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二)特点
1、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 2、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3、银行信用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4、银行信用规模与产业资本的周转动态 往往不一致。
2015-7-12
18
(三)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1)形式不同
• 银行信用的具体形式是存款和贷款。 • 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是商品赊销和货款预付。
(2)地位不同
•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体。在现代信用体系中居 主导地位。 • 商业信用是直接为生产服务,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3)当事人的关系不同 • 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实质上充当了职能 资本家的中介人,即职能资本家双方是以银行为桥 梁形成借贷关系的。 • 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买卖和借贷同时出现并 存在,因此效率高。
2015-7-12 29
(二)特征
1.偿还性(期):股票和永久债券例外
•指信用工具的发行者或债务人按期归还全 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 •信用工具一般都注明期限,债务人到期必 须偿还信用凭证上所记载的应偿付的债务。
•就偿还期而言,对持有人来说,更有实际 意义的是从持有之日起到到期日止的时间。
2015-7-12
2015-7-12 31
3.风险性(本金的安全性)
• 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 金受损的风险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信用风险指债务人不履行合约,不按期归还本金的 风险。这类风险与债务人的信誉、经营状况有关。 –市场风险指由于金融工具市场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风 险。
• 一般情况时,信用工具期限越长,风险越大,收 益越高;流动性越大的信用工具,收益越低。
• 第一,实现了社会资本的转移,促进资本的再分配 和利润率的平均化,进而自发调节各经济部门的发 展比例,使得现代经济迅速发展。 • 第二,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提高全社会 资本的利用效率。 • 第三,加速资本的集中和积累,为扩大再生产提供 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2015-7-12
10
– 2.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2015-7-12 19
(4)信用规模与方向不同
• 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如果借贷双方没有发生买 卖关系就不可能提供商业信用。 • 银行信用提供的是单一的货币形式,就克服了上述的局限性。
(5)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不同
• 银行信用的动态往往是不一致的。国家可以管理的,可以做 到反周期,经济萧条时可以增加贷款的注入,以避免经济过度 萧条。经济繁荣时,央行提高利率,以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成 本,使其缩小信贷规模,以避免过度繁荣。 • 商业信用的动态和规模与产业周期及产业资本的周转动态是 一致的,它会导致经济的波幅更大,具有顺周期性和盲目性, 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宏观调控的作用。
•国家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 –国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居民、企 业团体取得或提供的信用,它形成一国的内债; –国外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外居民、企 业团体和政府取得或提供的信用,它形成一国的 外债。 2015-7-12 21
• 从国家通过信用方式融资的期限长短来看, 又可分为公债、国债和国库券。
2015-7-12
4
二、信用的本质特征
• 信用的根本特征:
– 偿还性
• 具体:
–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 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 具有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G-G'。
2015-7-12
5
三、信用产生、存在和发展
•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生产力发展水平 – 私有制和剩余产品 – 余缺调剂的需要(资金的短缺者和盈余者) – 尊重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权益及程度 – 信用制度健全 – 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2015-7-12 1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含义 二、信用的本质特征 三、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四、现代信用与现代经济
2015-7-12
2
一、信用的含义
• 一般而言,信用一词,包含三层含义:
– 其一伦理角度,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 – 其二经济角度,信用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 – 其三法律角度,信用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契约)
2015-7-12
25
(二)特点 1、非生产性。 2、期限较长。 3、风险较大。
2015-7-12
26
(三)制约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 2、居民的收入预期。 3、传统的消费习惯。
(四)作用
1、提高消费水平 2、开拓销售市场 3、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2015-7-12
27
五、国际信用
(一)概念
• 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 国际经济组织互相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 的信用形式。
•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信贷行为的总称,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和转移。 • 从经济的角度理解“信用”,它是指“在一段限定的时间内 获得一笔钱的预期”。你借得一笔钱、一批货物(赊销),实 际上就相当于你得到了对方的一个“有期限的信用额度”, 你之所以能够得到了对方的这个“有期限的信用额度”,大 部分是因为对方对你的信任,有时也可能是因为战略考虑和 其他的因素不得已而为之。
2015-7-12
6
• 信用的发展
– 从内容上看:
• 实物借贷——货币借贷
– 从历史演变看:
• 高利贷——借贷资本
– 从存在的形式看:
•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 信用、企业信用、民间信用、信托、租赁等等。
2015-7-12
7
四、现代信用与现代经济
(一)现代信用以现代经济为基础
2015-7-12
3
•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的借贷行为, 是有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暂时分离。
– 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 – 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 – 债务人遵守承诺,按期还本付息,称为守信。
–国库券是政府为了解决短期预算支出的不足而 发出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债券。 –公债和国债则是为弥补长期的财政赤字而发行 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债券。
• 国家信用的债务人是政府,债权人是国内 外的银行、企业和居民。
2015-7-12
22
(二)特点
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 2、与国家实现其职能有密切的关系。
2015-7-12
32
4.收益性(率)
• 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 定的收入。收益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反映的。 • 收益率是净收益对本金比率。收益率一般有三种 表示方法:
–一是名义收益率,即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票面金额 的比率。 –二是即期收益率,即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其市场价 格的比率。 –三是实际收益率,信用工具实际与市场价格的比率, 即将当期收益和本金损益共同计算在内的收益率。
•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因种 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所致未 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而构成违约,致使 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 现代经济是现代信用经济,信用风险也就 无处无时不存在。
2015-7-12
12
“泡沫经济” 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 在经历一个连续的涨价过程后, 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经济现象。
(6) 信用工具不同
• 银行信用的信用工具为银行券、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 存款单,信用卡等。 • 商业信用的信用工具为商业票据。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
2015-7-12 20
三、国家信用
(一)概念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政府)为信用主体按信用原则 所从事的一种信用活动。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 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 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30
2.流动性
• 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信用工具一般都可以在金融市场流通转让。
• 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大小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能不能方便地随时自由变现;
二是变现过程中损失的程度和所耗费的交易成本的大小。
• 一般来说,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偿还期越短, 流动性越大,偿还期越长,流动性越小。而与债 务人的信用能力成正比,债务人信誉越高,流动 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国际信用的主要类型
1、出口信贷:卖方信贷与买方信贷 2、银行信贷 3、市场信贷 4、国际租赁 5、补偿贸易 2015-7-12 6、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28
第三节
信用(融资)工具
一、信用工具概述
(一)信用工具含义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融资)工具,是指用来 证明债权(所有权)关系的各种具有法律效 用的书面凭证。 •任何信用(金融)工具都具有双重性质:对 出售者和发行人,它是一种债务,对购买者 或持有人,它是一种债权或一种金融资产。
2015-7-12
33
• 例如,某种债券票面金额为100元,10年还本,每 年利息为6元,其名义收益率就是6%。
• 假如该债券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转让买卖,某日的 转让价格为95元,则当期收益率就是6.316% (6/95)。 • 如果一个人以95元买入该债券并持有到期,那么, 他每年除了得到利息6元(60/10)外,还获得资 本盈利0.5元(5/10)。这样他每年的实际收益就 是6.5元,其实际收益率为6.84%。
3、安全性好、流动性高、收益稳定、风 险较小。
2015-7-12
23
(三) 作用 平衡财政收支 弥补财政赤字 调节货币流通、稳定经济发展
2015-7-12
24
四、消费信用
(一)概念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 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表现形式
赊销、分期付款购买、消费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