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九常 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

周九常 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

周九常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周九常: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系,郑州,450015[摘要]本文认为,个人灵感知识管理、个人知识项目管理和个人学习管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个人灵感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及时管理,个人知识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创新管理,个人学习管理的重点在于针对性管理,并分别论述了三者的管理内容和相应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灵感知识管理个人知识项目管理个人学习管理[中图分类号]G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2797(2006)0120097205个人知识管理无疑是重要的,它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

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在于:一是社会中的个人存在知识管理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环境下,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关注自身的知识管理问题二是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组织知识管理,很大程度上忽略或回避了个人知识管理问题,这在理论上也是不完善的;三是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个人的知识管理问题解决好了,会为其在组织中的知识管理活动积累经验,为组织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样,组织知识管理的实施也会使个人留心知识管理问题,促进知识管理意识的增强,把组织知识管理中某些合适的经验、方法和技术移植或变通之后利用到个人知识管理之中,这必然会提升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有利于个人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

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是相互推动、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相互关系推进的结果,必然是改善双方的知识管理效果,最终必然带来个人学习、事业上的成功以及组织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1]。

实际上,个人知识管理并不仅仅关乎个人,要想实现个人知识的充分有效的分享、利用与创新,在许多情况下就必须使管理活动超出"个人"的范畴,使个人知识管理活动与他人、与组织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要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组织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是社会中知识管理的最小单元,它有机融合于组织知识管理和社会知识管理之中。

1对相关研究的简要评述评述相关研究成果的目的在于为本文的研究寻找空白点和薄弱点,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一个合适的理由。

利用笔者就读的南开大学购买的一些数据库资源进行检索,发现国外很少有关于个人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排除重复发表的文章,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个人知识管理的文章总共有7篇(如果这一检索结果与实际不符,则可能是由所购买数据库的品种局限以及笔者的检索误差造成的)。

这其中,甘永成研究了电子学习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从知识流程的角度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7个实施方法[2]。

赖纯顺和卢泽辉从知识流程的角度重点探索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3]。

刘杰针对基层科研单位科学基金管理人员,从知识流程的角度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4]。

张洪彬和沈治宏研究了个人知识过程管理,认为它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方面[5]。

汪牧青就个人知识价值观、个人知识结构、知识运用的方法以及思考与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6]。

王江在研究隐性知识的开发时提出了个人隐性知识的开发策略(方法)[7]。

赵铭建则认为信息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8]。

(1)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一是建立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研究规范",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研究模式,即"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策略)",这一"研究规范"也体现了这些成果的研究思路。

二是对个人知识管理目的的认识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个人的知识进行管理与补充,逐步建立与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与竞争力,进而推动个人事业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是对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有计划地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吸收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持续地学习、更新、提高个人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以提升个人价值与竞争力,有效地提取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用于实际工作以获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更好地展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在所在的机构中成为知识交流的重要元素并获得更好的事业发展机遇。

"[9]四是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策略),大家比较认同的方法(策略)是:"分析学习中对知识资源的需求,选择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建立知识分类与编目准则,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维护更新,使用知识资源。

"[10](2)研究存在的问题。

归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行业的研究人员基于自身业务领域与知识背景,其着眼点与侧重点有所不同,造成了在个人知识管理概念含义的理解上有一定程度的歧义性。

二是这些文章的研究视角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从知识流程管理的角度入手,研究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研究视角上的单一性造成了研究视野的狭窄性,使一些重要的个人知识管理领域尚无人涉及或着力不够。

三是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工具)受到了关注,但是对其作用效果的认识却很不一致,因此所提出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法中对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工具)的强调程度有明显差别。

四是由于知识流程的研究视角,对个人知识管理流程的各个具体环节的研究显得面面俱到,但重点却不突出。

五是由于不约而同地"遵循"同一"研究规范",造成这些研究成果的内容体系一定程度上的同构性和雷同性。

2本文的意图和目标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如果只强调过程管理,往往显得过于抽象,会让人无所是从;如果还遵从上述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规范",就难以有所突破和创新。

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本文将重点探索以下三个方面的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灵感知识管理、个人知识项目管理和个人学习管理。

以它们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的理论依据在于:首先,学习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意味着进步,学习为个人发展打下知识基础,因而对个人学习管理不可不加以关注。

