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2、现代信用
现代信用关系是在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 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反过来服务于资本循环与 周转。 现代信用关系中资本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1)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闲臵的货币 资本。其中主要有: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流 动资金中暂时闲臵的部分和待转化的利润。 (2)食利者阶层的货币资本和居民货币收 入的储蓄。
道德规范角度的信用
朱克(Zucker)把信任看作是经济交易中所有参与者共享 的一组社会预期(social expectation),他们对给定情景 下的诸如“公平”、“权利”等广泛的社会规则和关于 合法社会程序的概念有共同的理解。 彼得· 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中华书 局):道德共同体的三个基本构成元素为“信任”、 “忠诚”和“团结”;“信任什相信他人未来的可能行 动的赌博”,“信任总是保持一种有可能失去的赌博状 态”,“有些社会人们愿意给予信任,而在另一些社会 人们则是怀疑和不信任的”。信任的三个维度:理性的、 心理的、文化的。“信任文化是一个规则系统--规范 和价值--它们调节给予信任和达到、回报信任以及相 互信任的行为。”
–“信用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基于各种财产的 当期或跨期交易并维护交易双方利益的制度规 则。” –“信用是基于交易理性体现契约精神的一种 关于各种财产跨期交易活动的制度规则。” “还本付息的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信用的重 要类型,但作为一般概念的信用,不宜以“付息” 为必要条件。
二、 信用的本质
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信用的本质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信用是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 为。借贷行为分为两种:计息借贷和不计息借 贷。作为一种借贷行为,信用仅仅是指以偿还 本金和收取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 信用的分类 二、几种主要信用形式 三、银行信用与其他信用形式的关系
一、信用的分类 (一)按信用的用途分类,可分为: 1.投资信用 2.商业信用 3.消费信用 4.政府信用 (二)按照信用期限的长短分类,可分为: 1.长期信用 2.中期信用 3.短期信用 4.活期信用 (三)按照授信对象分类,可分为: 1.私人信用 2.公共信用
信用关系的成立必须具备两项要素: 1、信任要素。 它是指贷者对借者的信赖。 信用分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通常被称 为“6C”,即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经济 状况和连续性。 2、时间因素。它是指借贷双方货币购买 力或使用权的相对转移不在同一时间,而是有 先后之别,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否则,不能构 成信用关系。
经济活动中的信用:
借贷行为,即商品的赊欠买卖和货币借贷,以偿还为条 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不产生产权的转移。提供信用的 一方为“授信”,是债权人(creditor);接受信用的一方 为“受信”,是债务人(debtor)。
–周大中《现代金融学》: “信用的发生,乃为 债权人于某一时间交付某种有价值的物质,以换 取债务人将来偿付的承诺。” –饶余庆:“所谓信用,包含债权和债务关系,其 根据系授信者(债权人)对受信者(债务人)偿 还能力之信心。”
(4)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 它 一方面有自身的经营收入和日常支出,其结果 既可能盈余也可能赤字;另一方面还有一种债 权债务关系,即吸收资金形成债务、贷出款项 构成债权,这是金融机构经营活动所独具的特 征。
五、信用的经济职能
(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职能 (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职能 (3)加速资金周转职能 (4)调节经济运行职能
道德规范角度的信用
[德]尼克拉斯· 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
机制》:
“信任指的是对没人期望的信心,它是社会生 活的基本事实” 。“在任何情况下,信任都是 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本身从属特殊的规则 系统” 。“信任的主题包含着与时间的有疑问 的关系” 。 围饶人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太复杂,必须 找一些简化机制来对应。我们的生存需要很多 的简化系统,信任是这样一个简化系统。信任 是一个将包围着我们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变为 一个二元的可以相信还是不可以相信。 信任的基础:自信心 创立信任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信任不可能构 成复杂的社会。
经济活动中的信用
Managing Credit Risk: the next great financial Challenge(中文 版:《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信 用“是在某一段限定时间内可获得一笔钱的预期。” 这里的“信用”内涵比较宽,股票成了一种信用工具。
道德规范角度的信用:来源
