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中日对比
【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中日对比
日军随八国联军侵 入中国,朝鲜沦为 日本殖民地。
中 国 日 本
1881年,唐胥铁 路通车
1894年,中日甲午 海战。 1895,中日签订 《马关条约》。
1901年,八国联军 侵华。签订《辛丑 条约》。
90年代初,日本迅速 1885年,日本实行 崛起,变为经济大国。 内阁制。 1894年,与英国签订 1889年,《日本帝 放弃过去的对日不平 国宪法》颁布 等条约。同年发动甲 午战争。
两部宪法的主要相同之处:
1.内容: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议会: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 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内阁: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
2.特点:君主绝对权力,封建主义、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颁布“明治宪法”情景
天皇睦仁
首相黑田清隆
日本与德意志
• ⑴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 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统率权; • ⑵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 ⑶议会:分为两院: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对 政府没有监督作用。
天皇 协 助 天 皇 议会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掌握军队统帅权 内阁 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服 务 于 天 皇
以“自强”为旗号,采 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 近代军事工业。 代表: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 政局…… 模式:封建衙门式的管 理 (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 义国家的制约 )
项目
日本
中国
异同
同:强大自己,反 对侵略 异:日本方面更注 重对军人精神层面 的培养,海陆兼备
军事
1、改革封建军制, 筹划海防 建立近代化军队 2、实行军国主义, 武士道精神。
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 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了 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 点的国营企业,引进缫丝、纺织等近 代设备,建立示范工厂,推广先进技 术;招聘外国专家,派留学生出国, 培养高级科技人才。 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 (国家的中央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 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 发展(殖产兴业)。
19世纪 40年代 1840 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 《南京条约》 魏源编著《海国图 志》 50年代 1856年 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 争 1858年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天 津条约》
中 国 日 本
明清之 交
德川家族 开始统治 日本, 民分四等, 闭关锁国。
世纪初,日本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1837年,大盐平 八郎起义。 日本封建社会统治 基础开始动摇。
促成了
日本与英国
国家 不同点
议会与君 内阁与议会 掌握实权 君主权力 主关系 关系 者 统而 议会权力 内阁对议 资产阶级 英国 不治 大于君主 会负责 至高无上 天皇解 日本 (神权色彩) 散议会 内阁对天 皇负责 天皇为代 表的官僚 军阀集团
1889年2月11日,即“纪元节”(今天的“建国纪念日”) 上午10点30分,明治政府在宫中正殿举行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又称《明治宪法》)颁布典礼。
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项目
日本
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 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发展 近代义务教育 向学生灌输考道、忠君爱国 等思想
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
创办新式学 堂、派遣留 学生赴西方 国家学习
异同
同:同样希望能学 习到西方国家的先 进教育理念、知识 异:日本更为注重 精神层面的培养
教育
先进国家留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德、意、日四国
.
