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摘要:学前教育写作课教学一直是语文课上的一个难关,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课上乐写、会写、巧写,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本文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和写作教学结合,探讨在写作课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生活化写作;有效教学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现实尴尬
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一直以来我们写作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如何扣题、如何结构、如何谋篇等技术问题上,并把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将写作课固定成一个这样的模式: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教学模式追求作文在形式上如何达到要求。

这样的形式化写作教学导致写作教学面临以下问题:
(一)学生对写作的恐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的门槛会比许多专业要低,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素养也会稍低于其他专业,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学生对写作的确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学生在这种负面写作情感的影响下,很难不怕写作文。

教师布置作文,学生就会到网上搜索,而参考网上的优秀作文,大家会发现,所谓优秀作文已经陷入一个怪模式:一凑,名言警句凑字数,提高深度有奇效;二编,为了打动老师,不惜家破人亡,手折脚断。

于是教师收上来的作文雷同的不少,而少有创新的文章。

(二)打着“与专业结合”的旗号改教应用文写作
由于对“与专业结合”的职中特色教育理念的浅表理解,认为语文写作课与专业结合,就意味着多写一些应用文,传授一些实用文体的写作对学生日后工作更有利,于是忽略了日常的文学性写作训练,因此在共四册的语文教材《阅读和写作》中,教师仅仅挑取实用文体写作进行教授,但是试问若没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又怎能写出简练精干、表达清晰、条理分明的应用文。

(三)教师批改作文越改越难
作文的批改还是保留传统方式——卷面批改,教师着眼于遣词造句、文章结构,一字一句的批改,教师改得艰辛,但往往学生对教师的评语看完即止,这种单向的批改方式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下次交过来的作文依然如此,因此可以说语文老师最痛苦的莫过于批改作文,而批改作文最痛苦的莫过于看一篇不知所云的作文,于是有老师戏称,改作文就像洗衣服,一堆脏衣服刚洗完,又有一堆脏衣服搁在眼前,改着改着,不知不觉被熏得自己都不知道好文章该是怎样的了。

二、写作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在学前教育作文教学中,提倡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指导写作课堂教学不失为达到作文有效教学的新思路。

所谓写作生活化教学是相对于写作形式化教学而提出的。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主要不是依靠写作的技术性因素,而是依靠生活。

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要求教师设计生活化的写作内容,师生共同参与以获得对写作的感受、领悟,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转变为学生的生活内容,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的参与者:学习融入生活之中,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一个真实的阶段;某一项的学习内容,成为学生当下的实际的生活。

(一)生活化的命题——诱发写作的欲望
写作源于渴望,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伏的情感与体验,就要使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她们的心理需求。

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因此作文并不是为了考试而写,更多是为了兴趣而写。

同时,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她们有自己特有的,不同于别人的经历(如舞蹈、声乐、乐器等技能训练的经历、幼儿园实习的经历、参加各项艺术比赛的经历),这些都是她们乐于并急于和大家分享的东西,如果能恰当地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设立能“钻到学生心里”的良好命题,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写作当成是生活的一件事,能够有话可说并畅所欲言,有情可抒并各抒己见。

如写技能赛相关的作文,可以写《那一双双跪青了的膝盖》、《让我难忘的一只舞》;如写幼儿园实习相关的作文,可以写《幼儿园里那一双令我**的眼睛》、《假如我是幼儿园的老师》;学生每年都有许多校外的活动、礼仪工作等,可以此为命题,如利用学生参与“广州乞巧文化节”表演的机会,以“在乞巧节上,我是一名_______(七仙女、巧姐……)”为话题写自己扮演的角色和感受,在参与天河区礼仪工作中,以“谈谈礼仪的苦与乐”为话题写作。

这样的命题很好地唤起学生深层的情感体验,同时学生在选取写作材料能信手拈来,有写作的欲望。

(二)生活化地指导——唤醒写作意识
提起作文指导,恐怕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不约而同地指出学生写作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有话不会说。

前者源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思考与积累,后者源于老师的指导不力,许多教师都容易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针对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缺乏系统性,因此老师往往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莫名其妙。

因此作文教学指导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如创设情境是生活化写作指导中一个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或相似事物、情节等生动、形象地演示和再现,为学生提供具体的作文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并将这种感受以文字记录的方式保存下来,为写作提供材料。

只要教师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具有指向性、持续性和一定稳定性,就能很好地使学生满怀激情,产生向往和快乐的写作心态。

如在进行想象作文训练的时候,我采取了“听+写”的写作形式,借助学生对
流行歌曲的喜爱,我首先挑选了一首《菊花台》富有意境的流行曲让学生听,然后利用歌词中“阁楼”、“菊花”、“江山”、“戎装”等词语,描绘在这些词语的铺设下,教师自己通过这首歌所想到的身披盔甲,手持长刀、英勇征战的武士形象,并让学生进行点评,谈谈想象是否符合歌曲所创设的意境是否合理,有创新。

接着我又让学生挑一支喜爱的舞蹈,并利用当中的舞蹈动作,描述舞蹈所体现的场景,并创造出一个符合舞蹈寓意的有人物个性的故事情节。

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乐于分享她们的观点,自觉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写作中来,并在讨论中很快就能了解想象作文的写作技巧,通过感受加深对想象作文的理解。

有学生就把她们即将准备排练参加技能赛的舞蹈《红是红,绿是绿》做了如下的想象:春风里阳光下,一位位美丽的傣族少女,身着翠绿裙子,手捧红伞,她们在等待什么,是爱人,还是那即将盛放的花朵,不!她们等待的是美好的春光,等待的是那明艳春光下,用她们动人的舞姿谱写的一曲春的赞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