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在不同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aCl和KNO3分别加入100 g水中,实验情况记录于下表中,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能力一定大于NaClB.40 ℃时Na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KNO3的溶解度C.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 ℃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 < KNO3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 ℃后,溶液的浓度:NaCl > KNO3【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最多溶解31.6gKNO3,即此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是36g,KNO3的溶解度是31.6g,此温度下KNO3的溶解能力较小,选项A错误;B、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在100 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但由于不能确定是否饱和,故无法判断40℃时NaCl与KNO3的溶解度的大小,选项B错误;C、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NaCl36g>KNO331.6g,选项C错误;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溶解均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等于实验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40℃时,在100 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可知溶液的浓度是NaCl>KNO3,选项D正确。
故选D。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答案】B【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题中未加单位,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的溶解度B.t1℃时,在50g水里加入5gKN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6 C.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必须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分别将t1℃时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t2℃时,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NaNO3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 没有指明温度范围,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的溶解度,说法错误;B. t1℃时,硝酸钾的溶剂给杜是20g,在50g水里加入5gKN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5g:50g=1:10,故错误;C.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错误;D. 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硝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加热至t2℃时,溶液质量分数不变,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小于NaNO3溶液,故正确;故选D。
4.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6.036.336.637.037.3KNO331.645.863.985.5110Ca(OH)20.170.150.130.120.11分析上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C.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D.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种类有关【答案】D【解析】【详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正确;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选项正确;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在同一温度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得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选项正确;D、由题意可知,表中的数据是不同物质在水中的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溶剂相同,得不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关系,选项错误,故选D。
5.在0 ℃时,配成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如图所示。
将烧杯中的水持续升温,固体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Ⅱ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等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随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减低,甲的固体析出,A错误;起始时甲和乙均为饱和溶液,但溶解度一定不同,在t℃时,甲乙的固体质量一样,表示溶解的质量分数不同,故溶解度不相等,B错误;甲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则升温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C错误;由图可知,乙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D正确。
故选D。
6.下列有关溶解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40℃时,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m(乙)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将完全溶解,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g200g100%=20%,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m(乙),故C错误,符合题意;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解度增大,所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或乙溶液变为饱和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没有温度限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A错;B、由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小,故B错;C、降温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变小,所以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没法比较含溶质质量的大小.故D错.故选C.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8.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B.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仍然是饱和溶液C.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D.若0℃时,Y的溶解度为20g,此温度下Y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6.7%【答案】B【分析】【详解】A、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正确,因为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仍然是饱和溶液错误,X、Y的溶解的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属于不饱和溶液,Z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是饱和溶液,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若0℃时,Y的溶解度为20g,此温度下Y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20g120g×100%≈16.7%,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
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B.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答案】C【解析】【分析】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详解】A、t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不正确;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不正确;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到t2℃时,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相等,故D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温到t 1℃时,甲、乙析出的晶体质量不能确定,故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100%100g+ 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B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C .t 2℃时,100g 乙的饱和溶液中含乙50gD .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 2℃降至t 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因此没有说明温度,溶解度也就没有意义,错误;B 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正确;C 项,由于在t 2℃时,乙的溶解度是50 g ,即在100 g 水中最多溶解50 g 乙,错误;D 项,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因此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 2℃降至t 1℃,甲析出的晶体多,错误。
故选B 。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 2℃降温至t 1℃,析出甲多B .t 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C .将甲溶液从t 2℃降温到t 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D.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答案】D【解析】【详解】A、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析出的晶体质量不仅与溶质的溶解受温度影响有关,还与被降温饱和溶液的质量有关,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的相同,则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无法判断其中溶质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C、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但选项中没指明溶液是否饱和,进而无法判断是否析出晶体,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乙的溶解的受温度影响不大,则提纯乙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选项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