与英、法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不同之处
和扩展阶段;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工场手工业时期。
(1)背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德意日四国的改革发生在工业革命的完成
(2)领导力量:俄德意日四国是封建帝王和封建贵族;英法两国是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 (3)方式:俄德意日四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或政治运动;英法两国通过暴 力革命。 (4)结果: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俄德意日四国由于封建帝王 和封建贵族掌握了国家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以鸦片战争为契机,日本人对英国的关心日趋强 烈。和日本一样,同样是岛国,且面积和人口亦 无大的区别,为何能以占压倒优势的海军力量和 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这一问题,自此被正式提出。 认为英国富强之根本在于君民同治的立宪制的见 解,开始出现。”
—— 山室信一 •
“泱泱东方大国败于西方英伦之夷虏” “英学”的高涨。
1853年,黑船事件。 日本国门被打开。 社会危机加剧。
19世纪 60年代 70年代
中 国 日 本
1860年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 园。清 政府与英、法签订 《北京条约》
同一时期, 洋务派开展洋务运 动。
清政府建立北洋水 师。洋务运动如火 如荼地进行着。
1860年,提出“尊 王攘夷”口号。 1863,由高杉晋作 率领的“奇兵队” 重创西方列强。同 年幕府发动政变, 尊攘派被赶出京都, 运动宣告失败
将全国划分为8个大学 区,各设1所大学,下 设32个中学区,各有1 间中学,每1中学区下 设210小学区,每一所 小学区设8所小学,总 计全国有8所公立大学, 245所中学,53760所 小学。
近代学堂的出现, 是文化教育领域中 前所未有的事物, 它们培养了一批翻 译、军事和科技人 才,在沟通近代中 西文化交流和学习 西方近代科技方面, 打开了窗口。
• 后发优势:用50年走完了西方200年的路程。 • 全面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 政府主导:岩仓使团,扶植工业,政府示范。 • 教育强国: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 95%以上的男子,90% 以上的女子都
接受过教育 )
• 独特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文明开化”、 “和魂洋才”,“帝国宪法”。 • 战争崛起:发展新经济-确立宪法-对外扩张。
1865年西南诸藩联合, 倒幕运动兴起。 1867年,“大政奉 还”。 1868年,鸟羽伏见战 争告捷。(戊辰战争) 日本进入明治时期, 1869年迁都东京
1871年,进行明治维新 改革。废除旧体制,发展 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 1873年,建立新军队。 1879年,日本吞并中国 琉球为冲绳群岛。
19世纪 80年代 20世纪初 90年代
性质:都是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由封建社会逐 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影响
不同点:
领导 阶级
日本在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地主和 资产阶级联合专政)自上而下实行改革; 俄国完全是沙皇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而进行 日本以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等方式进行,并 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项目
日本
统治者:明治天皇 民众的态度:积极、 支持 多方面改革的顺利程 度:较为顺利
中国
统治者:光绪 民众的态度:不分青红皂 白的反对 多方面改革的顺利程度: 受到阻碍
异同
异:统治者 性格差异, 社会风气, 阻碍因素
其他
西方人文思想在日本的传播
• 第一时期(1868~1877): • 英法的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及天赋人权 • 第二时期(1877~1887): • 斯宾塞进化论哲学 • 第三时期(1887~1897): • 以理想主义为中心的德意志近代哲学思想 • 受西方思想家影响,主张仿效英国实行“君民同治” 的“英学”家理论;主张实行“万民同治”的“法学” 家理论;主张“主权归一”的“德学”家理论的相继亮 相,对日本明治政治体制的形成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
对比方面
• 经济
• 军事 • 教育
• 其他
项目
日本
中国 异同
创办近 代军事 工业、 民用工 业
“殖产兴业”:发 展近代工业,兴办 工业企业。承认土 地私有,允许土地 买卖,引进西方先 进科技技术。 1871 年 ,明治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出
经济
同:创办企业, 采用西方科技 异:日本的经济 发展更为独立
• 不同的原因:
• (1)经济上:俄德意日四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资 产 • 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 (2)政治上:俄德意日四国多数存在割据状态,资产阶级需 要 • 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以发展资本主义。
• (3)俄德意日四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不如英法两国广泛和深 入。
17世纪初 30年代 1838年底 林则徐前往广东禁 烟 1839年6月 林则徐虎门销烟
内容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对 于资本主义发展没有明确的措施
总结
资 产世 阶纪 级六 革七 命十 和年 改代 革的 俄国1861年改革 19
1 8 6 1 年美 国 内战
1871年德意志统一 1870年意大利统一 1868年日明治维新
世资 界本 范主 围义 内制 确度 立在
日本近代化道路独特性 (在英、俄等国家比较中的独特性)
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 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 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 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 兵役。 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 教育。 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 “武士道”精神、效忠天 皇 的军队。
发展: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 目的与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 背景:1874年日本出兵侵 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 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 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 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 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 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 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 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 的是北洋海军。 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