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评定1
感觉输入
躯体感觉 前庭系统
中枢整合:脑干网状结构、小脑等
运动控制
平衡的分类
• 静态平衡 又称一级平衡
• 自我动态平衡 又称二级平衡
• 他人动态平衡 又称三级平衡
平衡评定方法
• 观察法
• 量表法
• 平衡仪测试法
观察法
• 1.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例如:睁、闭眼坐,睁
、闭眼站立(即Rombcrg's征),双足靠拢站,足跟对足 尖站,单足交替站等。 • 2.在运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例如:坐、站立时移动 身体,在不同条件下行走,包括足跟着地走、足尖着地走
、直线走、走标记物。
• 3.侧方走,倒退走,环行走等。
量表法
• 属于主观评定后的记录方法。优点是不需要专门的设备,
结果量化,评分简单,应用方便。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
有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Berg平衡量表测试、MAS平衡测试和Semans平衡障碍分 级等
Barthel 指数评定内容及记分法
ADL项目 自理 稍依赖 较大依赖 完全依赖
进食 洗澡 修饰(洗脸等) 穿衣 控制大便 控制小便 上厕所 床椅转移 行走(平地45cm) 上下楼梯
10 5 5 10 10 10 10 15 15 10
5 0 0 5 5 5 5 10 10 5
0 0 0 0 0 0 0 5 5 0
C8-T4
T5-8
ADL自立,轮椅活动支具站立
同上,可应用支具治疗性行走
同上,骨盆长支具,双拐
同上
T9-12
L1 L2 L3 L4 L5-S1
同上,长下肢支具治疗性行走
同上,家庭内支具功能性行走 同上,社区内支具功能性行走 同上,肘拐社区内支具功能行走 同上,可驾驶汽车可不需轮椅 无拐足托功能步行及驾驶汽车
• 步角:足跟到第二趾连线与前进方向的夹角
引起异常步态的原因
• 关节活动度受限(如踝关节) • 活动或承重时疼痛 • 肌无力(臀大肌、臀中肌、髋关节曲肌、股四头肌、胫前 肌、腓肠肌) • 感觉障碍 • 运动不协调
• 双下肢不等长
• 骨盆倾斜,等
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 评价范围:运动、自理、交流、 家务活动等 • 评价目的:确定患者能否独立及独立的程度、判定预后、 制定和修订治疗计划、 评定治疗效果、安排返家或就业 等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评定
• (1)脊柱脊髓功能评定
• (2)躯体功能评定
• (3)心理功能评定 • (4)社会功能评定
运 动 功 能 评 分
ASIA残损指数
• A:完全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留。
• B: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S4、5无
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 C: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
MMT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
0
名称
零 (zero, O) 微缩 (trace, T)
标准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相当于正常肌力的%
0
1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10
2
差 (poor, P)
尚可 (fair, F) 良好 (good, G)
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关节全范围活动
25
3
能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 阻力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
四、疼痛的评定
▲视觉模拟评分(VA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意事项 1)间歇评定。 2)周期性动态评分不宜过度频繁。
3)病人自控丧失和焦虑可加重疼痛感觉影响评分结果。
五、上臂围度测量
下肢围度测量
残端长度测量
六、平衡功能评定
视觉系统
维持平衡 的 三个环节
以上肌肉检查时,须连续施加阻力。
• 肢体运动时,被检查肌肉近段应得到可靠的固定
三、肌张力评定
• 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息状态下或运动过程 中所处的紧张状态。检查时以触摸肌肉的 硬度及被动屈曲、伸展肌体时感知的阻力 作为判断依据。
肌张力异常
• 肌张力增高: 痉挛(spasm),在被动屈伸其肢体时, 起始阻力大,终末 突然 阻力减弱, 又称折刀现象,为椎体束损害现象。 强直(rigidity)屈伸肢体时始终阻力 增加,又称铅管样强直,为椎体外损害表 现。 • 肌张力降低:肌肉松软、屈伸肢体时阻力 低,关节运动范围扩大,表现为迟缓型麻 痹。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小脑病变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受、视觉、前庭系统对于平衡及姿势控制的作用与影响,
其结果以数据及图的形式显示。
七、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常用参数
• 步长:一侧下肢跨步,前足跟与后足跟之间
的距离为前足的步长 • 步幅:该侧足底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位 置的距离 • 步频:行走一段距离,平均每分钟行走步数 • 步速:每秒步行距离 • 步宽:双侧步长测量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但一半以下关键肌在的肌力在3级以下。
• D: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
