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所以,质和事物是不可分割的。
事物的质和属性
事物的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但 是一个事物的质又要通过它和其它事物 的关系表现出来。 事物的质通过与其它事物的联系表 现出来,就是这一事物的属性。或者说, 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人们通过认识事 物的属性来认识事物的质。
例如,铜的导电性是它与电源联系中 的表现,导热性是它与热源联系中的表 现,延展性是它与锤子等较硬的东西相 碰撞过程中的表现,等等。
《老子》:“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百喻经》中“笨人吃饼”的小故事。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质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早早消灭白蚁,结果是千里之堤的毁坏。
《战国策》:“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一两一两地不断增加它的负担,直到后来, 这驴子担负不起这重量而倒下了。”
用钱——用的太多,就成了奢侈;用 的太少,就成了吝啬。
黑格尔还说:“举凡一切人世间的事 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 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过这尺度就会 招致沉沦和毁灭。”
“适度”原则
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一切实践活 动中都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过” 和“不及”都是不对的。 炼钢要看“火色”,炒菜要掌握 “火候”,做事要注意“分寸”,都是 “度”的问题。
例如,生物进化中,新物种不再是旧物种, 这是否定;而同时新物种还保留着旧物种的许多 特征,这是一种连续和保留。 例如,新的社会形态与旧的社会形态的更迭 也是一种扬弃的过程。
例如,水温突破了100摄氏度,就变成了 水蒸气,原有的连续变化中断了,事物的质发 生了变化,液态变成了气态。
(3)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 的,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能突破 度的界限,才能引起质变。
像我们的常识,在吃饱之前,饭总是要一口 一口地吃;在到达目的地之前,路总要一步一步 地走,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确定事物的质, 一方面要根据事物的客观属性,另一方面 要根据人们实际的需要。
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没有必要去 把握事物的全部属性,只需要把握和实际 需要相关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质和属性。
例如,医生只需了解病人的生理方面的质; 党组织主要考察申请人社会的质。
(2)量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 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 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数量增加或减少的量变可能引 起质变。
例:两个氧原子结合在一起是氧气,三个 就是臭氧;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在一 起是一氧化碳,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结合 就是二氧化碳。
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 上的变化这种量变也能引起质变。
例:化学上的同分异构体就是这样。金刚 石和石墨,乙醇和甲醚,组成成分一样,但结 构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两种不同质的化合物。
把握质量互变原理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长期艰苦的努 力,最终才会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对于个人的意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 “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徐特立的小故事。
3、质量互变规律的复杂性
(1)量变形式的多样性。
文字领域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财主请家庭教师,教师写条件:“无鸡鸭 亦可无鱼肉亦可唯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
财主读:“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唯豆 腐不可少,分文不取。”财主喜,以此待,师 不满。
师读:“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 唯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
(2)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根据质变过程是否和外界发生冲突, 可以分为:
H H H H
H-C-O-C-H
H H 甲醚
H-C-C-OH
H H 乙醇
在社会领域,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军队,由于 组阵方式不同而可能导致不同的战果。人数和素 质相同的劳动力,由于劳动组合的不同会有不同 的生产结果。
田忌赛马的例子: 齐威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结果 田忌输 田忌赢 田忌赢
(3)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
总的量变过程中有质变
阶段性部分质变
阶段性部分质变是就发展过程而言 的。发展中事物的根本属性没变,比较 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例: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阶段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就是资本主义制度 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局部性部分质变
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是就空间范围而 言的,事物的全局性质未变,而某些局部 性质发生了变化。
