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中节奏的教学
一首儿童歌曲由歌词和旋律结合而成。
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被称为旋律的骨骼。
疏与密的节奏对比,给旋律带来了动力和生机,所以音乐课中节奏的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
节奏的学习并不是十分复杂,可以将其大体分为四个步骤:
一。
专门学习基本节奏以及由几种基本节奏组合而成的节奏小组基本节奏主要包括:×、&s;×、×-、×·×、×·×、××·、××·、××××、⌒
3⌒×××、×××、×××。
这十一种节奏最开始可以由老师范唱或示范打击的方式直接教授给学生,由于难度上的差异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可以将他们渗透到不同的年级分别重点教学。
第二个环节是节奏组合。
老师可以将其中1—3种基本节奏自由组合成演唱曲目中最常见的2—4个小节,作为课堂扩充练习。
如果第一环节完成得不错的话,相信第二个环节应该不会
太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往往会在学习节奏组合中不自觉地在两个基本节奏之间插入休止符,从而影响每小节的实际节拍。
这一点老师要特别注意。
二。
在游戏中巩固基本节奏以及节奏组合音乐是诉诸情感的表演艺术,单纯的教授节奏学生往往不会有多大兴趣。
但如果将其融入各种游戏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还能轻轻松松完成教学任务。
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识卡,将基本节奏写在卡上,老师可以任意挑选出一张卡片,让学生识记。
也可以结合动物叫声。
××
××
│
××如小鸟
叽叽
叽叽
叽叽××
‖
×
×
│
×
×
‖叽叽
老山羊:
咩
咩
咩
咩
还可以让儿歌与节奏组合,如:×
×
│
××
×
│
××
××
│
×
—
‖身
穿
小黑
袄
尾巴
象剪
刀
只要你肯开动脑筋,单是卡片就可以作出很多文章。
三。
在歌曲中学会运用在歌曲教学中,节奏的学习不能单纯只为节奏本身,需要同特定的唱名相结合。
而最好的结合方式莫过于亲自在乐器上演奏。
一个学生可以用二胡演奏出一定节奏的旋律,另一个学生则可以用电子琴。
不管乐器是什么,演奏的总是同样的内容。
四。
在创作中熟练掌握节奏音乐这门艺术是不能缺少创作的,
一时的灵感会让你脑中突然冒出一段旋律,要把它捕捉下来,就必须知道每一个汉字都落在哪一种基本节奏的哪一个节奏点上。
在反复聆听、比较、纠正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再现学过的基本节奏,还会产生出更多的变化型节奏。
所以创作是掌握节奏的最高体现。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使得学习节奏一直没有脱离开实践,相反,还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让他们去探索、去感知、去表现、去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