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四中九年级(上)科学(化学)期中试卷2014.11考生须知:1.全卷共6页,有4大题,23小题。
满分为100分。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Ba:137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磨豆成浆 B.剪纸成花 C.焚烧垃圾 D.雕石成像2.化学概念之间具有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如图表示概念m和n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m 氧化物纯净物酸盐n 化合物单质碱混合物A.A B.B C.C D.D3.下图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pH示意图,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泡菜葡萄汁酱油牛奶食盐水鸡蛋清牙膏草木灰水A. 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C. 施用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D. 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强4. 把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Z、M的盐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表,其中“/”表示金属与盐不反应,“√”表示金属与盐能反应。
金属溶液Z的盐溶液M的盐溶液X ∕√Y ∕∕上述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M、X、Y B.M、X、Z、Y C.Z、X、M、Y D.Z、Y、X、M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O2+C高温 2CO 化合反应 B.CaCO3高温 CaO+CO2↑分解反应C.CO+CuO △ Cu+CO2置换反应 D.Ba(OH)2+2HCl = BaCl2+2H2O 复分解反应X Z R Y E 6.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在稀盐酸中:Na +、C O 32-、SO 42-B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 +、Zn 2+、Cl -C .在氯化钠溶液中:K +、Ca 2+、NO 3-D .在硫酸铵溶液中:Na +、Cu 2+、OH -7.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方案一:Cu CuO CuSO 4方案二:Cu CuSO 4 [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比较上述两个答案,你认为方案一的优点是…………………………………………( ) ①节约能源 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碳 ③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④提高铜的利用率A .②③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8.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 2(CO ) 过量O 2 点燃 B .CaO (CaCO 3) 足量蒸馏水 过滤、蒸发 C .NaCl 溶液(MgSO 4溶液) 适量BaCl 2溶液 过滤 D . FeCl 2溶液(CuCl 2溶液) 足量铁粉 过滤9.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逻辑合理的是……… ……… ………( )A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B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C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D .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用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10. 如图所示,其中X 、Y 、Z 、R 、E 分别是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 二氧化碳中的一种。
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间均能相互发生反应,已知X 和R 反应有气泡 出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是稀硫酸B. X 和Z 反应无明显现象C. R 与E 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D. E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Y11.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B .C .D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 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的气体。
于是,他们重新配制硫酸铜溶液,再次实验,又观察到 相同的现象。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 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② 完全反应后溶液呈黄色;③ 实验中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 ④ 由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Cu > Fe ;氧化铜的质量/g 0 加入氧化铜的质量/g 0 加入水的质量pH 沉淀的质量/g /g 气体的质量/g /g⑤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⑥重做实验没有任何意义。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二、简答题(本题有7小题19空格,每空格2分,共38分)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能去除抽油烟机油污的是(填“食盐”、“食醋”或“纯碱”);(2)家庭中的下列用品,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A.木质菜板 B.铜质水龙头 C.塑料垃圾桶 D.大理石地板14.高氯酸(HClO4)和亚氯酸钠(NaClO2)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其制备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器I中的生成物有HClO4、ClO2、NaHSO4、H2O,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2)反应器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SO2+4NaOH=2NaCl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15.对比、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已知H2、CO、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剂,请分析下列反应:H2 + CuO Cu + H2O 3CO + Fe2O3 2Fe + 3CO2 C + O2 CO2得出的结论是:物质(如H2、CO、C)作还原剂时,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依据上述结论,则在反应SO2+2H2S =3S +2H2O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16.已知不合格食盐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镁,为除去氯化镁,可向配制好的不合格食盐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再.17.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1)根据实验一回答:①加稀盐酸前,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②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2)实验二通过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相同.(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A.酚酞 B.CuO C.Na2CO3 D.Ba(NO3)218.混盐一般是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Ca(NO3)Cl。
漂白粉中有一种混盐CaOCl2(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已知CaOCl2中的一种酸根离子是次氯酸根离子(ClO—),则另一种酸根离子对应的酸的化学式为。
若将该混盐改写成如Ca(NO3)Cl的形式,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19.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老师告诉大家,该瓶液体是下列5种液体中的某一种:稀H2SO4、H2O、NaNO3溶液、NaOH溶液、CuSO4溶液.(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无色液体一定不是和.(2)为确定该液体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参与同学的探究活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该液体不是②另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锌粒该液体是稀H2SO4,不是NaNO3溶液【反思交流】(3)实验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12空格,每空格1分,共12分)20.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遇事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实验探究】(1)按右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
此结论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
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夜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夜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夜,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 ___。
A. Ba(OH)2溶液B. CaCl2溶液C. Ca(OH)2溶液21.某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氯化钙;猜想二: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三:.【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方案设计】方案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猜想一正确酚酞变红色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溶液至过量猜想三正确【方案评价】该同学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1)方案一能证明猜想二正确,但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2)方案二可行.但该同学在记录时未记录完整,请你帮他将方案二补充完整.【方案反思】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的理由是.【拓展与应用】实验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要想使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你认为应该进行的实验步骤是.【结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2小题,第28题7分,第29题7分,共14分)22.利用沉淀法可测定某粗盐样品的纯度(假定粗盐中的杂质全部是MgCl2).每次取1000g 样品配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测定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样品质量(g)1000 1000 1000 1000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320 640 820 900 沉淀质量(g)23.2 46.4 58 58 (1)求粗盐的纯度(写出解题过程).(2)当样品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3.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