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桑树品种的农艺性状及抗逆性比较杜伟;陈松;刘永辉;杨建设;冉瑞法;储一宁【摘要】[目的]筛选适合云南不同海拔地区生态栽培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桑树品种,解决蚕桑生产中桑树品种单一的问题,促进云南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以农桑14号为对照,对云桑3号、云桑4号、强桑1号、强桑2号、鲁插1号等12个桑树品种的生物性状(发芽期、发芽率、生长芽率、停止生长期和桑叶硬化期)、产叶量(新梢条数、枝条长、米条片叶量、公斤叶片数和株产叶量)、黄叶率、止芯率及抗病虫性进行调查.[结果]各参试桑树品种的生物性状和产量均表现不同,发芽最晚的品种与发芽最早的品种相差近1个月,昌盛、云桑4号、鲁插3号、强桑1号、丰田2号、强桑2号、皖桑1号、鲁插2号等8个桑树品种的株产叶量均较对照(1.790kg)高,且以昌盛的株产叶量最高,较对照提高了21.6%.在养蚕成绩方面,以投喂丰田2号的效果最佳.各参试桑树品种间无明显的抗红蜘蛛、桑橙瘿蚊为害特征差异;鲁插2号、云桑3号、强桑2号、鲁插3号的抗桑褐斑病较强;强桑2号和鲁插2号的桑疫病自然发病率、病情指数均为零,其抗桑疫病最强;各参试桑树品种间亦无明显的抗旱性特征差异.[结论]云桑4号、云桑3号、强桑1号、强桑2号、昌盛、鲁插3号、丰田2号、皖桑1号、鲁插2号的综合表现良好,建议在云南新栽桑园和低产桑园改良中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47)012【总页数】6页(P2157-2162)【关键词】桑树;新品种;生物性状;产量;抗逆性【作者】杜伟;陈松;刘永辉;杨建设;冉瑞法;储一宁【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 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 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 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 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 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66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8.3【研究意义】蚕桑业是云南省重点打造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近年来,在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指导及省级财政的大力扶持下,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桑园种植面积在10.67万ha以上、鲜茧产量超过5.0万t。
在云南省的蚕桑生产发展过程中,用于发展栽桑业的土地约80%为山坡旱地(山地红壤地区),海拔分布为100~2100 m,即要求针对不同海拔生态条件选择不同的桑树品种栽植,才能充分发挥桑树品种的优质高产性状(林寿康等,1989)。
目前云南省栽植的桑树品种主要以浙江选育的农桑系列为主,但由于其自然立体气候较明显,部分桑树品种的优质高产性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罗坤等,2008)。
因此,筛选适合不同生态蚕桑生产区的优良桑树品种,丰富桑树品种多样性,对促进云南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云南省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世纪)就有相关历史记载。
从文献记载来看,1949年以前云南栽桑的桑树苗和种子是从四川或经越南河内调入的江浙桑苗,基本上都是鲁桑种;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栽植的桑树品种基本是鲁桑种的混合品种(蒯元璋等,1996);从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推广湖桑32号、桐乡青及云南自主选育的女桑、云桑1号、云桑2号、云桑798号、桑沙2×伦教109号(黄平等,2007;朱方容等,2007;李平平等,2014)。
云南省桑树品种选育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21世纪后先后从江浙、两广、川渝等蚕区大量引进桑树品种进行区域对比试验,筛选出农桑14号、农桑12号、农桑8号、海宁桑、盛东1号、育7-11、湘7920、西南1号、南6031、嘉陵20号等品种(储一宁等,1999;杨继芬等,2015)。
杜伟等(2011)研究发现,不同桑树品种在相同海拔地区的光合速率差异明显,同一桑树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也不完全一致。
云南省是典型的高原立体气候区,栽桑海拔跨度大,针对其高原立体气候条件筛选适宜的桑树品种,对优化云南省的桑树品种布局及推进其蚕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切入点】目前,云南省桑园种植面积虽然不断扩大,但其整体管理水平较差,桑园单产低(黄平等,2007),养蚕经济效益不高,极大影响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生态蚕桑生产区桑树品种适应性差异明显,桑树品种更新换代滞后,因此,加快桑树品种更新换代是云南蚕桑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引自不同蚕区的13个优良桑品种进行生物性状、产叶量、品种抗性等调查,筛选适合云南不同海拔地区生态栽培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桑树品种,解决蚕桑生产中桑树品种单一的问题,以促进云南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1 供试桑树品种参试桑树品种共13个(含对照品种),其中,丰田2号、强桑2号、强桑1号(吕志强等,2011)、农桑14号(对照)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提供,云桑3号(杜伟等,2015)、云桑4号、新1号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提供,皖桑1号、红星5号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提供,鲁插1号、鲁插2号、鲁插3号、昌盛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提供。
