.北极熊D.海狮3. 下列不是濒临南极洲的大洋是()A. 太平洋B.印度洋C. 大西洋D.北冰洋4. 世界上淡水最丰富的大洲是()A. 亚洲B.拉丁美洲C. 欧洲D.南极5. 去南极地区探险考察的最佳时间是()A. 12—次年2月B. 3—4月C. 11—12月D. 6—8月6. 读图题:1、 A 洋 B 岛 C 洲D 站2、 E 洲 F 洋 G 站 利用这种方式:学生:迅速地读问题并回答问题。

老师:引导、鼓励学生回答。

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并巩固自己所学内容。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观评记录授课时间 5 月 25 日下 午第4 节 班级 七年级 3班 授课教师听课人段凤华学科地理累积分数 95分课题第二章 了解地区第三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评估项目 分数分配 评估要素 得分 教学目标105 目标明确5 103 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3 2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 2 教学内容 309 观点正确、知识点到位8 28 9 层次清楚、过程合理、衔接得当 7 9 重点难点处理得当9 3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结合的好。

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观评记录《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前面四个分区之后的最后一个分区,其自然环境相对于其他分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个人抢答问题等组织学生讨论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及研究精神,并意识到极地地区对全球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主要的资源以及极地科考,针对不同的内容我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后反思这堂课上下来我个人感觉很轻松,不像原来满堂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由于课堂内容比较多,关于两极地区方向的判断我没有讲,但这部分内容已经在上册讲过,我会抽时间给同学们在复习一下。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标分析这一部分课标的要求是: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对这些内容的概括早在学习大洲的时候已经学过,但针对两极地区又有什么特殊性呢?南极有丰富的资源,这刺激了各国加快对两极地区的科考,但环境问题又出来了,如何做到科学科考,是我们学习这一部分要思考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