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埃及纸草画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阿拉伯人发明了昂贵的羊皮纸
<神役> 索兰迪 亚大陆 羊皮纸 地图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蔡伦
植物纤维纸
早在1800多年前(公元105 年)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它是 由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
新的造纸术的方法是用树 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等作 原料,先把它们捣碎,再放在水 中浸成纸浆,最后把纸浆放在旧 竹帘子上,摊成薄片,漏掉水 分,等干燥后,留在细帘子上 一层薄片纤维,便是纸张了。这 种纸在当时很受人们的欢迎,因 为它既轻又便宜,携带方便。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印刷媒介包含两层意思,即印刷术和印刷品,前者是 技术层面的东西,后者是社会层面的东西。
印刷传播时代是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等一系 列事物的生成相一致、相同步的。
约翰.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批 量复制成为可能。
人类曾经使用过的书写材料:泥板、木版、纸莎草、 羊皮纸、中国人发明的纸张
关于纸张:
纸莎草,阿拉伯音译为“伯尔地”, 是尼罗河三角洲生长的一种类似芦苇的 水生莎草科植物,属多年生绿色长秆草 本,切茎繁殖,叶呈三角,茎中心有髓, 白色疏松。茎端为细长的针叶,四散如 蒲公英。纸莎草茎部富有纤维,把硬的 外层除去后,里面的芯剖为长条,彼此 排列整齐,连接成片就可以造纸。后来 成为地中海地区一种通用的书写材料。 纸莎草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古埃及人对纸莎草十分崇拜,把它 当作北方王国的标志。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的创造不同于 语言,一个是自然 的过程,而另一个 是人为的过程。
文字起源于绘画, 即所谓“书画同 源”,最初的文字 都是从绘画演变而 来的,如象形字。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文字是继语言之后的第二种媒介,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有两点:使信息在空间上传之广远和
时间上传之久远。
散氏盘 西周历王时期重器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汉字的传播功能
汉字具有一种超时空的功能。 对中国人的思维起着定势的作用。 汉字是我国古代一切诗歌,词曲,散文,对联
,相声以及书时代
印刷媒介的产生需要有两大硬件:纸张和印刷机。
人类正式语言产生于公元前4万年,等于晚上23:00; 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相当于晚上23:53′; 宋朝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23:59′4″,仅差 午夜56″; 1838年发明的摄影为23:59′48″,仅差午夜12″; 无线电发明在23:59′53″,仅差午夜7″; 广播电台1919年的出现仅差午夜6″; 1926年电视发明在23:59′55.5″,仅差午夜4.5″; 而卫星传播等最新的传播媒介都是在最后“一、二 秒”钟出现的。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 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演进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1)“Communication”的演变: 起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io和communis; 14世纪在英语中写作comynycacion; 15世纪以后逐渐演变成现代词形。 (2)“传播”一词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 “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二、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一)什么是传播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的特点 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
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印刷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已见端倪, 7世纪唐代 ,出现了雕版印刷。至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而 臻于成熟。
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1045年毕升发明在 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 印,用火烧硬后,便成 活字。排版前,先在置 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 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 字依次排在上面,加 热,使蜡稍溶化,以平 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 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 版一样印刷。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三、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气味
发光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超声波 声音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动作
(二)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与人类传播相比,动物传播具有局限性。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诞生根本标志。 语言有以下特性: 1.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2.具有无限的灵活性。 3.发音的经济性。 4.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四、人类传播的演进
(一)美国传播学奠基人威尔伯·施 拉姆的生动比喻
(二)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
(三)技术在传媒的形态 变化中的作用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一)美国传播学奠基人威尔伯·施拉姆的生动比喻
如果人类历史100万年作为一天计算,那么这“一 天”的“一小时”就等于41666年,“一秒钟”就等于115年。 那么人类的原始语言产生于公元前10万年,相当于这 一天的晚上21:33′;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二)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
1. 口语传播时代
语言起源于何时,尚无明确答案。 语言的出现与社会的形成是同步发生的。
语言媒介的优缺点
语言是最初始的媒介、最重要的媒介,而且也是最基 本的媒介。
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局限性。 ①人体的能量的限制,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和范围内
交流; ②信息流传的精确性不够; ③记录性差,难于保存和积累。
(3)传播一词最早作为理论语言开始使用,至晚 在20世纪初。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传播”的各种定义
库利: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 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 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皮尔士: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即 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 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 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