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优秀6篇读文学就是读自己,读社会,读人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阅读,亲近文学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分享的《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阅读。
安恩和奶牛教案篇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
2.把握本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难点】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
(重点)2.把握本文的主旨。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
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
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共处。
这一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走进一百年前的丹麦小镇希默兰,一起去解读一个给人无穷启发的温馨故事。
二、自主预习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觉得安恩有欺骗大家的嫌疑吗?明确: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没有卖牛的打算,和买牛人一再发生冲突是她根本没想到的,所以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存心欺骗众人。
她一开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想干扰别人做生意;面对嘈杂喧闹的集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她不过是一个悠闲的旁观者;对所有的买主,她拒绝的态度都很鲜明;较后真相大白,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三、合作探究(一)情节设计1.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让它与同类相聚,这样的考虑合理吗?明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有一定的道理。
安恩富有同情心,善待动物,她认为自己先进的奶牛孤单,无奈之下想出这个办法,这是一位农家老奶奶的智慧,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小说结尾,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了解释后,为什么没有写集市上人们的反应?明确:这样结尾,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也许有人会恍然大悟,对安恩的做法表示理解,甚至称赞她的智慧;也许有生意人仍然不理解,因为每个养牛人也要生存,何况安恩并不富裕;也许有人会想到安恩的仁爱如同天使,他们会敬仰这样一位老奶奶;也许会引发一些人的思考……(二)探究主题一幕集市上引人瞩目的奶牛风波结束了。
引发无数人好奇心的谜底竟是如此简单——安恩带着奶牛来到集市仅仅是为了让奶牛和同类相聚、散心。
通过对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读,请你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讨论、明确:安恩和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对奶牛喜欢、爱护、怜惜、尊重,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伙伴,甚至当成和自己平等的生命来看待。
她对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
她用看似简单的行动诠释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也阐释了作品的主题: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
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
正如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三)写作技巧1.明暗两线,并行结构。
本文有两条线索,安恩拒绝出售奶牛是明线,而奶牛自始至终的孤独则是暗线,正是因为这一点,安恩的行为才会遭到众人的误解,情节才会跌宕起伏。
2.形象描写,栩栩如生。
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
一自然段主要用了外貌和神态描写,叙写了安恩是个不太富裕,但自尊、勤俭、有高尚趣味、沉静、安详的老太太。
除此,一自然段中还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意在反衬安恩的沉静和安详。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头年老、美丽、健壮结实、甘于奉献的好牛。
文中通过买牛人和安恩的。
对话描写等,写出了安恩的态度是从谦恭到不屑,到坚定的拒绝。
对于较后一个买牛人所提出的疑问,安恩只是一般的回答。
对于猜测,她感到歉意,想做些事情让对方消气。
对于不满,安恩感到愤怒和无助。
的确,就此而言,安恩真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3.层层设置悬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
故事简单,但是耐人寻味。
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讲得充满悬念,具有吸引力。
直到末尾才揭开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
四、板书设计安恩和奶牛安恩——淡泊、坦然的人奶牛——平凡、温顺的动物人性美体现在对一切动物的关爱五、课外拓展安恩回到家后依然过着清苦而平淡的生活,奶牛日渐衰老,将要死去。
这时屠夫又出现了,提出买奶牛的请求。
请你设想一下二人对话的情景,续写一个结局。
解析:文中的安恩老太太虽然比较清贫但却慈悲、善良、有爱心。
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
续写结局,既要发挥想象,又不能脱离原文作者的写作主题。
答案示例:“你的奶牛就要死了,现在你卖给我,还能得到一笔钱。
我们来做这笔交易吧!”屠夫说。
“它不卖的。
”安恩平静地说。
“你仔细考虑考虑,否则你会后悔的。
”屠夫感到不可思议,又进行劝说。
“它不卖的,你不会明白的,你走吧。
”安恩依旧平静地说。
屠夫看了看奶牛,看了看安恩,较后离去了。
奶牛较终死去了,安恩把它埋葬在了山坡上。
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重点、难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作家赵丽宏希望同学们走进文学之门,巴金老人引领我们走进了散文天地,冰心老人用隽永的小诗带我们漫步了诗的国度。
今天我们将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延森的步伐,轻轻地叩开小说之门,去感知小说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二、走近作者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
出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
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
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
17岁时,延森到格陵兰上高中,三年后,到了哥本哈根念大学,结识勃兰兑斯等一些丹麦的有名学者和作家。
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一部文学作品,紧接着,他又写了一系列侦探小说。
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
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从1897年起,他陆续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声誉。
延森曾两度到美国旅行,并写出了小说《德拉夫人》(1904)和《车轮》(1905)。
两篇小说均本世纪初的美国为背景,充满了讽刺、滑稽与悲剧色彩,较深奥难懂。
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
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
其他作品有小说《艾纳?耶尔克亚》(1898)、《国王的没落》(1900-1901)、《鲁诺博士的吸引》(1935),诗集《世界的光明》(1926)、《日德兰之风》(1931)和数量众多的散文及美学论文。
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1.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2.谁能准确读出下列词语?干瘪七皱八褶撂下木屐锃亮翕动找茬瑕疵小犊锱铢必较踌躇不决3.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学习新课1.初识安恩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较初印象。
示例:从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2.走近安恩根据表格在课文中划出相应的语句,并结合这些语句进一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课件展示下表)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小组分角色朗读11-19小节,再次感受人物形象3.评价安恩能否从奶牛的角度再来评价安恩?五、拓展延伸丁克家宠近些年,随着丁克家庭的增多,很多丁克家庭在放弃生育下一代的同时,却又想享受为人父母的温馨与乐趣,于是他们养了宠物,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日三餐像对待孩子那样给宠物配餐,增加营养。
每天要给宠物洗澡换衣服。
闲暇时还抱着宠物逛街,旅行。
还自称是宠物的爸爸妈妈。
安恩和丁克家庭,你更欣赏谁?说说你的。
理由。
六、小结:安恩勤俭、淳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她把奶牛当做和自己平等的同类,当做自己的老朋友,当做自己相依为命的亲人,给以精神的关怀,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给我们的心灵以震撼,让我们读到较后非常感动,安恩这一人物形象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
随着我们对人物的亲近和深入,心中的不解和惊奇被温暖和感动代替。
安恩,这一平凡而特殊的形象清晰地走近我们的心灵,被她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启迪人生,升华灵魂。
七、布置作业以我对安恩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
板书设计初识:年迈、贫困、勤俭、自尊、安静、从容走近:善良、慈爱、有尊严、无私、淳朴评价: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
人物形象真实丰满正面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侧面描写:从奶牛的角度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教案篇三一、说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七年级上册是以生活内容为单元编排的一单元以亲情为主题。
《安恩和奶牛》是本学期一次选编进教材的一篇小说。
主要是通过阅读外国优秀短篇小说,进一步理解文学的价值发现真善美。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教学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新课标“写作”部分要求“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根据这些要求和建议,结合我校语文“读写结合”教研要求,我对第二课时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明确安恩的性格特点,2.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读写结合,运用想象扩写。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小说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2.学以致用,通过扩写故事加深学生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1.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尤其是安恩的闪光点;2.对故事发展的推断能力。
四、说学情及学法学会描写,学会把人物写生动,这应该是初一学生的基本也是重要的要求,因此要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细致的阅读感受,体会表现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光辉。
通过扩写,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描写人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