,且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级。
•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基本确定
脊髓损伤水平 C5 C6 C7 基本康复目标 桌上动作自立、其他依靠帮助 ADL部分自立、需中等量帮助 ADL基本自立、能乘轮椅活动 需用支具轮椅种类 电动轮椅、平地可用手动轮椅 手动电动轮椅、可用多种自助具 手动轮椅、残疾人专用汽车
采集病史
确定存在的 问题
检查、测 量
确定功能障 碍学诊断
康复评定注意事项
1. 选择适当的评定方法 2. 沟通 3. 评定时间的控制 4. 评定常由一个人自始至终的进行,以确保准确性。 5. 评定一般要做三次,然后求出平均值。 6. 健侧与患侧要进行对照。
7. 评定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时,应及时中止,并查
肌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
0
Ⅰ
无肌张力增加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活动
范围之末时出现最小阻力或突然出现卡住和放松
Ⅰ+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50%出现突然卡
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50%之后均呈现最小阻力
Ⅱ 肌张力增加较明显,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肌张
力均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动活动
骨科康复评定
山大二院 康复科 田丽姣
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
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
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
康复评定的作用
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
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评定的流程
寻找功能障 碍的原因 寻找功能性 活动障碍的 原因 确定残存功 能或能力
Berg平衡量表(BBS)
• 由Katherine Berg于1989年首先报道。
• 包括:1、从坐位站起 坐位 站立 4、从站立位坐下 2、无支持站立 5、转移 3、无靠背 6、无支持闭眼 8、站立位上臂前伸 10、站立位转
7、双脚并拢无支持站立 9、站立位从地上拣东西
向前移动
身向后看
11、转身一周12、双足交替踏台阶
ADL评定的注意事项
●评定前应与患者交谈,让患者明确评定的目的,以取得患 者的理解与合作 ●评定前必须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如肌力、关节活
动度等
●应考虑患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反应性、依赖性等重复进行 评定时应尽量在同一条件或环境下进行 ●在分析评定结果时应考虑有关影响因素,如患者的生活习 惯、文化素养等以及评定时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等
0 0 0 0 0 0 0 0 0 0
* Barthel 指数评定可用于预测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预后,是国际康复医疗机构
Bathel指数结果分析
• 大于60分: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活动,部分需要帮助 • 60—41分:有中度功能受限,需要极大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 动 • 小于等于40分:有重度功能受限、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 或需他人帮助
等速肌力测试(isokinetic muscle testing)
简 单 器 械 肌 力 评 定
简 单 器 械 肌 力 评 定
• 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isokinetic muscle testing)
1. 采用正确的测试姿势体位,防止邻近关节的替代动作。 2. 选择好测量工具,和参考点(即“0”位),关节活动时要防止量 角器固定臂移动。 3. 应与健侧相应关节对比测量;
4. 避免在按摩、运动后立即检查;
5. 先检查主动活动度,后检查被动活动度;
6.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ROM的差别;
7. 注意疼痛、肿胀,手术后患者不理解、不合作的因素对关节活 动度的影响。
轮椅,长下肢支具,双拐
同上 同上 短下肢支具,肘拐 同上 足托或短下肢支具
二、肌力的评定
• 肌力(muscle power)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量
• 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有
——肌肉的横截面积
肌纤维类型
运动单位募集率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肌肉收缩类型 年龄与性别
• 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
50
4
75
5
正常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normal, N)
100
MMT评定时的注意事项
•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预防所测试肌肉之外肌肉 的代偿
• 疲劳时、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