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规律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 发展观。 1、两种发展观的对立与根本分歧的表现。 1).普遍联系VS孤立 2).发展变化VS静止 3).矛盾是发展的动力VS否认矛盾的存在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反对只承认主观联 系而否认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康德、罗素。 2.应从实际出发,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 替客观的真实的联系。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的发展通过两次辩证否定三个阶段 实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因此事物 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2.割裂这种统一,就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 论的形而上学错误。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掌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 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的意义 1)坚信前途光明,对事业充满信心,反对 悲观失望和动摇; 2)要作好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反对 盲目乐观。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3 )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 的辩证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连续 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4)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A ) 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这 样,否定就是偶然的甚至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B ) 把否定看成是事物的消灭,发展的 中断; C ) 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肯 定一切,全盘抛弃。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五、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2.量 量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 等可以用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 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区分质是认识的开始,是认识量的前提; 由质进到量,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 确。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 化。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五、质量互变规律 (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 1.量变质变的形式多样性 1 )量变的形式:数量的增减与构成 成分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的变化 。 O2 O3 CO CO2与金刚石、石墨、碳。 2 )质变形式: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的 质变。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联系和永 恒发展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五、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1.质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自身的同一性“是此”,“非彼”与他物的 区别性,因而质规定了事物为确定的存在。 事物的本质与事物的存在是同一的; 把握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3、新事物不断战胜并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就 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 发展前进的过程。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 断发展的过程,任何思想观念、理论学说都 处在不断修改和发展变化过程之中,不会有 终极真理; 2).我们应善于识别、保护和支持新生事 物。当一个事物随时间的推移丧失其存在合 理性时,我们要对它进行变革,用新的、更 高级的东西来代替它。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二、联系的多样性 (一)联系的复杂性 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二)联系的条件性
1.条件指同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 起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2.在条件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是承认条件的客观 性,承认人的一切活动受各种条件制约。 3.在条件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条件的复杂 性和可变性。 1)条件是复杂的,要全面具体地分析各种不同的 条件,不能把条件简单化; 2)条件的可变性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 规律
本章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学
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深刻理 解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 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 规律的内容;理解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 节――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 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
五、质量互变规律 (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 2.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 阶段性部分质变:自由资本主义→垄断 局部性部分质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的根 据地 事物的质变有一个过程。新质的增长有量 的特征,但属于质变。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六、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 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必然性与本 质、规律属同等程度的概念。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五、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4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个人成长 的重要指导意义: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 质变的过程。急躁冒进,欲速则不达; 个人成就建立在长期艰苦学习和反复实 践基础之上。远大目标、脚踏实地。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学习目的 :
1 、掌握辩证法的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理 论 2 、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 律。 3、 理解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问题 :
1、自我能否单独存在? 2、为什么我们要重视积累? 3、 新事物有哪些特征?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1 )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 而进行的自我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 果。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2)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特征: A)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通过 否定实现,没有对旧事物的否定,就没有新 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没有从低级 向高级的发展。 B)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对旧事物的否定 不是抛弃一切因素,而是否定、保留、改造 吸收,并使之成为新事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而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 1、发展与运动的异同 1).运动:指“一般的变化”,包括 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 ).发展:发展是指一种特殊的运 动——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五、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 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 量变开拓道路。 4)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体 现了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3).新事物为什么能战胜旧事物? A) 新事物适合事物发展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 广阔发展前途; B) 新事物优于旧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克服旧 事物中一切消极、腐朽的东西,吸收了其中一切积 极的合理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富有生 命力的新因素。优越性。扬弃是一种否定,辩证的 否定,即有所肯定的否定。 C) 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要求,得到拥护和支持,因而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三)联系的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每一事物内部 要素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 联系的统一整体。 (四)掌握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的意义 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五、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状态。 1.量变 量变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 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2.质变 质变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 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突破了度, 是明显的、突发的、非连续的飞跃,是革命。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1.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肯定的方面和否定的 方面。如生物学中的遗传与变异。 肯定的方面:维持其存在,肯定事物是 其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的方面:促使其灭亡,破坏现存事 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5)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 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或否定一切。如对 待历史文化遗产(历史虚无主义和复古 主义)和外来文化(吸收、照搬)。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 恒发展
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 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 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既对立又统一。 2)对立统一规律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 其他规律和范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对 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