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栽桑养蚕技术

栽桑养蚕技术

栽桑养蚕技术栽桑养蚕技术一、桑树品种(一)、桑树新品种: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果桑品种有:红果1号、2号、3号、4号、白玉王、穗果2号、桑葚1号、DL-1和新疆药桑等。

(二)、目前我国主要养蚕区推广哪些优良品种1、江浙蚕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桑树品种有桐乡青、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湖桑197等。

改良品种有农桑8号、10号、12号、14号、育711号、盛东1号、丰田2号。

2、四川蚕区位于长江上游,北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寒潮南下,终年温度较高,雨量均匀,有嘉定桑,是一个优良品种,嘉定16号、嘉定20号、6031、川799号、神洲826、川7657等。

3、广东、广西蚕区,地处我国南方,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均气温20℃左右。

推广品种有沙二×伦教102号、塘+×伦教109号、北一×伦教540号、桂优12号、桂优62号、粤桑2号、粤桑10号、粤桑9号、粤桑11号等。

4、山东、陕西蚕区,地处黄河中下游,栽桑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陕桑305号、陕桑402号、选792号、鲁诱1号、7946、8033号等。

二、桑树病虫害防治(一)、桑树青枯病:病害在根部,根部木质部以下而上出现线状褐色病斑,逐渐蔓延呈带状,并达枝条木质部,后期皮层则腐烂脱离,发黑,全株逐渐枯死,属细菌性病。

防治:1、加强检疫,2、选用无病地块育苗,3、病株及时挖除,烧毁,病穴周围用5%石灰水,2%福尔马林液,2%有效漂白粉液灌注消毒。

周围挖深沟隔离,4、防止桑园积水,防止根部损伤,减少病菌侵入5、桑园改种甘蔗,3—4年再行种桑。

(二)、桑树断枝病:病害主要在春发桑枝基部,枝条基部,木质呈黄褐色点线斑点,逐渐由内向外扩张,外部皮部呈黑褐色斑点、块斑、长2—3厘米为多,内部病斑,一般比外病斑长1—2厘米,韧力变质,脆性增大,一遇风吹,振动即断枝。

影响桑叶产量。

属真菌性病,病菌(桑小粒性菌核),病菌(孢子)随风浸入桑花,进入枝条基部。

防治:1、及早采除桑叶和青桑葚,2、结合2—3月除草,将病菌翻入土中,减少孢子传播。

3、70%甲基托布津1000倍稀释,在开花期喷雾,花、枝、叶1—2次有效。

(三)、桑树褐斑病:本病发生叶片、嫩叶发生较多。

病斑呈现在叶片正背两面。

初为暗褐色,病斑周围叶色变黄、病斑吸水膨胀,易腐败穿孔,严重形成烂叶现象。

属真菌感染,病菌(分生孢子盘)在残留病叶中越冬,次年春暖发病。

防治:1、病叶收集烧毁,蚕沙应作堆肥腐熟杀菌,冬季剪枝、翻耕土壤。

2、桑园防低湿,增施磷、钾肥、有机肥。

每亩施石灰30—50千克。

3、发病苗圃喷洒0.6—0.7%波尔多液,4—5度石灰、硫磺合剂,多菌灵50%含量的1000倍稀释,70%托布津1500倍稀释,间隔15天喷雾第二次。

(四)、桑树芽枯病:春季发芽时,在枝条中上部,冬芽或伤口周围产生红褐色略凹陷的油渍状病斑。

逐渐形呈隆起的粉红色小粒,突破表皮变成橙色的肉质小粒,围绕冬芽作环状排列,使冬芽不能发芽。

若发芽后,新稍和嫩叶急剧萎凋,病斑环围枝条,使枝条枯死。

属真菌。

病菌(菌丝状),在枝干中越冬,次年3—4月,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昆虫传播。

防治:1、加强肥培管理,2、冬春、枝条喷5度石灰硫磺合剂,3、剪除病枝、枝干伤口用1%硫酸铜液,65%代森锌500液消毒,20%石灰浆消毒树干。

4、波尔多液配制:硫酸铜0.5千克、生石灰1千克、水6千克,调制成糊状现配现用。

(五)、桑树拟干枯病:枝条中下部和半截枝发病较多,发病以冬芽为中心,产生褐色椭圆形病斑,逐渐扩大。

病斑湿润时为水肿状,干燥后稍凹而皱缩,被害皮层容易剥离,皮下寄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器或分生孢子器,病枝上的病斑数目不等,枝条枯死。

