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一、焓变1.焓变和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中□0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内能差,ΔH=H(生成物)-H(反应物)。

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符号为□02ΔH,单位是□03kJ·mol-或kJ/mol。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ΔH□08生成物的总能量-□09反应物的总能量。

(2)从化学键变化角度理解ΔH□12反应物的总键能-□13生成物的总键能。

(3)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放热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14中和反应、金属与□15酸的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16水解反应、Ba(OH)2·8H2O和NH4Cl 反应、C与H2O(g)反应、C与CO2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01物质的量和□02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03能量变化。

例如: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1,表示在25 ℃和1.01×105 Pa下,1 mol氢气和0.5 mo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放出285.8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三、燃烧热与中和热能源1.燃烧热2.中和热(1)中和热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中和热的测定①装置②计算公式ΔH=-4.18m溶液(t2-t1)n水kJ·mol-1t1——起始温度,t2——终止温度。

(3)注意事项①泡沫塑料板和碎泡沫塑料(或纸条)的作用是□09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②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10使碱稍过量。

3.能源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错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反应。

(×)错因:碳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反应需要加热引发,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不需加热就能发生。

(3)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错因:ΔH与反应引发的条件无关。

(4)N2分子中含3个共价键,键能大,故N2的能量(焓)也大。

(×)错因: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能量越低。

(5)甲烷的燃烧热ΔH=-890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 kJ· mol-1。

(×)错因:燃烧热是指1_mol可燃物充分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最后应生成液态水。

(6)S(s)+32O2(g)===SO3(g)ΔH=-315 kJ·mol-1(燃烧热)(ΔH的数值正确)。

(×)错因:硫的燃烧热是硫充分燃烧生成SO2(g)时的焓变。

2.教材改编题(据人教必修二P37 T6)下列有关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电子转移引起的B.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状态无关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多少无关答案 B3.教材改编题(据人教选修四P6 T4)关于下列图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ΔH=-41 kJ·mol-1B.图2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ΔH=+41 kJ·mol-1C.由图可知正、逆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相同D.两个图像表示的含义不同答案 B考点一焓变、反应热[典例1](2018·河北三市二联)某反应使用催化剂后,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总反应为放热反应B.使用催化剂后,活化能不变C.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D.ΔH=ΔH1+ΔH2解析由题图可知,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总反应是放热反应,且ΔH=ΔH1+ΔH2,A、C、D三项正确;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项错误。

答案 B名师精讲解答能量变化图像题的“三”关键(1)注意活化能在图示中的意义。

①从反应物至最高点的能量数值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1);②从最高点至生成物的能量数值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E2);③ΔH=E1-E2。

(2)催化剂只影响正、逆反应的活化能,而不影响反应的焓变。

(3)涉及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图示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1.(2018·六安模拟)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答案 C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B项错误;由图像可以看出,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C项正确;由图像可以看出E1>E2,即逆反应的活化能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D项错误。

2.(北京高考)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答案 C解析A项,状态Ⅰ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Ⅲ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从状态Ⅰ、Ⅱ、Ⅲ的图示可以看出,反应中CO并未断裂成C和O,C、O原子间一直有化学键;C项,由图示可以看出,CO和O生成了CO2,CO2分子中C与O 形成极性共价键;D项,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生成CO2的过程,并不是CO与O2的反应过程。

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典例2](海南高考)标准状况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

已知H—H、H—O和O O键的键焓ΔH分别为436 kJ·mol-1、463 kJ·mol-1和495 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g)+12O2(g)ΔH=-485 kJ·mol-1B.H2O(g)===H2(g)+12O2(g)ΔH=+485 kJ·mol-1C.2H2(g)+O2(g)===2H2O(g)ΔH=+485 kJ·mol-1 D.2H2(g)+O2(g)===2H2O(g)ΔH=-485 kJ·mol-1解析 1 mol的气态水分解产生1 mol的氢气和12mol的氧气的能量变化是:2×463-436-12×495=242.5,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H2O(g)===H2(g)+12O2(g)ΔH=+242.5 kJ·mol-1,A、B错误。

2 mol的气态水分解产生2 mol的氢气和1 mol 的氧气吸收的热量是485 kJ,物质分解吸收的热量与产物燃烧放出的热量数值相等,即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g)ΔH=-485 kJ·mol-1,C错误,D正确。

答案 D名师精讲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五审”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叙述正确的是()A.1 mol液态肼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642 kJ的热量:N2H4(l)+O2(g)===N2(g)+2H2O(g)ΔH=+642 kJ·mol-1B.12 g石墨转化为CO时,放出110.5 kJ的热量:2C(石墨,s)+O2(g)===2CO(g)ΔH=-110.5 kJ·mol-1C.已知:H2(g)+12O2(g)===H2O(l)ΔH=-286 kJ·mol-1,则:2H2O(l)===2H2(g)+O2(g)的ΔH=+572 kJ·mol-1D.已知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则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0.5 mol N2(g)和1.5 mol H2(g)充分反应放出46.2 kJ的热量答案 C解析A项,放热反应,ΔH<0,错误;B项,12 g C的物质的量为1 mol,ΔH =-221.0 kJ·mol-1,错误;C项,已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为吸热反应,ΔH为“+”,Δ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正确;D项,反应是可逆反应,0.5 mol N2和1.5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错误。

4.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需要的能量分别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在25 ℃、101 kPa下,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Q kJ,其燃烧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吸收可得100 g CaCO3沉淀,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1 mol NO2和1 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2(g)+3H2(g)===2NH3(g)ΔH=-92 kJ·mol-1(2)C2H5OH(l)+3O2(g)===2CO2(g)+3H2O(l)ΔH=-2Q kJ·mol-1(3)A2(g)+B2(g)===2AB(g)ΔH=+(a-b)kJ·mol-1(4)NO2(g)+CO(g)===CO2(g)+NO(g)ΔH=-234 kJ·mol-1解析(1)N2(g)+3H2(g)===2NH3(g)ΔH=(946+436×3-391×6)kJ·mol-1=-92 kJ·mol-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