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六修辞

考研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六修辞

《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第六章修辞1."说曹操,曹操到。

”这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014A拈连B双关C比喻D借代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两句此举中用到了一和一修辞手法。

——20133.修辞上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不是语言的要素,因而跟语音、词汇、语法无关。

(判断2013)4.语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体风格上,在用词上没有什么差异。

(判断2013)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126.借喻,是指不说出本体,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判断2012)7."日去渐已远,衣袋渐已缓〃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118.下面哪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属于比拟?A小家碧玉B时雨点红桃千树C星星不如汗珠明D江山如此多娇20119."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这种比喻属于暗喻。

(10判断)10.〃张辉回答不出问题,急得两眼直冒绿光。

〃词类修辞手法使用恰当。

(10判断)第一节修辞概说本节关键词:修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修辞三原则:准确性、得体性、艺术性一、什么是修辞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4生如春花般烂漫,死似秋叶般静美。

5酒后的愁思,愈抽愈长。

I —1>a —f(-)准确性语言形式准确传达内容,包括思想感情、意图评价等。

(二)得体性语言形式切合特定语境、现实的交际环境。

(≡)艺术性语言表达趣味性。

语言准确得体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表达形式,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

第二节语音调节和利用本节关键词:音节搭配叠音、儿化声调平仄段落诗节一、什么是语音修辞语音形式是否顺口悦耳、是否优美动听,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表达效果。

语音修辞,是对话语的声音的修饰和调整。

>音节搭配>叠音、儿化>声调平仄›段落诗节二、音节配合和节拍调整1.音步(两个音节)——音顿(半逗)——音逗(诗句、诗行)——音联(对子)——诗节(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愫愫思恋归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2.音节搭配,恰当选用单音节和多音节词语,组合成整齐匀称的语音格式;有多有少时,一般音节少的成分在前,多的在后;1物候学家记录植物的生长枯荣,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

2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3北京的物候记录,一九六二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一九六一年迟十天左右,比一九六零年迟五天。

三、叠音和儿化的利用1.叠音往往加重或者减轻了基础形式的语义,增加强调、爱憎等感情意义,特别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2.叠音还有助于语段的音节调整和诗歌的韵脚协和。

1这个阵地,从尖古堆到大王庄,顺着地势部署得层层叠叠,严严密密,有实有虚,有明有暗,令人感到冷森森,阴沉沉,一团杀气。

2女人们走路一阵风,长头发剪成短缨缨。

3.儿化不增力暗节改变音韵结构,语义上表示小称、喜爱的感情义;带有明显的口语的语体色彩1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

2两杯水酒,一碟炒蚕豆,然后是羊肉酸菜热汤面儿,有味儿没味儿,吃个热乎劲儿。

四、韵脚呼应和双声叠韵的利用1.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在相关音逗末尾的重复出现,强化诗句节拍,产生循环往复的美感;相关音逗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2.双声、叠韵词,由于内部语音回环,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悦耳,体现汉语音乐美。

1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2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晟,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五、声调配合和平仄调整1.格律的平仄,平上去入重复交替,音调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

2.现代汉语中,可不拘泥平仄二元对立,挖掘四声的对立和协调,使节拍群声调上变化和谐,创造音义俱美的韵律。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II ------- 1I--111--王老太太嘴上说着:〃就这么的吧,不用换了,把坏糠给你们,不好。

〃眼睛却骨骨碌碌地瞅这个,望那个。

六、整个段落和诗节的语音美全面考虑,综合运用,使整个话语、段落和整篇文章或诗歌韵律和谐、优美。

第三节词语的选择和锤炼一、词语的修辞利用用词正确,遢跆适的词语来涵解医达;进福佣语义和霹,四弟俵达;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同义词的选择和连用(-)丰富的同义词便于准确的描写事物,精细的表达思想感情上自王后,下至弄臣,也都恍然大悟来仓皇(即刻)散开,急得手足无措,各自转了四五个圈子。

(二)同义词替换,避免文字重复和呆板,行文富有变化。

这就是白杨,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三)有时为了强调,重复运用相关词语,反复手法。

