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芯片的综述摘要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如蛋白质组学研究、新药的开发、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和疾病检测等。
论文详细介绍了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原理、芯片介质及蛋白质的固定技术,论述了蛋白质芯片在肿瘤研究,食品检验的应用以及传染病检测中的研究概况。
分析了蛋白质芯片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蛋白质芯片,肿瘤,食品检验,传染病检测,应用蛋白质芯片的研究工作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技术日趋成熟。
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技术因具有高通量平行分析、信噪比较高、所需样品量少,以及可直接关联DNA序列和蛋白质信息等优点,自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医学诊断学等领域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
1.蛋白质芯片介绍1.1 技术原理蛋白质芯片是由固定于不同介质上的蛋白微阵列组成,这些蛋白包括抗原、抗体及标志蛋白,然后用标记的或未经标记的另外一个蛋白,如抗原、抗体或配体进行反应,有的需要经洗涤后再加入标记的二抗进行反应,从而达到放大抗原抗体反应的目的。
所用的标记物有荧光物质,如Cy3(青色素,一种荧光染料)和Cy5等;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物质等;其他分子,如免疫金标记,然后再进行银染对反应结果显色。
反应结果用扫描装置进行检测或用肉眼直接进行观察。
1.2 蛋白质芯片的介质目前作为蛋白芯片的介质有滤膜类、凝胶类和玻璃片类,前2种介质的优点是能够保持所固定的蛋白的三维结构,但缺点是由于其质地较软,所以不能满足机械点样的强度,同时凝胶类的蛋白质芯片所点样品容易发生扩散。
玻璃片的优点是成本低和性能稳定,可满足高强度的机械点样。
此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的液相芯片技术使蛋白芯片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被喻为后基因组时代的芯片技术,也可称为灵活的多种被分析物质的检测( 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xMAP)技术,xMAP技术是集流式技术、荧光微球、激光、数字信号处理和传统化学技术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物分子高通量检测技术,这种技术将流式检测与芯片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生物芯片反应体系由固相反应改变为接近生物系统内部环境的完全液相反应体系,因此也被称为液相芯片技术[1]。
光学蛋白芯片也是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是将高分辨的椭偏生物传感器技术和集成化多元蛋白质芯片技术相结合发展形成的生物分子识别和检测技术。
该技术的优点是无需标记待检样品,无需预处理直接检测非纯化分析物,样品用量少,检测时间短并且可以进行多元检测。
1.3 蛋白质的固定将蛋白质固定于芯片上的方法很多,各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在单位面积/体积上固定最大量的蛋白质并保持其天然构象,该环节成为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蛋白质的固定可以分为两类:非专一性固定和专一性固定,非专一性固定即通过被动吸附的方式使蛋白质结合到相应的介质上,如硝酸纤维素膜和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通过被动吸附蛋白质的氨基或羧基来固定蛋白质,此方法产生的芯片背景值往往较高。
1. 4 蛋白质芯片的检测蛋白质芯片的检测包括两类方式,一类是直接检测法,即直接对捕捉到的蛋白进行检测,包括加强纳米簇共振技术、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固相激光激发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和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离子-飞行时间质谱法(SELDI-TOF-MS)。
另一类检测方法是间接检测法,即通过使用发光物质包括荧光物质、化学发光物质、酶、同位素等对被检测物或其抗体进行标记,然后用激光扫描或CCD对信号进行检测。
2.蛋白质芯片技术用2.1 蛋白质芯片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2·11 蛋白质表达谱的检测蛋白质芯片可以检测两种不同样品(患病组与健康组,药物治疗前与治疗后)之间蛋白质表达水平的相对差异。
根据蛋白表达差异推测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蛋白,还可以根据治疗前后蛋白表达不同判断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
在研究血管生成因子与肿瘤的关系时,Huang等[2]利用蛋白质芯片检测143例各类型肿瘤患者5种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水平。
发现多数肿瘤病人均有某种血管生成因子升高,而且不同肿瘤类型血管生成因子升高也不同。
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和扩散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血管生成因子所反应的肿瘤血管生成的活跃程度对组织病理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Laura Smith等[3]利用抗体芯片分析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及其衍生系对阿霉素的抵抗性。
抵抗组与敏感组相比丝裂原活化蛋白磷酸化激酶,周期蛋白D2,细胞角蛋白18,细胞周期素B1等明显下降。
根据药物治疗前、后表达的不同蛋白,可以预测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并给予个体化治疗,使患者能在最大程度上受益。
2.12蛋磷酸化检测蛋白质芯片还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改变。
原理与普通抗体芯片相同,区别在于加入的抗体是荧光染料(如Cy3、Cy5等)标记的磷酸化酪氨酸(或是丝氨酸、苏氨酸)抗体。
KNMendes等[4]用特异性抗体芯片检测了52种不同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并进行分析。
发现几种不同类型肿瘤均有PI3-K表达上调,还发现各肿瘤类型有其特异的信号通路变化,比如,胰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中, p16ink和Rb成逆相关。
Boyd等利用反相蛋白质芯片检测30个乳腺癌细胞系100种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
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相关激酶的抑制剂使Akt信号通路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补偿性上调。