福山:当人们共享诚实和互惠标准而因此能够与他人合作的时 候,信任就产生了。它依赖于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群体成员的素 质。 马科斯· 韦伯:“信任感是经济生活中不可缺的一环,历来即由 宗教习惯衍生出来,与理性的计算没有关系。” 信任是基于人际关系的“集体品性”,其实质具有社会的和规 范的意义而不是个体的和可计算的,信任的产生需要先验存在 的社会关系 。 朱克(Zucker)认为,信任有三个来源: 基于过程(Process based)的信任:过去行为的可观测性;
道德规范角度的信用
马科斯· 韦伯认为,信任感是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历来由宗教习惯衍生出来,和理性计算没有关系。 甘比塔(Gambetta)认为,“信任(或不信任)是一个行动者 评估另外一个或一群行动者将会进行某一特定行动的主观概 率水平,他的这种评估发生在他能监控此特定行动之前(或 者即使他能够监控此行动,也无法去监控),„„。当我们 说我们信任谁或者说谁值得信任时,我们的隐含意思就是, 他采取一种对我们有利或至少对我们无害的行动的概率很高, 足以使我们考虑与他们进行某种形式的合作。相应地,当我 们说谁不值得信任时,我们暗示着,对我们而言这种概率小 到足以使我们不与他合作。”
基本制度:《WTO协议》
例子:基于制度的信任--解读WTO规则
WTO框架下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问题。 公平与公正问题。 “逆境”中的信誉建立 由“强制”信任到“自觉”信任 信用制度应该倡导文化理念
希望对“利益”的理解宽泛些,不仅仅限于政治经
济利益甚至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应该包括人文、 道德价值,当对自身“信誉”的珍视成为人们追逐 的一种重要“利益”时,信任就容易建立,交易成 本必将大大降低,WTO制度才会得到持续、良好的 执行。
基于个人(Person based)的信任: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价 值观; 基于制度(Institution base誉与制度
信誉:
信誉是诚实守信的声誉,是表明你在某些方面值得信任的“品牌” 或“招牌”。 信誉是“个体”赢得的,是属于个体的,但却是在一个组织、群 体内的“集体”行动的结果或现象,是集体对个体的评价。 信任会提高信誉,信誉会加强信任。 信誉机制是正式制度顺利执行的“润滑油” 在给定的制度下,你不得不按照别人预期的那样做,因为如果你 不那样做的话,就会受到很大的惩罚。 超越制度的威慑力,互信的各方应该是因把制度作为“共享规范” 而建立信任,不应该主要归结于害怕制度惩罚。 检验信任的标准和参照系
一个国家的福利以及它参与竞争的能力取决于一个普遍 的文化特征,即社会本身的信任程度。 信任指的是在正式的、诚实和合作行为的共同体内,基 于共享规范的期望。
道德规范角度的信用
社团的产生不是以明确的章程和法规为基础,而是以每 个社团成员内在的一套伦理习惯和相应的道德责任为根 基,规则和习俗为社团成员彼此信任打下了基础。信任 可以在一个行为规范、诚实而合作的群体中产生,它依 赖于人们共同遵循的规则和群体成员的素质。 群体因为缺乏一个习惯,妨碍了人们利用本可以抓住的 商业机遇。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 Coleman)认为,这 是由缺乏所谓“社会资本”造成的。社会资本指“在群 体和组织中,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合作的能力。” 人们相互联系、合作的能力取决于共享规范和价值观的 程度的高低,以及社团能否将个人利益融进集体利益。 共享的价值使人产生信任,而信任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高利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的剥削促进了 资本主义社会前提条件的形成。另一方面,它赖以 存在的基础是自然经济,阻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发展。 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斗争的焦点是要使利 息率降低到产业资本的利润率之下。资产阶级基本 上采取了两种斗争方式:一是立法斗争,即通过颁 布法令,限制利息率 。二是建立适合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所需要的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四、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物。在原始社会 解体过程中,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出现,开始 出现信用关系;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 展,信用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商品货币经济是 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信用的形式: 1、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usury)是以榨取高额利息为 特征的借贷活动。它最初出现于原始公社末 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 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现代经济中参与信用活动的主体包括社会 经济的各个部门——企业单位、居民个人、政 府及其所属机构、金融机构。 (1)企业(enterprise) 如果把所有的企 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企业在信用活动中通 常是资金的净需求者。 (2)居民个人(individual or family) 如 果把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他们是金融市 场上的资金净供给者。 (3)政府(government) 政府在信用活 动中一般是资金的需求者。
(四)按有无中介人分类,可分为: 1.直接信用 2.间接信用 (五)按有无抵押或担保分类,可分为: 1.担保信用 2.无担保信用 (六)按信用主要参与主体分类,可分 为: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 4.消费信用 5.国际信用 6.民间信用 7.证券信用等
二、几种主要信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