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翻译理论
Eugene A. Nida(奈达): Functional Equivalence(功能对等) A minimal, realistic defini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it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 A maximal, ideal defini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it in esse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original readers did.
Hale Waihona Puke 3. 科技英语翻译标准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 EST)作为一种英语文体,其翻译的标准为“信”和“达”, 即“忠实”和“通顺”。科技文章的特点是专业性强,逻辑严 密,表达严谨,译文应反映这些特点。所谓“忠实”,就是要 求译者必须弄懂英语原文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理解全部内容 (包括思想、精神与风格)。不能任意增删、曲解、篡改或遗 漏。“忠实”对科技翻译尤为重要。译文必须准确,不能模糊 不清、模棱两可,以免产生歧义。同时,要防止对“忠实”的 片面理解,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相似,造成逐字死译,产生翻译 上的形式主义。试比较下列各句的不同译文:
4. 理解与表达
科技文章是准确而系统地论述科学技术问题,涉及科研 和生产过程,对准确性的要求特别严格。故从事科技翻译工 作,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因 为任何一点疏忽或错误都可能造成损失,真所谓“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准确性的实现主要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在翻译实践 中,往往要从英语到汉语,从汉语到英语仔细推敲,反复琢磨 直到译文符合原意。理解和表达两个过程,在通常情况下,理 解是第一位的,表达是第二位的,正确地理解原作是翻译的基 础,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翻译。当然,理解了原 文,不能用确切的文字表达出来,词不达义、晦涩难懂、佶屈 聱牙,也无法达到忠实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1). 理解阶段 翻译的关键在于理解。就科技英语的翻译而言,关键在于 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住原文的内容和实质。英语词汇浩如烟海, 一词多义现象比比皆是,习语熟语更难掌握,至于原文所包罗 的事物和背景,尤其是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方面 ,绝不是一个外国人所能全部通晓的。至于科技知识,则涉及 人类从古至今的一切科学领域,即使翻译巨匠,不管他科学知 识多么渊博,也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科技翻译的困难可想 而知。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理解原文的能力呢?当然,最根本的是 要有丰富的词汇和坚实的语法知识,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此外 ,还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熟悉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等。为了 透彻理解原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结合上下文,推敲词义
林语堂:忠实、通顺、美 第一,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 第二,译者对中文方面的问题 第三,翻译与艺术文的问题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 ,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 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 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 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 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 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 艺术》、《吾国与吾民》、《老子的智慧》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 《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何清华
第一章 翻译理论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1. 翻译的性质和范围(Nature and Scope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s a rendering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i.e., the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Translation is a science, an art and a skill.”
Amplification mea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tle currents into big ones, without distortion of the shape of current fluctuation. (1) 放大意味着由小电流到大电流的转变,而电流起伏的 形状没有歪曲。 (2) 所谓放大,就是把小电流变为大电流,而又不使电流 波形失真。 In certain cases friction is an absolute necessity. (1) 在一定场合下,摩擦是一种绝对的必需品。 (2) 在某些情况下,摩擦是绝对必需的。 The tendency of evolving organisms to follow a trend is widespread. (1) 进化着的有机体遵循着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是普遍的。 (2) 不断进化的各种生物,基本上都有共同的进化趋势。
Peter Newmark (纽马克):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 Semantic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 as closely a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llow, the exact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鲁迅:信(faithfulness)、顺(smoothness)
“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 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 的眼睛。”
王佐良: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 气如之,文体如之。 所谓意,是指内容、事实、数据等等,须力求准确;所谓 体,是指格式、方式、措辞等等,须力求符合该体在该语 中的惯例。
科技英语翻译
The lecture notes are from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for EST: a Course Book by Han Qishun and Wang xueming, other translation course books and the Internet.
理解必须通过原文的上下文来进行。英语里一词一义的 情况是很少见的,只有结合上下文才能了解单词在某一特定 语境中的确切含义,否则翻译时容易出错。如:
刘重德:信、达、切 信于内容、达如其分、切于风格
傅雷:神似
以效果而论,(文学)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 在形似而在神似。
钱钟书:化境 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 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 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如于“化境” ,17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 世”(the transmigration of soul),躯壳换了一个,而 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里已经表达出来的一切用另一种语 言准确、流畅地重新表达出来。它不同于写作,译者不能 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必须忠实、准确、通顺、 完整地把原文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重新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在把原文变成另一种文字时,译者必须做到不 增添、不减少、不篡改原文的本意和风格。因此,从某种 意义上讲,翻译比写作还要困难。鲁迅先生说过:“我向 来总以为翻译比创造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思。但到真 的一译,就会遇到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 创作时可以回避,翻译上不可以,也还想,一直弄到头晕 眼花,好像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 有。” 翻译是一门文字创作艺术。由于英汉两种文字差异很 大,两者之间词法、句法不同,表达习惯不同,修辞格律 不同,风格传统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与表现手 法不同等等,因此要把英语准确、通顺地译成汉语绝非易 事(反之亦然),这就要求译者付出艰苦的创造性劳动。
2. 翻译标准(Principles or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1898年,清末翻译家严复(1853-1921)在《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中提出了翻译的 “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 三字标准(three-character guide),对后世影响极大。
把原意清楚明白地再现出来。科技译文的通顺还要符合专业 的表达习惯。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片面理解“通顺”的要求, 过分强调译文的流畅而不受原文意思的约束,添枝加叶,造成 翻译上的自由主义。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