由于蛋白质的磷酸化在生物体内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相当重要和广泛的作用,因此对于蛋白质磷酸化检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2·13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蛋白质芯片具有同时并行测多个假定标志物的特点,因此可以更完整的描述癌症患者血清的变化。
RandalOrchekowski等利用抗体芯片来检测与胰腺癌有关的血清蛋白,并利用联合诊断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级。
与良性病变和健康者相比,胰腺癌患者Anti-PIVKA-II,Anti-CA15-3,Anti-IgA, Anti?cathepsin D升高而Anti?serum amyloid A 降低。
一般认为Anti-PIVKA-II升高与肝癌和维生素K利用障碍有关,而胰腺癌引起的胆道梗阻可以导致维生素K利用障碍;Anti-IgA升高可能与胰液分泌增多和漏出有关;组织蛋白D 则与癌细胞的侵袭行为有关。
将这些与肿瘤相关的标志物联合起来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很多用于诊断的特异肿瘤标志物还没有发现,因此单个指标将被多指标联合诊断所取代。
有研究表明,卵巢癌单个肿瘤标志物CA125已经被IL-18, FGF-2和CA125联合诊断所取代。
胞浆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 T型盒转录因子3和抗肌萎缩蛋白utrophin被用作检测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标志物。
联合这些互补又不重合的标志物,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与单个肿瘤标志物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2.2蛋白质芯片技术在食品检验的应用2.21食品中残留农药、兽药和抗生素的分析目前农药、兽药和抗生素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广泛使用。
各类禽肉中普遍检出各类兽药和抗生素的残留,主要包括有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青霉素、氯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等。
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加工中也普遍存在着农药残留的状况。
目前用于农药、兽药和抗生素残留检测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化学技术、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和ELISA等。
生物化学方法作为传统方法一直起到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现在食品生产加工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飞跃发展,该技术暴露出了明显的过程复杂、速度慢和精确度低的缺点;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较高,但存在前处理过程复杂、速度慢、仪器化程度高等不足;微生物法简便,但灵敏度和特异性低;ELISA特异性高,检测限低,但检测组分单一,不适合多组分同时检测。
而基于竞争免疫反应原理的蛋白质芯片测定方法相对于以上各种方法具有高通量、并行性、多组分同时测定、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诸多优点。
北京博奥生物芯片公司已开发基于免疫原理的蛋白质芯片和配套的样品制备扫描和检测装置,可用于重点兽药残留的检测[5]。
军事医学科学院已成功地制作了检测农药阿特拉津半抗原的蛋白质芯片和检测罂粟碱的蛋白质芯片,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01 g/mL和0.01μg/mL[6]。
左鹏采用蛋白芯片的方法检测食品中的氯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残留,充分体现出了该方法快速、高通量、并行性等特点[7]。
2.22 食品中污染病原菌和生物毒素的检测食品卫生检验中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测一直都是重点。
由于不同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且复杂,带来了检测的困难,用单一的生物化学方法或ELISA检测都有着检测种类单一、处理复杂的缺点,特别是在遇到突发的罕见微生物污染时,传统的检测方法这些缺点体现的很明显。
而蛋白芯片以其高精度、高通量、快速的特点几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常见的的微生物都检测出来.生物毒素和致病微生物蛋白芯片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原理进行检测的。
该类蛋白质芯片所固定的配基是单克隆抗体,因此,制备芯片的原料就是可以是所有可能的致病菌(甚至包括其不同种、菌株)所分泌的特定毒素或其保守基因表的蛋白。
用事先实验设计、验证好的单克隆抗体按一定规律点印在芯片上制作蛋白质芯片,就可以制成需要的蛋白质芯片。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利用蛋白芯片进行检测时,样品也可以是未经提纯的样品液,但由于样品中存在的其它物质的影响,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在对样品进行适当必要的提取、纯化等预处理是必要的。
2.23转基因食品的检测蛋白质芯片通过设计不同的探针阵列、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可使该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特点,是转基因食品检测的方向。
转基因食品蛋白质芯片可以将待检的蛋白质固定于玻片上制成检测芯片,可以对一个基因的信号通路上下游蛋白同时进行分析,为研究新的蛋白对人体免疫系统影响机理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通过分析确定该类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非常适合于转基因作物及加工品检测,使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2.3蛋白质芯片技术在传染病检测中的应用相比细菌引起的传染病而言,病毒性传染病具有更大的威胁。
由于病毒病没有特效药进行治疗,因此,病毒性传染病的早期确诊对于人或动物的及时治疗及相应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
2.31 对SARS的检测SARS ,即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类传染病,曾在2003年给世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Zhu H等[8]用酵母表达系统表达SARS病毒的全基因组,用表达产物制作蛋白芯片进行SARS的诊断,发现所表达的SARS病毒的N蛋白的C末端及N蛋白的全长作为诊断抗原时,有很高的反应性,该片段富含一段短的赖氨酸序列,是SARSV所独有的,显示出很高的抗原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