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之间的关系,通过公共卫生的策略和措施,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对象是群体和个体,手段是三级预防策略,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人民的健康,推进社会文明发展。
收集各种与健康的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受到生物污染而感染疾病的现象称为医源性感染。
体损害,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短,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方式和技术。
是社区的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发展的各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觉精神能够负担的起的,它既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和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响人群健康的因素,评估各种健康计划、方案、措施的效果。
高危人群:易受环境有害因素损害的人全称为高危人群。
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
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或机体内外存在的预计并发展或死亡发生有关的各种诱发因素。
是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
其目的是防止疾病发生,对疾病发生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有关因素加以综合研究,提出增进健康的预防措施。
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的资料,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区现有资料情况,为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所致的器质性疾病,不同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
活,履行一定职能的社会人的过程。
务机构利用适宜技术向社区居民提供的综合、经济、方便、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
它是一种感觉尺度,是一种个人主观上的疾病感觉。
和交换发生重大变化后所形成的人为环境。
32℃,炎热地区超过35℃,或工作地点热辐射强度超过4.18/(cm2.min),或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80%的作业。
自然疫源:病原体在病区生态环境中能够不断繁殖生存,并感染人类。
形成新的污染物,称~。
含量不足的某种或某几种必需氨基酸成为~,含量最感不足的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
填空题:1.健康促进的五大活动领域为建立促进将抗的公共政策、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2.公害病是指由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社会影响较大的地区性疾病。
3.人类行为是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共同决定的。
4.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人口数与劳动人口数的比值。
5.1989年我国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修订后规定我国法定传染病病种有37种,分为甲、乙、丙三类。
6.产热营养素是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7.健康相关行为可以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8.目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主要来源有三种,他们分别为生产性污染、生物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
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职业损害的医学监护和职业危害环境监测。
9.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10根据有关行为改变的理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必须要有知识作为基础,要有正确的信念作为动力。
11.行为是一种外线的行动,导致这些行动有许多影响因素,大致分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三大类。
12.定性研究常采用的方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等。
13.行为具有目的性、可塑性、差异性、可调节性的特点。
14.最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主要来源有三种,他们分别为生产性污染、生物活性污染、其他污染。
15.按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中暑分为三类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16.中国的法定职业病分为10个大类,其中职业性传染病有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
17.我国推荐碘供给量成人为150ug/d。
18.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分为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
19.有些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传递的过程中,其浓度可逐渐增高,成为生物富集。
由于环境污染的广泛性、长期性和多样性,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表现包括急性作用、慢性作用、远期危害即(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至畸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日本发现的由于甲基汞和镉污染环境引起的公会害病分别是水俣病和痛痛病。
21.职业病的健康监护主要工作内容分为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离岗或转岗时体格检查和职业病的健康筛检。
22.向食盐中加入碘化钾和碘酸钾,是防治碘缺乏病的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办法。
23.健康信念的形式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对不良行为威胁的认识,对改变不良行为效果的期望,对改变不良行为效能的期盼。
24.营养素的三大功能是供热、原料、调节。
25.食物中毒中死亡率最高的是河豚毒素/河豚鱼中毒。
26.成人热能需要量主要受下列三方面因素影响决定:维持基础代谢、从事各项活动、事物特别动力作用。
27.在食品中可能出现的霉菌毒素上百种、其中毒性危害性较大,被研究最多的是黄曲霉素。
在人体内可向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
28.当危重病人完全丧失从消化道摄取食物时,为完成对病人的营养支持可考虑选用完全为场外营养方式。
29.烟草中的主要生化活性成分是尼古丁、多环芳香烃、亚硝胺。
30.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是倡导、促成、协调。
简答题:1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①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②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③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增强;④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提高。
