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预防医学 (1)绪论 (1)医学统计学方法 (4)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14)临床预防服务 (30)社区公共卫生 (45)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61)预防医学绪论考试大纲(1)预防医学的概述:定义、内容、特点、意义(2)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当代健康观、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3)三级预防策略: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一)预防医学概念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
这是一个“健康生态模型”,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2.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包括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
要求所有医生应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如何了解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物质与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及生物遗传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找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制定防制对策;并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预防疾病、防制伤残和早逝的目的。
3.特点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③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1.传统的健康观:“无病、无残、无伤”。
在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渥太华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进一步延伸,指出:“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
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
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4)卫生服务3.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学模型健康生态学模型(三)三级预防策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1)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它既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也包括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做到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即“五早”。
(3)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三级预防措施的落实,可根据干预对象是群体或个体,分为社区预防服务和临床预防服务。
社区预防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的预防工作。
临床预防服务是在临床场所,以个体为对象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
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人群的健康状况B.环境因素的生物学效应C.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D.人类疾病的预防措施E.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增进人群健康[答疑编号70032501010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目属于记忆性题目。
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A.环境因素B.有害行为、不良生活方式C.卫生服务D.遗传因素E.以上都是[答疑编号70032501010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影响健康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的很多因素,包括内因,如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外因,如环境因素,卫生服务等。
因此本题应选E。
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A.疾病从单纯治疗向群体预防发展B.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C.个体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D.群体预防向社会医学发展E.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答疑编号70032501010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故此题选B预防医学以下列哪一项为主线A.环境-人类B.环境-生物C.环境-健康D.环境-生物-健康E.环境-人群-健康[答疑编号70032501010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主线。
选E以下哪项既属于第一级预防,也属于第二级预防A.控烟B.体力活动促进C.高血压管理D.环境有害因素的整治E.脑卒中病人的功能锻炼[答疑编号70032501010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级预防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如采用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作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如早检查发现高血压。
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如防止高血压引起的肺心病。
综合以上,高血压的管理属于1、2和3级预防都包括,因此题干问既属于第一级预防,也属于第二级预防很明显就选C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工作属于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第四级预防E.综合预防[答疑编号70032501010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选C三级预防措施的落实,可根据干预对象是群体或个体,分为社区预防服务和临床预防服务。
社区预防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的预防工作。
临床预防服务是在临床场所,以个体为对象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被称为第一次预防医学革命的是A.环境卫生阶段B.个体预防阶段C.群体预防阶段D.社会预防阶段E.社区预防阶段[答疑编号700325010107]【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群体预防阶段是预防医学上的第一次革命,或称卫生保健上的第一次革命,其主要目标是防治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医学统计学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与样本2.同质与变异3.变量的类型:定性变量、定量变量4.参数与统计量5.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抽样误差6.概率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设计2.搜集资料3.整理资料4.分析资料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集中趋势指标1.算术均数(1)直接法(2)频数表法2.几何均数(1)直接法(2)加权法3.中位数n为奇数时n为偶数时频数表法4.百分位数离散趋势指标1.极差2.四分位数间距3.方差和标准差4.变异系数正态分布的特点与面积分布规律定量资料的统计推断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1.t分布2.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1)σ已知时,按Z分布的原理估计总体均数μ的可信区间。
95%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99%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2)σ未知,但n足够大时,t分布逼近Z分布,用Z分布原理估计可信区间。
95%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99%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3)σ未知,且n小时(n≤50)按t分布的原理估计总体均数μ的可信区间。
95%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99%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1)μ=μ0:即检验假设,常称无效假设或零/原假设。
用H0表示。
(2)μ>μ0或μ<μ0或μ≠μ0:即备择假设,常称对立假设。
用H1表示。
2.计算检验统计量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Z检验与t检验1.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Z检验、t检验)2.配对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3.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Z检验、t检验)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及注意事项1.两类错误:α、β2.假设检验中的注意事项(1)检验方法与适用条件(2)样本含量一定时α与β的关系(3)结论不能绝对化方差分析1.单因素方差分析SS总=SS组间+SS组内MS组间=SS组间/υ组间MS组内=SS组内/υ组内F=MS组间/MS组内2.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相对数常用指标及其意义1.率2.构成比3.相对比相对数应用注意事项1.计算相对数应有足够数量2.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3.正确计算合计率4.注意资料的可比性5.对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要作假设检验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率的抽样误差、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1.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1.正态近似法:当n较大,p和1-p均不太小时,如np与n(1-p)均大于5时2.查表法:在样本例数较小(n≤50),特别是样本率接近1或0时,即阳性事件发生率很高或很低时。
Z检验和x2检验1.率的Z检验(1)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2)两样本率的比较两组流感发病率比较00:12:012.x2检验(1)x2检验的基本思想(2)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3)配对四格表资料x2检验(4)行×列表资料x2检验两法治疗前列腺癌的3年生存率比较四格表资料x2检验的专用公式四格表资料x2检验的校正公式配对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两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比较行×列表资料的x2检验(1)专用公式(2)行×列表资料x2检验的注意事项①一般认为,行×列表资料中各格的理论频数不应小于1,并且1≤T<5的格子数不宜超过格子总数的1/5。
②多个样本率比较,若所得统计推断为拒绝H0,接受H1时,只能认为各总体率之间总的来说有差别,但不能说明任两个总体率之间均有差别。
秩和检验1.非参数检验的概念2.秩和检验的适用范围3.秩和检验的优缺点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首先按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次,再让秩次保持原差值正负号(即符号秩)。
编秩时:①舍去差值为0的对子数,同时样本例数相应减少;②遇绝对值相等差值符号不同则取平均秩次,符号相同可顺序编秩,也可计算平均秩次。
两法测定硫酸盐含量的比较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1.两组连续性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2.两组有序分类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多样本比较秩和检验1.多组连续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2.多组有序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直线回归和相关直线回归分析的作用,回归系数及其意义1.直线回归分析的作用2.直线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及其计算直线回归分析的步骤1.根据原始数据绘制散点图;2.计算基本数据;3.求回归系数b和截距a;4.列出回归方程;5.绘出回归直线;6.样本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回归方程的应用1.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控制。
直线相关分析的用途,线性相关系数及其意义1.直线相关分析的用途2.线性相关系数及其意义直线回归与相关应用的注意事项1.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之前绘制散点图;2.相关分析的应用条件:随机、二元正态分布;3.出现异常值时慎用相关;4.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