于是每天每月,早上桂芬都要穿两个人的衣裳,刷两个人的牙,洗两个人的脸,上两次厕所,烧两份饭。

>语义重复强调,而字面不重复,可用异字面的同义词连用。

他抓工作大刀阔斧,敢想敢干,凡事喜欢"一锤定音〃,拍板定案。

三、反义词的连用和反用(-)揭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矛盾和对立,形成强烈的对照和映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匕匕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二)用反义词构成表面似乎是矛盾的句子,深刻揭示出发人深省的道理。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三)故意用反义词说反话,对敌人是讽刺和嘲笑,对朋友是亲切和喜爱,对自己是自嘲和调侃。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自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四)反义词前后对照使用,构成对比手法。

>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四、类义词语的连用和呼应>为了铺陈列举,反映事物的全体或从不同的方面摄取事物的全貌,通常运用一连串类义词;搬家时热闹非常。

部队出动好几十名战士,有人端过碗,有人抱坛罐,有人扛木头,有人背草袋,有人赶小猪,小猪吱吱叫着,锣鼓响着,排成一长队,热热闹闹,把这一家送进新居。

>对偶中,上下句通常是类义词,格式整齐,语音铿锵,意义照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五、词语的评价色彩和易色褒义词正面评]介,贬义词负面评价;为了褒贬好恶更强^,故意反用褒贬,易色。

1.名人和凡人差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叫文物,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错事,写起来叫轶事,凡人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雄辩,凡人就是狡辩。

2.不幸的是,尽管琳,攻克了不少城市,打了不少胜仗,但总是跟不上他的胃口,这老头简直是贪得无厌。

六、词语的形象色彩和造型第四节句式的调整和修饰-句子的修辞利用根据题旨和情景需要,表达明确或者模糊;模糊表达可以造成一语双关,表达言外之意;1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2可是匪徒ID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布片会踏在路上,露出他们的马脚。

第五节辞格的运用和创新本节关键词:修辞格的概念、用法、特点 -什么是辞格(二)借代>通常以局部、特征代整体,突出特征。

本体不出现。

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三)比拟>拟人和拟物,本体和拟词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1鸟J1W巢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2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子,恶霸就得夹着尾巴逃。

(四)夸张三、基于感知的辞格(一)通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1冷绿、暖红、尖音、轻暖、刺鼻的酸味2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二)移就二比拟+通感>将本属于其他事物的性状赋予眼前的事物,造成奇特的搭配。

相通感觉的转移。

1妻子的脸上绽出了笑容。

2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碾过我们的心。

(三)移情>把人的感情转移到相关事物上,〃一切景语皆情语"。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

(四)拈连>一串相关的事物和情景,连串叙述,上句的词语趁势用在下句。

1春雨滋润了大地,也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

2铁窗和镣铐,锁得住自由的身,锁不住革命精神。

四、基于模式的辞格通过内容上的心理联想,利用句子在结构上的模式,将句子整齐组织起来,内容到形式都比较工整(-)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骈文的面貌、诗歌的意境、散文的风骨;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二)排比›增强气势;内容关联、结构相似、语气一致1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上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三)顶针>……XX,XX......YY,YY......ZZ t ZZ……1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坏口尚叫故事,故事叫做……2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笋。

>作用:勾连词句,文意贯通;议事说理,逻辑严密;状物叙事,条理清晰;造境写意,格调清新;(四)回环>XX......YY,YY……XX o1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2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

《万柳堤即景》五、基于引发的辞格直接或间接引用现成的语句、典故,或模仿、改写。

(一)引用>明引、暗引,正引、反引,直接引、间接引;1哥a尼在他M《天体运行!仑》T中,以他给教皇KTt信开头,信末说:"假使有一知半解的人,并无数学知识,而根据《圣经》这一段或那一段ttt驳我的著作……",这是一封科学向宗教挑战的信。

2在这里,我们根本看不到〃其色惨淡,烟霏云敛〃的凄凉景色,更看不到"渥然丹者为槁木,夥然黑者为星星"的悲秋情绪。

3黑夜,寂静的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锭子上的那些冤魂。

(二)仿拟模仿现成的词语、句式,借以叙述情况,描述场景,表明态度。

1我这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

2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