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救治方法与原则
创伤是指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皮肤黏膜以及其被覆下的组织器官损伤,
导致局部或全身功能障碍。
造成创伤的外部因素可以是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其他的因素,由于其性质不同,作用力大小的区别以及人体组织器官反
应的差异,创伤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严重创伤多为复合伤,病情危重,如救治不
正确,常可危及生命。
那么,严重创伤该如何救治呢,下面进行科普介绍。
一、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
1、脱离危险区域
在严重创伤患者群体中,部分患者会得到家人或者目击者的帮助,继而快速
的送往医院救治;但是当遇到重大交通事故、火灾等危险时,仍有较多的患者无
法及时脱离危险区,此时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要任务就是帮助患者脱离危险区。
该过程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摆脱致伤因素干扰,避免患者
受到更大的伤害。
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人为因素无法排除时,医护人员还应注
重与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以此来为患者的救治争取时间。
2、呼吸处理
保持患者呼吸畅通是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基本要求。
呼吸处理前,先要排出
致伤的干扰因素;然后检查患者口腔状况,及时的清除口腔中的异物;此外应给
予患者供氧支持,通过呼吸机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处理同时,应做好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价,然后结合评价的结果来配置医疗资源,提
升患者救治效率和质量。
另外部分严重创伤患者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此类患者
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的问题,对此要及时的拉出舌头,避免因舌头后坠而呼吸困难。
也有部分患者受创伤后有牙关紧闭问题,对此应做好舌头防护,避免患者咬
伤舌头,牙关紧闭患者急救时,严禁外拉舌头。
3、开展心肺复苏
部分严重创伤患者在接受救治前,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问题,
他们的呼吸、脉搏、心跳等生命体征减弱,对生命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
遇到此
类患者时,救护人员首先应快速、准确的进行呼吸、脉搏、心跳检查,通过这些
生命体征情况来确定患者的生命迹象,为接下来的针对性救治提供依据。
随后对
于没有呼吸的患者,应及时的开展心肺复苏工作。
心肺复苏救治操作要点为:(1)患者为成年人时,先要通过左手的中指、食指确定患者肋骨下缘,然后选
择右手手掌,将其侧放在胸骨下方1/3处,随后将左手放在胸骨的上方,按照
≥100次/min的频率按压,在按压过程中,每次按压的深度应保持在5cm。
(2)
当患者为8岁以上的儿童时,按照与成年人相同的方式进行心肺复苏。
(3)0~8
周岁的严重创伤患者在心肺复苏方法上有一定差异。
其中,对于0~1周岁的婴儿,要求按压的深度控制在1~2cm,而当患者为1~8岁时,应将按压的深度控制在
2.5~
3.75cm。
(4)当一个人开展心肺复苏时,应在进行30次心脏按压后,交替
进行2次人工呼吸;而当两个人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时,要求两个人保持对称姿势,两个人分别负责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处理方法与单人处理保持一致。
4、止血处理
严重创伤患者中,部分患者往往还有出血问题,大量出血会造成患者意识昏迷,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在救治中,还应做好患者的止血处理。
(1)患者
为弥漫性小出血时,要求采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进行包扎止血处理,该过程中,要求先将纱布或者毛巾盖在伤口上,然后通过绷带或者布条完成包扎。
(2)在包扎过程中,要注意包扎力度的有效控制,做到力道适中。
严禁出现力道过大
或者过小问题。
当力道过大时,患者容易出现血流不畅问题,而当力道过小时,
止血的效果会受到影响。
(3)完成止血处理后,一方面要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
情况,另一方面要观察患者创伤面的颜色变化情况。
一旦患者创伤面出现暗紫色
问题,应放松包扎的绷带或者布条,患者血压下降时,应考虑患者有内伤、内出
血可能,应积极地进行处理。
5、器官暴露救治
如果患者因创伤而器官暴露时,在救治过程中,应避免直接将器官放入腹腔。
正确的做法为:先通过纱布将暴露的器官包好,然后选择碗状的物品将暴露的器
官扣住,对其进行保护。
对于所使用的碗状保护物品,还应通过绷带对其进行固
定处理,以此来起到预防细菌、保护器官的作用。
做完这些工作后,应立即的将
患者送往医院进行后期救治处理,最大限度拯救患者生命。
二、严重创伤的救治原则
严重创伤会造成人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的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
在生活中,引起严重创伤的原因较多,除机械、物理伤害外,化学、生物伤
害也是较为常见的因素。
造成创伤的原因不同,具体创伤的严重程度也会出现较
大差异。
基于此,在遇到严重创伤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
效地方式进行救治处理。
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抢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
并为伤员后期了断性的治疗做好准备是基本的救治原则,同时其也是严重创伤患
者救治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