1.2 桑树栽培管理试验地点设在云南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蜂蜜研究所试验桑园,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有水源保障、排灌方便的水稻田为试验地,试验用桑园面积0.3 ha。
桑树栽植密度为行距1.33 m、株距0.40 m,每公顷栽植18000株。
每个参试品种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区栽植100株。
参试品种四周以农桑14号作保护行。
树型养成为低干拳式;桑园为春季剪梢(约在拳上1 m处)、夏季伐条(约在5月底)。
试验期间各参试桑品种采用相同的栽培措施,统一水肥管理。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栽植3年后对各参试桑树品种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项目包括生物性状(发芽期、发芽率、生长芽率、停止生长期和桑叶硬化期)、产叶量(新梢条数、枝条长、米条片叶量、公斤叶片数和株产叶量)、黄叶率、止芯率及抗病虫性。
调查时间:发芽期、发芽率、生长芽率调查在春季进行,桑叶硬化期、停止生长期调查在秋未进行,产叶量调查分别在春、夏、中秋、晚秋蚕期5龄蚕的第5和6 d进行,抗病虫性调查在9月上旬进行,黄叶率和止芯率调查从上年冬季至调查年份的5月16日(调查桑园为自然状态,未浇水)。
具体调查方法参照NY/T 1313-2007《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桑树》,在3个重复区每个品种随机选取相邻的20株桑树用油漆进行标记,作为每年各参试品种的固定调查株,其中10株用于生物性状、产叶量、抗病虫性调查,另外10株在夏、秋蚕期不采叶,用作桑叶硬化期调查,每年每个桑树品种共计调查3次,共60株。
2.1 各参试桑树品种的生物学特性2.1.1 发芽期由表1可知,各参试桑树品种的发芽时间各不相同,发芽最晚的品种与发芽最早的品种相差近1个月。
农桑14号(对照)、鲁插2号、鲁插3号发芽较早,脱苞期为2月8日,燕口期为2月14日,开叶期为2月19日;丰田2号、昌盛、云桑4号、强桑2号、皖桑1号较对照脱苞期晚11 d,燕口期晚12 d,开叶期晚14 d;新1号、强桑1号较对照脱苞期晚18 d,燕口期晚18 d,开叶期晚16 d;云桑3号、鲁插1号较对照脱苞期晚28 d,燕口期晚26 d,开叶期晚24 d;红星5号发芽最晚,较对照脱苞期晚32 d,燕口期晚29 d,开叶期晚27 d。
2.1.2 发芽率与生长芽率如表1所示,有5个品种的发芽率高于对照(49.06%),分别为云桑4号(70.03%)、昌盛(53.37%)、强桑2号(50.64%)、鲁插2号(50.46%)和强桑1号(49.84%),其余7个品种均低于对照,发芽率最低的为云桑3号,仅20.67%。
在生长芽率方面,云桑4号、皖桑1号、鲁插3号的生长芽率较对照(19.37%)高,分别为26.21%、20.03%和19.45%;昌盛的生长芽率为19.36%,与对照相近;鲁插1号、红星5号、强桑1号、强桑2号、新1号、鲁插2号、云桑3号、丰田2号的生长芽率则均低于对照。
2.1.3 硬化期与停止生长期表1显示,各品种的桑叶硬化期相差不明显,最晚的品种与最早的品种只相差9 d。
其中,鲁插1号、鲁插2号、鲁插3号最早表现出停止生长,约10 d后桑叶表现为硬化;皖桑1号、新1号、云桑3号和红星5号则表现为先硬化再停止生长。
2.2 各参试桑树品种的产量性状2.2.1 株新梢条数与枝条长春季:仅云桑4号的株新梢条数较对照多,为14.5条,其他品种则较对照少1.2~5.2条;株枝条长以对照最长(7.41 m),除云桑4号和云桑3号外,其他品种与对照条的枝长差距均在1.0 m以上。
夏秋季:株新梢条数以云桑4号最多(6.0条),较对照(5.6条)多0.4条,其他品种较对照少0.1~1.8条;株枝条长仍以云桑4号最长(9.60 m),较对照(9.49 m)长0.11 m,其他品种较对照短0.23~3.90 m。
2.2.2 米条(新梢)片叶量与公斤叶片数春季:各参试桑树品种的米条片叶量均较对照高,尤其以鲁插2号、昌盛、强桑2号、强桑1号、鲁插3号和丰田2号的米新梢片叶量较高,较对照农高28.8~72.8 g。
在公斤叶片数方面,除皖桑1号、云桑4号、红星5号、鲁插3号、新1号、强桑1号较对照(234片)多12~109片,强桑2号与对照相同,其他品种均较对照少。
夏秋季:除新1号的米条片叶量(119.5 g)较对照稍低外,其他品种均较对照高,其中昌盛、强桑2号、鲁插2号、鲁插1号、皖桑1号、云桑3号较对照高49.1~99.2 g。
在公斤叶片数方面,除鲁插3号、皖桑1号、红星5号、强桑1号、新1号较对照(144片)多9~27片外,其他品种均少于对照。
2.2.3 产叶量云桑3号、强桑2号、昌盛、云桑4号、强桑1号、鲁插2号、丰田2号的春季株产叶量均高于对照,昌盛、云桑4号、皖桑1号、强桑1号、丰田2号、云桑3号、强桑2号、鲁插2号的夏秋季株产叶量高于对照。
从全年株产叶量来看,昌盛、云桑4号、云桑3号、强桑1号、丰田2号、强桑2号、皖桑1号、鲁插2号等8个品种的株产叶量均较对照(1.790 kg)高,其中,株产叶量最高的品种为昌盛,较对照提高21.6%;新1号、鲁插3号、鲁插1号、红星5号等4个品种的株产叶量较对照低0.220~0.443 kg,降幅为12.3%~24.2%。
为了检验12个参试桑树品种与对照品种(农桑14号)在主要经济指标株产叶量上的差异,以全年的平均株产叶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