其次,个人知识项目与个人事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项目承担得多,完成得好,创新度高,个人的社会贡献就大,因此个人知识项目管理就应当受到重视。

再次,个人灵感类知识是个人隐性知识中最活跃、最新颖及最有价值的一类,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常常为人们所忽略,因此个人灵感知识管理需要重点对待。

本文一反上述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知识流程路向,超越其既有研究模式和"研究规范"的樊篱,依据"重要性"从横向加以关照,目的在于指出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新的关注点和可操作的方法。

3个人灵感知识的及时管理灵感知识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隐性知识,具有不稳定、不成熟、易消逝和潜在价值大等特点,为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管理。

鉴于个人灵感知识的上述特点,笔者把个人灵感知识管理的重点定位于及时管理。

个人灵感知识管理是个人隐性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个人隐性知识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但可惜的是,笔者至今还没有明确地发现人们对它的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需要养成一种灵感知识及时管理的好习惯。

第一步,当自己头脑中迸发出创造性思想,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灵感突然袭来,新奇的念头(有时甚至是古怪的念头)出现时,一定要加以珍惜,不可错过,不能任其消逝,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使其清晰化、显明化,不管此时的这些思想、智慧火花、灵感、念头是否有用,都要及时记录下来,为以后可能的转化利用创造条件。

这些偶发性的灵感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进行及时的记录和管理,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对自己灵感知识的漠视和不负责任的思想与行为,都会对个人灵感知识的转化和利用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与损害。

第二步,要围绕这些新出现的灵感知识原料或灵感知识半成品,进行深思,看看这些知识原料或知识半成品为何会在头脑中闪现,是受到了何种事物、现象或者知识元素的刺激,与什么事物相关,与什么现象相关,与什么过程相关,与什么人相关,与哪个特定地方相关;再看看其相关性程度有多大。

这是横向的关联性思索。

然后还有纵向的关联性思索,看看这些知识原料或知识半成品与头脑中原来积累的哪部分知识相关,能否被纳入到大脑知识体系中去,如果能,这些知识原料或半成品将在大脑的总体知识结构中处于什么位置,它对大脑的总体知识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有没有改善大脑的知识结构,有无可能会进一步激发出新的灵感或智慧,等等。

第三步,要利用文献资料对这些知识原料或半成品进行查证,看看这些知识原料或知识半成品能否被纳入到自己所积累起来的显性化知识体系中去,如果能,则分析其处于什么位置,有无出现知识互补或知识相互冲突之处,原因何在,等等。

这其实是做知识之间的相互佐证的工作,看看这些新出现的灵感知识的正确性、准确性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第四步,围绕这些知识原料或半成品与感兴趣或需要的人进行交流(交流的对象要经过认真的选择),不是一般的交流,而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交流中一定要使这些灵感知识作为交流的主题。

交流的方式和途径当然有很多,但总可以归结为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其中直接交流中的面对面交流、座谈会或讨论会式的交流、知识沙龙式的交流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值得尝试。

通过交流,会激发出新的知识,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

当然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选择网上在线交流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或接近当面交流的效果,并且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扩展交流的范围,加上交流大胆,往往会获得出人意料的结果。

也可以选择其它的交流的方式,比如传统书信的方式,电话交流的方式,等等。

不管选择哪种交流方式,一定要做好交流的准备工作,让参与人员充分了解要讨论的主题,并让参与人员明白讨论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好交流的进程,防止或避免交流过程中偏离主题的情况出现,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第五步,进行知识评估,看看新产生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有什么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应用前景如何,可以被纳入哪种正式的知识门类或知识体系之中。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大致就可以对灵感知识进行及时的转化管理,使其在可能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应用。

4个人知识项目的创新管理个人知识项目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组织知识项目管理,因为项目常常来源于组织的委托,并且项目的经费使用、过程控制、成果鉴定和评奖活动都要由组织来执行,但知识项目最终还是由项目组中的个人来分担,因此,笔者在此强调的是个人对自己承担的知识项目的管理责任与义务。

个人知识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创新管理,因为创新是知识项目的灵魂,是知识项目的核心价值所在。

所谓知识项目的创新管理,以笔者的理解,就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项目管理,通过这种创新管理,努力使个人知识项目所产生的知识成果,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其中',新'的涵义是知识产权意义的新,即在原理、结构、功能、性质、方法、过程等方面有显著性变化,不是时间意义或地理意义的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