第三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1)质 质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 在规定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它 们各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
石头有石头的质的规定性,所以它是 石头而不是金子;粉笔有粉笔的规定性, 所以它是粉笔而不是黑板。 此物之所以是此物,此物之所以有别 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 定性。
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叫 做关节点或临界点。度就是关节点范围内 的幅值。
在两个关节点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 不变,超出了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 了变化。
例如,就水的物理性状而言,在一个标 准大气压下,水的度就是0摄氏度到100摄氏 度,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就是它的两个关节 点,突破了这两个关节点,水就变成了冰或 水蒸气。
就每个有机体来说,各种生理功能的 正常状态核病理状态,也都有特定的关节 点。例如,正常的成年人的体温为36到37 摄氏度,低于或超出这个限度则为病态反 应。
又如生和死是生物寿命的两个关节点, 有生有死是生物自身所固有的普遍现象, 即寿命是有限度的,超过了它的限度就 要死亡,变成别的事物。
黑格尔的“农夫与毛驴”的例子。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1、辩证的否定
(1)肯定和否定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 个方面。
肯定的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 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否定的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 面,促使它转化为其它事物的方面。
例如,就生物有机体而言,遗传和变 异就是其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
遗传维持物种不变——肯定方面。 变异促使它变成新物种——否定方面。
例:一个元素增多或减少一个中子; 生物出生到死亡的总的量变过程中,某些 肢体或非要害的脏器丧失应有的生理机能;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革命根据地的 建立对于旧中国而言也是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质变过程中有量变
质变是一个具体过程,从引起质变到完 成质变,从时间上有短有长,微观粒子的衰 变时间极为短暂,而从猿到人的质变却要经 历上百年的时间,在这些过程中都包含着新 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扩张,旧质要素在量上 的迅速消亡。
古希腊麦加拉学派代表人物欧几里得 提出的两个论题:“谷堆辩”和“秃头 辩”。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也提 到了这个问题,说明事物量变到一定程 度,就会引起质变,矛盾就会向对立面 转化。 陈毅同志有诗云:“物到极时终必 变”,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质变向量变的转化
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 新的量变开拓了道路。
爆发式飞跃:就是通过对立、冲突的形
式实现的质变。 如自然界中的地震、火山爆发、炸 弹爆炸、不可控制的热核反应、人类社 会中的暴力革命等等。
非爆发式飞跃:就是不通过对抗,而是 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核旧质要素的 逐渐衰亡而实现的。 如由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发展,从猿到 人的转化,语言的更新,科技的革命, 人的世界观的转变等等。
例如,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这一质变不仅集中体现和巩固了中国人民长期 斗争的成果,而且引起了新的量变过程,即又 开始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 活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就体现为量变和 质变相互转化,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相互 统一的过程。 如果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就会导致庸俗进化论或激变论,表现在 社会领域就是改良主义和冒险主义。
例,日本的“防菌文化”
2、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量变 就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 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量变是一种较小的、不显著的变化, 也是一种连续性的变化,所以也叫渐变、 渐化。
例如,水温从0摄氏度缓慢地升至100摄氏 度之前,都是一种量变的过程。
(2)质变
质变就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质态的飞跃。 是一种明显的、突发性的变化,是 非连续性的,是飞跃,革命。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任何事物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不 具有质的事物是没有的。
如果某物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 它就不是原来的事物而变成他物了。
例如,化学元素镭放射后变成氦和氡两种惰 性气体,当镭的固有性质丧失之后,这一事物就 不再是镭,而成了新的事物,又有了新的性质, 有了新的质的规定性。
质也是一定事物的质,离开特定事物 的质也是没有的,离开事物的质只能是主 观的抽象。
事物的量也是有多方面的 例如,水有体积、重量、纯度、温 度、水压、流速等;人有身高、体重、 年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等。
在特定的认识和实践中,人们也是 根据需要来考察事物一定方面的量。
(3)度
质和量是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规定性, 二者相互依赖,互相制约。质和量的这种 统一,深刻地体现在“度”这个范畴之中。 度就是一个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质变在空间上规模有大有小。有的发生在 微观领域,有的发生在昊昊太空,但无论哪 一个层次,都有一个量的扩张的过程。
因为事物质变开始时,新的质并不是 同时在事物全体上出现,而是在旧质范围 内首先突破一点或几点,然后在数目上迅 速扩张,直到占领全盘,实现全部质变的 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