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1.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二、预习导学1.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纳凉模糊摇摇欲坠半明半mèi()shà 眼()yíng ()火虫⑵文学常识填空《繁星》作者(),我国现代的()家、()家。
他所创作的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2.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⑴用横线划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用波浪线划出三次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的词句。
⑵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由此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二、合作研讨:1. 比较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的不同之处,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2.课后探究、练习二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这些语句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请说出古诗词中描写星空的句子和现代汉语中与星星有关的成语。
句子()成语()四、当堂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船cāng()静jì()yíng()火虫2.说出此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对此进行具体评析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往事依依》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的意境之乐。
2、过程和方法:(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读中注意圈点勾画。
(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层次,寻求过渡语段,感悟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
(3)比较阅读,将本文与后面的几篇文章从内容、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比阅读,找出异同点,加以感悟、品味。
(4)心领口诵,在反复诵读中引起感情共鸣,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精神生活的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二)难点: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想1、第一课时: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在独立、合作研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理解本文选材的精当,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第二课时:讨论、品味语言。
小组讨论交流,品味精彩的语句。
体会作者对精神生活的描写,进一步体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
四、学习方法: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六、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选材的精当。
2、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二、课前预习预习内容及要求:1、自学生字词:徜徉浩淼绚丽雨晦镌刻雕镂婵娟感慨万端谆谆教导搜索枯肠2、作者简介于漪,江苏镇江人,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万字。
本文是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3、搜集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三、导入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
今天,我们就到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四、预习展示1、展示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2、作者及背景介绍:(学生课前搜集)五、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能复述出所回忆的四件事。
(1)学生自由朗读。
(朗读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
)(2)概括文中所写四件事:(一)读《水浒传》(二)读《千家诗》(三)听老师教《南乡子》(四)听老师教《南归》(3)复述四件事:方法指导:复述事情大体过程,抓关键语句。
小组交流、补充,推举一人,准备全班复述。
全班交流。
2、理解作者写作思路:(1)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2)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精当在何处?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烦。
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
其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
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
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六、小结于漪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期读书的几件小事,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对家乡的赞美,无不溢于言表。
至今,老师的谆谆教导依然激励着“我”: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七、作业1、熟背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诗》中诗句2、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把握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解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体会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教学流程一、导入看图片《狗狗,你是我的朋友》导入,让学生畅所欲言看了图片的第一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动物和人之间关系的文章,作者是著名的丹麦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尼斯-延森。
他的作品曾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安恩和奶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内容。
三、研读课文,认识人物,理解主旨1、读这篇小说时,你对后面发生的事有没有自己的猜想?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小结:故事结尾的出人意料2、作为读者,在谜底揭晓之前,我们很难想象得出安恩带奶牛到集市上做什么来了,来到市场进行牲口交易的人们更想不到,所以在安恩拒绝了众多的买主之后,终于有人对此寻根究底,不断追问。
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很耐人寻味。
请你谈谈他四句问话的思路。
“那么,它是已经卖了不成?”——已经卖出,所以不再理睬别人。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既然不卖,为什么要来这里?“是你自己的奶牛吗?”——有可能她不是奶牛的主人(看看她的衣着),不能卖。
“难道你站在这里是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既然是你的,却又不肯卖,实在不可思议!小结:集市是做买卖的地方,买牛人对安恩带着奶牛到集市不卖有很多猜测。
他的话都是根据安恩的回答而问的,完全符合正常的思维。
这四句话有理有据,义正词严,掷地有声,由猜测到质疑最后到愤怒,步步深入,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3、那么被质疑、责难的安恩呢?她为什么坚持不卖奶牛?学生结合具体内容谈安恩和奶牛的感情。
小结:安恩对奶牛,喜爱、尊重、怜惜、爱护,奶牛是她生活中的伙伴,她把奶牛当成和自己同类的生命看待。
4、你喜欢安恩这一人物吗?你觉得她是怎样一位老人?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探讨安恩勤荣、朴实、善良、富有爱心、热爱生活的人物形象。
教师随机点评小说运用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结:人物形象及情节特点。
情感诵读最后一段。
5、总结:对课文教学要点的理解。
师:随着我们对文章的解读,安恩,这一平凡农妇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她勤劳、朴实、善良、富有爱心,她把奶牛当作自己的同类,带着奶牛到集市上散心,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这一人物形象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
“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6、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
课上到这儿,似乎该画上句号了。
但老师想请同学们再进行深一层的思考:从安恩身上,我们还能读出点什么?旧衣破衫,老牛相伴,闲适安然,传递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探讨。
我们更可读出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在里面,一种淡泊与坦然的生活态度。
四、联读《钉子户传奇》,比较两位老人身上的相似点学生讨论、比较二人相似点:她们都并不富有,她们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坚持。
她们固执的外表下,是澄澈的心灵,她们在简单朴素的生活中,得到了平凡的快乐。
她们简单的愿望、本色的心灵引发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让人感悟精神的力量。
梅斯菲尔德正是现实版的安恩。
五、总结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解疑的过程,最初读这篇文章,我们心中满是不解和惊奇,随着我们的深入阅读,一种温暖温馨的感觉逐渐升起,而且越来越浓,安恩,这一平凡而特殊的形象清晰地走近我们的心灵,我们被她感动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启迪人生,升华灵魂。
六、拓展扣单元主题,漫步文学经典人物画廊,体会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亲近文学的感情。
七、作业以“我对安恩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
教学反思:《安恩与奶牛》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构思很巧妙,语言很朴实,但人物形象却很鲜活。
像这样的小说初一的学生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特点,但要真正读懂人物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安恩和奶牛虽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平凡事,但我们在平凡中要读出她的不平凡,小说主要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方面凸显人物特点,人物描写方法也是初一的孩子刚刚接触到的,因此我把细读文本,读懂人物作为本文教学的关键,这样也使得教学目标比较简明,即在读懂人物中理解小说主题,课上收到了较好效果。
关于小说的主题,我理解为两个层次,一是安恩的善良,既关心奶牛的物质生活又重视奶牛的精神需求,把对生命的尊重做到了极致,这是学生能够把握到的。
二课上到这儿,我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安恩身上我们还能读出点什么,我想让学生读出了安恩身上的淡泊坦然的生活态度,而且我又设计了《钉子户传奇》的比较阅读,对于这一点,有些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感悟到了,但有的孩子并未理解,主题或者说拓展延伸是否有拔高之嫌,还值得我反思和大家商榷。
十一、端午日学习目标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桨手的风采,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