2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扩大: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三级预防;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3简述我国的三级预防策略:①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目的是防止疾病的发生,主要采取改善环境、增进健康的措施。
②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目的是防止疾病的发展,主要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措施。
③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目的是防止疾病恶化,主要采取临床、康复的措施。
4简述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5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所有特定的疾病,但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具有一定的范围,是指政府法定的职业病。
试举例出2例你知道的职业病冰箭术职业病的特点:(一)常见的职业病如:西非、职业性砷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
(二)职业病的特点:①病因明确,即职业性有害因素。
消除和控制了冰眼或限制其作用条件,就能有效的消除或较少发病。
②病因大多数可以定量检测,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和剂量-效应关系。
③再接触同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常有一定数量的职业病病例发生,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④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地处理,预后一般良好。
但治疗职业病个体无助与群体预防。
6简述我国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①流行病学上安全,饮用水不应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以保证不发生介水传染病。
②感观性状良好,饮用水外观应无色、透明、无臭、无异味。
③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饮用水化学性状应该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
④水量充足,取水方便,水量应能满足居民生活饮用水的需要。
7简述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置业人群健康体检(就业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以及事故应急性体检等)。
②建立完善健康档案与健康状况分析;为职业病诊断、劳动能力鉴定提供依据。
③对相应的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并建立及安全监测档案。
8试述食物中毒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并举例说明:食物中毒按病原物质分以下5类:①细菌性食物中毒:如进食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最常见类型)。
②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如进食霉变甘蔗引起的中毒。
③动物性食物中毒,如食用河豚鱼中毒。
④有毒植物中毒,如使用有毒募股引起的食物中毒。
⑤化学性食物中毒,如误食亚硝酸盐、甲醇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9试述蛋白质的生理功能:①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②调节机体生理过程③供给机体必需氨基酸④供给机体热能。
10如何做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
(1)防止致病菌污染食品:①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
做好畜禽宰前、宰后的卫生检查,防止感染沙门氏菌的病肉进入市场。
对海产品应加强卫生管理,防止污染其他食品。
化脓性疾患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治愈前不能参加接触食品的工作。
②严防食品在加工、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被病原体污染。
盛装食品的容器、砧板、刀具等应生熟食严格分开使用,而且要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生产场所、厨房、食堂有防蝇、防鼠设备。
严格遵守饮食行业和炊事人员的个人卫生制度。
(2)防止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及毒素的形成,采用低温、脱水、盐腌、糖渍及高温灭菌方法保存食品。
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
(3)彻底加热杀灭致病菌及破坏毒素,凭条时要煮熟、煮透,加热时间要充足,防止里生外熟。
剩余饭菜应彻底加热后再吃。
(4)执行卫生法规及管理条例,食品企业、饮食行业、集体食堂均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并自行《食品卫生管理条例》。
11简述合理营养所倡导的“平衡膳食”应满足那些基本要求:①摄取的食物能满足机体对营养和能量的需要。
营养素和能量不仅要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生命活动,而且要满足机体各种活动的消耗,提高机体抵抗了,适应各种环境和条件下的机体需要。
②贮存、加工烹调方式合理。
尽可能减少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损失,提高消化吸收率,同时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增进食欲。
③膳食制度合理、一日三餐定食定量分配食物,且能量分配比例适宜。
(4)食物必须对人体无毒无害、食物要保持清洁,不应有微生物污染、腐败变质、农药残留,加入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12简述影响毒物毒作用的因素:①化学结构②物理特性③毒物的剂量④毒物的联合作用⑤个体情况。
13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环境不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其组成和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而反过来,人类的各种活动也可以是环境的构成及状态发生异常的改变,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健康。
根据你学到的知识,请你列举出5种对人类健康影响比较大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你认为可行的预防和解决的措施:①大气污染:预防和解决的办法是较少和控制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
②水体污染:预防的部分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用技术手段解决已经受污染的水体。
③土壤污染:如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只有减少排放,使用金属络合剂等措施,才能解决土污染的问题,但代价高昂,施行不易。
④饮用水污染:饮用水的污染主要见于江、河、湖等水体的污染。
预防和解决的部分主要靠减少和控制污染以及使用新技术处理饮用水,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
⑤农药残留污染:在现代农药大量使用的环境中,农药残留污染是比较严重的。
预防和解决的部分,减少使用高残留的农药,尽可能使用在自然界中降解快、毒害小的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