属真菌性病,病菌种类多从皮孔、伤口浸入。

防治:1、加强培肥,2、喷洒5度石灰硫磺合剂,3、及时剪烧病枝,4、枝伤、病斑,1%硫酸铜液,65%代森锌500倍稀释消毒,20%石灰水,波尔多液(硫酸铜0.5千克、生石灰1千克、水6千克,调成糊状现配现用)(六)、桑树膏药病:桑膏药病有灰色和褐色两种。

在树枝干上,由菌丝相互密集交错,形成圆形,不规则的菌膜、紧贴在树枝上,很象贴的膏药而得名,属真菌病,病菌膜在树干越冬。

防治:1、刮除菌膜,涂抹5度、6度波美液,石灰硫磺合剂,20%石灰氮。

2、防治桑白蚧3、及时排水。

(七)、桑树紫纹羽病:先侵入幼嫩新根,后发展到较粗枝根,最后主根。

根皮变黄,变黑,严重时皮层腐烂呈黑色,只留木质部。

地面基部土壤形成一层紫红色丝状菌膜,枝叶色黄、枯死。

病菌(是菌束和菌核)桑地间种甘薯、马铃薯等作物易发病。

防治:1、栽植前剔除病苗烧毁。

对疑病桑株,用45℃温水浸泡20—30分钟,25%多菌灵500倍稀释浸泡杀灭根组织内外菌丝。

2、及时挖除病株,烧毁,病土20%福尔马林喷洒,堆集消毒。

3、桑园周围改种水稻、玉米、麦类3—5年后再种桑树。

(八)、桑果白果病:桑葚菌黑病是桑果生产中的常见病,桑果病后多呈白色。

桑椹核病分为;肥大型菌核病,缩小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三种。

小粒性菌核病,整个病椹灰黑色。

防治:1、桑椹菌核病,可在鹊口期开始至盛花期70%托布津1000倍稀释喷施,和600—1000倍多菌灵交替使用。

每次用药间隔一周。

2、及时处理病果。

3、严重桑园进行一次全面深耕,冬季施肥,用波美石硫合剂50倍稀释,涂发病桑枝、主干。

(九)、桑瘿蚊:桑瘿蚊以幼虫为害顶芽,夏秋季成虫产卵于桑树顶芽内,幼虫孵化后,用口器锉伤芽组织,吸食溢出汁液,造成顶芽变形、变黑、跌落,枝条封顶。

成虫2—2.5厘米,飞翔似蚊,合翅步行时像蝇。

防治:⑴、夏耕、冬耕多次翻土削草,⑵、5月中旬全面摘芯消灭一代幼虫。

⑶、5月下旬、6月上旬土壤撒辛硫磷乳剂,加水4—5千克,喷在20—25千克细土上拌均匀)结合夏耕翻入土中,消灭虫蛹。

⑷、幼虫甚发期用40%乐果1000倍稀释;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对准顶芽喷洒。

(十)、桑象虫病:春季食冬芽及萌发后的嫩芯,有时吃叶片,叶柄及嫩稍基部,降低发芽率,影响春叶产量。

严重时将整株桑芽吃光,以致枯死。

成虫长4毫米,黑色有光泽,头管弯曲向下像象鼻,触角膝形。

蛹乳白色,纺缍形。

幼虫近圆筒形。

5—6月产卵,7—8月成虫羽化盛期。

防治:1、冬春进行严格整枝、彻底修剪半截枝。

2、夏伐后第3—5天,用50%杀螟乳剂1000倍液喷桑拳和枝干。

(十一)、桑黄叶虫:成虫群集于叶背,咀食成长的新稍嫩叶,将叶食成缺刻,严重者将稍叶食光,仅留下主脉,造成春叶严重减产。

成虫长8—10毫米,土黄色,头顶后缘有黑色山字形纹。

蛹麦杆黄色,背面疣状突,排列与幼虫相似。

黄虫食性杂,为害多种植物。

防治:1、清晨露水未干前,用打落法捕杀成虫2、用8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乳液;40%乐果乳油500倍喷叶毒杀。

