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服务性行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涉及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银行会计工作是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讨论了关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内外因,并提出防范风险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外因;防范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扩大化。
从当今我国金融系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大多数与执行会计制度不严,内控制度不全,会计监督乏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式的重要环节。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
银行经营活动的运作过程,与银行会计十分密切,几乎每笔业务都需要通过银行会计进行核算与操作。
银行会计风险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由于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力,制度本身不完善,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人员素质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使银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其
主要表现在:
(一)会计制度风险
会计制度风险是指银行会计制度不健全可能带来的银行会计风险。
一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金融行业创新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会计制度及规定相对滞后而会计业务先行的局面,致使金融创新给会计带来一定的风险;二是现有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不完善,也会产生会计风险。
(二)会计监督风险
会计监督风险就是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
但是目前金融会计监督相对软弱,一些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只求存款数量和业绩,不讲存款结构,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相互攀比增加费用开支,这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经营,会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无法体现,而这种经营亏损的潜在风险正在进一步的加剧。
(三)会计核算风险
银行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
银行会计工作是银行正常营运所不可或缺的职能。
如果会计核算方法不妥、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够高,就非常容易发生风险。
(四)票据结算风险
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也给银行带来了许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开户风险。
是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证明开户,然后利用银行信誉进行诈骗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2.出售票据与结算凭证的风险。
有些开户单位购买票据
和结算凭证后,缺乏对其管理和控制,从而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利用这些票据或凭证进行诈骗,从而是银行的潜在风险增加。
3.结算业务操作风险。
主要指银行违规受理票据、违规
签发空头支票、违规开立远期信用证、违规承兑和贴现商业汇票以及违规处理结算业务等而增加的银行风险。
4.岗位设置风险。
是指一些银行会计结算岗位设置不当,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缺乏有效地内部牵制,而增加的潜在风险。
5.支付清算风险。
支付清算系统的安全性出现问题而给
银行带来的风险。
(五)会计电算化风险
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推广,银行的诸多业务都通过上机操作完成,但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进行盗窃、贪污、诈骗、挪用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高科技犯罪案例也层出不穷。
这类风险一方面源于银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有些银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落实上还不到位,极易为金融犯罪提供条件,并造成很大的风险。
具体表现为:
1.设计风险,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系统软件性能不完善,
硬件质量不可靠,软件内控制度不够严密而形成的风险。
2.管理风险,由于计算机系统有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而形成的风险。
3.计算机犯罪风险,计算机犯罪的主要形式是利用计算机进行非法转账、变更数字、窃密、破坏以及盗用等手段造成的风险。
三、针对银行会计风险采取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会计要加强内控措施
1.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并实施本系统的会计业务规范,会计业务规范应当覆盖会计业务的所有环节;各级经营机构应当保证统一的会计业务规范在本系统得到实施。
2.商业银行会计岗位设置。
商业银行会计岗位设置应当实行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操作会计业务全过程。
3.商业银行应当对会计账务处理的全过程实行监督,会计账务应当做到账账,账据,账款,账实,账表及内外账的相符;凡账务核实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权限进行纠正或报上级机构处理。
4.商业银行应当做到会计记录,账务处理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严禁伪造、编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严禁提供虚假会计报表。
5.实行会计人员从业管理制度。
6.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二)健全会计监督检查机制
目前,我国多数银行会计部门仍停留在简单的核算型上,忽视会计的监督职能,将会计理解为依附于业务和财务活动的核算工具,至于对资金运转状况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分析反馈机制等工作更是与经营要求相去甚远,这是银行会计部门管理上一个严重的薄弱环节。
因此,需要做到:
1.建立一支精干的会计检查队伍,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检
查制度,充实会计检查人员,改变会计检查方式,会计检查要抓重点。
2.充分发挥事后监督的作用。
会计事后监督就是通过会
计人员经办的会计业务进行实际监督,揭露和发现、发现会计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的隐患和会计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保证各项会计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3.健全总会计坐班制度,总会计要真正起到监控的作用。
(三)提高银行人员的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一定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致力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除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通过这些人才,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从加强人员素质角度来防范银行会计风险。
(四)提高商业银行自身效率
目前企业电子银行的银行创新行服务还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商业银行要在研究提高风险防范技术的同时,积极开通企业电子银行的创新行产品。
(五)为了更好地应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需做好以下工作:
1. 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针对新会计准则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表内确认和计量的要求,商业银行要尽快提高对金融风险进行确认、计量和分析的技术,尤其要提高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2.重新研究监管资本的计量口径。
银行监管部门要重新研究监管资本的计量口径,改变目前基于新会计准则得出的会计资本与基于巴塞尔委员会规定得出的监管资本在数额上存在差异的状况。
3.强化监管协调。
新会计准则规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部分业务时,需要对未实现的损益进行确认,这将与税务部门据实纳税的做法存在一定矛盾,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税收负担。
4.加强人员培训。
银行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应该举办一系列以新会计准则为主题的培训,使银行监管人员尽快适应新会计准则给商业银行报表带来的重大变化。
以上就当前金融形式下商业银行会计存在的风险所表
现的形式和导致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
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防范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相应对策。
银行会计活动与银行业务活动是同步进行、统一完成的经济行为,银行会计直接参与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
因此,银行会计工作是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梁保祥.银行管理会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7:382-402.
[2] 蒋建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稽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103-109.
[3] 赵丽梅.浅议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
财会研究,2009 (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