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自编分析
化用张载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 战乱发生;“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 双关。
全文结构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 叹 高
蜀道难
蜀道高峻 景物凄清 ——以“何时还”起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难 行)
二 叹
险
(可 畏) 三 叹战祸之烈 (告 诫)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照应 ——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 在各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开头一句,叹蜀道之高,领起全文,为 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 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 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鉴赏要点——章法
•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 如 虬 飞 蠖 ( huò ) 动 , 起 雷 霆 于 指 顾 之 间。”(《唐诗别裁》) ——章法灵活、气象宏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
(君平:汉代的隐士,后来在成都占卜算命为生)
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 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 了多方面的内容。请你说说它包含哪些内 容?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
李白的诗
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 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 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 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 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 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 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 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听录音,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噫吁 ( yīxū )
n) 石栈( zhà
鱼凫(
fú ) ná o ) tuān ) ménshēn ) zhēngróng ) pīng )
猿猱(
飞湍( 扪参( 峥嵘( 砯崖(
巉岩( chá n) 喧豗( huī ) 膺( yīng ) 万壑(
hè ) i) 崔嵬( wé zī 咨嗟( )
吮血(
shǔn )
1.噫吁戏,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高 比
挡
梳理重点字词
沟通相连
使动用法,使…… 回转;回旋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
越过 多么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二 叹 险 而 可 畏
悲鸟号古木, 子规啼夜月
景物凄清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 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 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山水险恶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 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三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叹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战 祸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 之 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作者 在此太平之世提醒人们注意世事、 烈 时局,表明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背诵、默写《蜀道难》。
作业:
本文作者大量运用反衬手法极言蜀道 之高险,通过学习,我们也来写几个诗句: 要求: 1、不得出现“高险”二字,得必须体 现“高险”主题,可综合运用夸张、对偶 等手法。 2、每人至少写两句。
不同点:(1)体裁不同:《蜀》诗是乐府古题,《送》 高危,对国家某种命运的关注;或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送》诗是借蜀道的艰险,表达诗人对友人的规劝,说 明仕途的艰险,不要过于追求仕途功名。(3)艺术风 格不同:《蜀》诗雄放飘逸,《送》诗清新俊逸。
阅读扩展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蜀道北起陕西 汉中宁强县,南到 四川成都,全长450 公里,入川经广元、 剑阁、绵阳、德阳 等地。沿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势险 要,山峦叠翠,风 光峻丽,关隘众多, 唐代李白有“蜀道 难,难于上青天” 的形容。
太白鸟道
古栈道 1
古栈道2
天梯石栈相钩连
古 栈 道 3
剑门关,是蜀 道上最重要的关 隘。这里山脉东 西横亘百余公里, 72峰绵延起伏, 形若利剑,直插 霄汉。连山绝险, 独路如门,素有 “剑门天下雄” 之说。
• 第一:“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 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 • 第二: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 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 • 第三,“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 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
课后练习
(一)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1、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李 白
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 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 的边塞诗作,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 作。
一 叹 蜀道来历 高 而 难 行 蜀道高峻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五丁开山故事、作用)
1、点染神 话色彩, 引人入胜 2、开辟蜀 道的艰难
虚实结合 反衬夸张
细节描写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虚实结合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黄鹤不得过 反衬、夸张 猿猱愁攀援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细节描写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总
•
结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 瑟调曲》 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 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 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 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 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 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 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 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 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 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 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 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 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 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 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 鬼神表”,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是的,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 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 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只 跟随 使动用法,使……凋谢 离 靠 急流 拟声词用作动词 满
7.砯崖转石万壑雷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所守或匪亲
人
挡
同“非” 互文见义
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4.锦城虽云乐 5.侧身西望长咨嗟
虽然
深深
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李白 诗歌富有雄奇瑰丽的风格、浪 漫的色彩?试举例加以分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 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鉴赏章法
•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 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 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 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 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 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 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 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 纵横,如虬飞蠖动”。
扩展阅读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
(君平:汉代的隐士,后来在成都占卜算命为生) 比较《蜀》诗与《送》诗的异同点。
阅读扩展 明确: 相同点:都是写蜀道的惊险难行,都是借景抒情。 诗是五言律诗。(2)主旨不同:《蜀》诗是借蜀道的
本诗气象
意境阔大,气势逼人,怵目 惊心,叹为观止。
艺术特色
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豪放飘逸。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 ( 细节):扪星辰、仰胁息、抚膺长 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 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 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 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 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 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 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 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 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 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尚且 崇尚,尊重 还 高 危险 正,端正 屋脊
2、危
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 上屋骑危
3、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阳虎去齐走赵 除残去秽(huì ) 距,距离 离开 除掉,去掉
(二)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 2、使人听此凋朱颜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侧身西望长咨嗟 为……发愁,意动用法 使……凋谢,使动用法 使……滚动,使动用法 向西,名作状
运用夸张——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 氛
•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 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 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 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 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