3、夏伐时留少量枝条不剪,诱杀成虫。

4、加强耕耘除草,对卵、幼虫、蛹有杀灭作用。

(十二)、桑毛虫:幼虫危害桑芽及嫩叶,取食叶背表皮和绿色组织,叶面呈透明斑;3龄后分散,取食叶肉成缺刻,仅剩叶脉。

还危害桃、李、苹果、梨、棉等。

幼虫体上有毒毛。

随风飞扬,触及人体皮肤会引起肿块,痛痒,吸入量大会引起严重中毒。

触及蚕体会出现黑色斑点。

成虫长18毫米,白色。

雌蛾尾部有黄毛,前翅有一茶褐色斑。

卵扁平、灰黄色。

雄蛾腹部黄毛。

防治:1、人工摘除孵块叶、捕杀群集幼虫。

2、用稻草束缚桑树树条,诱集越冬幼虫,第二年3月幼虫活动前及时解束集中烧毁。

2、保护桑毛虫寄生主卵内的黑卵蜂,幼虫体内的绒茧蜂,蛹内的大角啮小蜂,桑毛虫寄生蝇和线虫等天敌。

4、用8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20%灭多威乳剂2500倍液,20%杀灭菊脂乳剂8000—10000倍液喷杀幼虫。

(十三)、桑尺蠖: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被害叶呈透明斑点,成长幼虫食害造成大缺刻;越冬幼虫为害冬芽,将整株桑芽吃空。

成虫长20毫米,灰褐色。

成长幼虫,体长52毫米,前细后粗呈筒状。

一年发生4代,以第4代3—4龄幼虫躲入桑树裂隙或平伏树干越冬。

冬芽转青前后,开始活动,食害桑芽、桑叶。

防治:1、束草诱杀幼虫。

2、结合采叶、桑园管理,随时捕除幼虫。

2、各代幼虫孵化后一周使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500倍,喷杀幼虫。

不养晚秋蚕的地区,可用20%杀灭菊脂乳剂8000—10000万倍液喷越冬幼虫。

(十四)、野蚕:幼虫食害嫩叶,被害桑叶残留叶脉。

严重时一枝桑叶上有十几条幼虫。

全圆嫩叶被食害,无桑叶养蚕。

成虫长15—20毫米,灰褐色。

前翅尖下方有弧形凹陷,翅上有两条横向带,两带中间有一深褐色新月纹。

后翅后缘有一镶白边的黑点。

蛹棕褐色纺缍形。

茧灰白色,茧层紧密。

防治:1、冬季刮除枝上的越冬卵。

2、摘除虫茧。

3、捕捉各龄幼虫。

4、用50%辛硫磷乳剂1500液,80%敌敌畏1000倍液,20%灭多威乳剂2500倍液,60%双效磷乳剂1500倍液喷条。

(十五)、桑蟥:幼虫叶背取食叶肉、留下叶脉,蛀食呈大小不等的孔洞,发生7—8月间,叶黄如麻布。

成虫长10毫米,豆黄色,越冬孵的雌雄蛾,腹下有黑色毛。

卵块乳白色,成长幼虫体长24毫米,乳白色,各节多皱纹。

蛹乳白色,羽化前两天变黄色。

防治:1、严格执行桑苗检疫制度。

2、括除越冬卵块,保护寄生蜂,3、捕杀幼虫,尤其是及时捕杀头蟥,可减少二蟥的发生。

4、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60%双效磷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

(十六)、桑螟;幼虫在叶背面、叶脉分叉处取食,仅留叶的表皮。

三龄后吐丝折叶,使二张叶子重叠。

吐丝缘叶边粘合,在内食害仅留表皮。

被害叶常形成透明的灰白薄膜,俗称“开天窗”,成虫长10毫米。

翅白色,带紫色闪光。

前翅有5条浅茶褐色带。

卵平圆形。

水绿色。

成长幼虫长24毫米,水绿色。

防治:1、束草诱捕越冬老熟幼虫,保护寄生蜂。

2、石灰糊树干及裂隙。

3、捕杀幼虫。

4、幼虫盛孵期至3龄前用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50%敌敌畏1000倍液,60%双效磷乳剂1500倍液,20%灭多威乳剂2500倍液喷杀幼虫。

(十七)、桑白蚧:成虫、成群寄生树干上,以针状口器插入皮内吸取汁液,严重整枝盖满蚧壳,层层重叠,妨碍幼桑萌发,以致枯死,还危害茶,桃、棉等多种植物。

成虫1.3毫米,淡黄色,上盖蚧壳。

蚧壳圆形、灰白色。

雄虫橙赤色,体长0.65毫米。

防治:1、注意桑园合理密度,排水降湿,减少桑白蚧发生。

2、冬季、早春用硫磺刷、布、竹刷等抹杀树干,树枝上的雌虫。

3、在桑白蚧雌产卵后期或盛孵时(淡红色),使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杀虫。

蚧壳期用20型洗衣粉7—10倍液涂抹。

(十八)、刺蛾:桑树上常有褐色刺蛾,青刺蛾,绿刺蛾,扁刺蛾,黄刺蛾,幼龄、幼虫多在叶背为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