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基础知识: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
元老院。
公民大会。
执政官。
保民官。
元首制。
《十二铜表法》。
《查士丁尼法典》。
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1)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是本课的重点。
罗马建国之后,经历了君主制到贵族共和制的转变。
并且实行了几百年贵族共和制度。
那么,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它是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的。
就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2)古罗马的法律是本课的重点。
古罗马留给我们后人的一项最重要的遗产就是它的法律制度。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法典》为总结的古罗马的法律是古罗马留给人类的丰富遗产。
在古罗马的这些成文法律中所规定的一些法律的基本原则。
古罗马在执行法律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基本做法。
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使用着。
2.难点分析:共和制向帝制的转化是难点。
古罗马由君主制向共和制转变之后,经历了几百年。
但是共和制崩溃了,取代它的是帝制。
也就是说从民主走向了专制,为什么古罗马会由共和制过度到帝制呢?古罗马在共和制的开始时期,只是一个蕞尔小邦。
而到它实行帝制的时候,却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把地中海当作自己内湖的庞大国家。
这是否和它的制度的转化有某种联系呢?等等问题都是要向学生解释清楚的。
而这些问题又恰恰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内容。
能力培养:1.通过对比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和古希腊的贵族制。
培养学生对类似历史现象的横向对比能力。
从而使同学们对历史的横向宽度和纵向跨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构建自己关于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
2.通过对古罗马法律的学习,对比今天的某些法律制度。
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我们今天一些仍在使用着的法律制度,在千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着了。
思想认识:通过对古罗马法律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着的一些制度,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并被使用着了。
所以学习历史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历史有借鉴作用。
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历史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雅典的民主政治。
了解了古希腊人给人类留下的一项非常好的遗产。
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就是雅典的民主制度。
同时,还有一项就是古罗马留给我们的遗产。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那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古罗马的政制和法律。
讲授新课:教师:学习古罗马的政体和法律,我们就要先学习古罗马的产生历史。
首先,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罗马城的产生历史。
罗马城起源于“母狼与婴儿”的典故。
传说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人在意大利中部一个名叫“拉丁姆”的地方建了一座城市,并成为这里的国王。
当王位传到努米托尔时发生内讧,他的弟弟阿慕略下令杀死了努米托尔的儿子,并把他的女儿西尔维娅列为侍奉灶神的圣女。
依据规定,灶神的女祭司是不能结婚的,但是由于天神的安排,西尔维娅与战神玛斯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阿慕略得知此事,下令把这对双胞胎投入台伯河溺死。
出于神意,这兄弟俩被冲上了岸,被一只母狼用奶水养活。
后来,这对双胞胎兄弟被路过的牧羊人收养,分别取名为“罗慕路斯”和“雷莫斯”。
兄弟俩长大后,重新夺回了王位,并在台伯河边建了一座新城。
罗慕路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
罗马建城之初,只是一个蕞尔小邦,实行君主制。
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人推翻了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实行贵族共和制。
那么,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度是怎样的一种制度?它的政权都是由哪些机构组成的?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比有哪些自己的特点?学生:阅读教材,自己作答。
教师:罗马共和制主要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执政官是共和国的最高官职,共两名,两人权力相等,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为避免独断专行,一切政令必须经两人同意方可执行。
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全体成员皆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公民大会是平民可参加的会议,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拟订的提案。
罗马的贵族共和制主要权力主要掌握在贵族手中,而雅典的民主制度权力主要掌握在公民手中。
这是两个制度的最大区别。
为了改变贵族自己掌握权力的这种状况,平民与贵族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了一切国家权力。
于是,平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与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政治斗争,迫使贵族不断的让步,最终允许他们选举自己的官员,以监督政府行为,于是保民官出现了。
所谓的保民官,指的是罗马平民自己选举出来代表他们利益的人。
他们有权否决元老院提出的任何提案,否决元老院的任何政策等等。
保民官原为两名,后来增至六名以至10名,有权否决元老院的决议。
他们的身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伤害他们的人,都要处以死刑。
当然,他们也要力求为平民说话、办事,在任职期间不得离开罗马城一天以上,家门必须时刻开放,以便平民能够随时找他反映情况。
这样,罗马贵族和平民的利益达到了平衡。
政治稳定的罗马很快向外扩张了。
很快,随着罗马的积极扩张,经过几百年的鲸吞蚕食,最终成为地中海霸主,到共和国末期,共和政体的基本原则以被废弃,罗马从共和制走向了帝制。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罗马领土很少的时候是共和制度,而成为大的国家的时候就走向了帝制了呢?请同学们自己看教材的小字部分,分析罗马有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化过程。
得出上题的答案。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所学习的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来组织答案。
教师:总结:当罗马由一个蕞尔小邦发展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的国家的时候,就需要对它新征服的领地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种殖民式的征服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作为其支柱。
作为镇守于各个新征服的领地的将军们就拥有了很大的权力。
到了公元前2世纪后半叶,共和国内部的矛盾重重,奴隶起义不断,这就沉重的打击的罗马的奴隶主阶级。
公元前107年,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实行军事改革,为后来的军阀制度和军事独裁奠定了基础。
如上所说,当那些镇守被征服土地的将军们经过马略改革将军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时,军阀产生了。
共和国的贵族长老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试图消灭这些军阀,让他们都归中央政府掌管。
于是,就寄托与出现一个强力的执政官。
这样,军事独裁统治就出现了。
在罗马,苏拉、恺撒相继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维护旧制度的元老们刺杀了独裁者恺撒,但是,帝制的形成已经不可抵挡。
最后,屋大维建立了元首制,罗马实际上进入了帝国时期。
共和制完成了其向帝制的转化。
那么,什么是元首制呢?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课本上有很详细的介绍。
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文掌握这些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公元前27年,屋大维正式建立了个人独裁统治,因其采用“元首”称号,故其制度被称为元首制。
所谓元首制,实质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受元首控制。
奥古斯都集军政、司法、宗教等大权于一身。
自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进入到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彻底抛弃共和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教师:古罗马由共和国到帝国经历里很长的时间。
由于在共和国时期平民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与贵族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贵族被迫制定了一部成文法来规定各个方面人民应该遵从的规范。
从此,罗马的任何制度都是通过法律来固定下来的。
并由法律保证其实施的。
所以我们学习古罗马,它的法律是我们要掌握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关于法律的内容。
教师:古罗马共和国的诞生促进了法律的制定。
在平民的强烈要求和长期斗争下,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它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维护贵族利益。
尽管《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纂仍是平民的胜利。
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
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在后世的漫长岁月中,它虽经过多次修订,但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而《查士丁尼法典》则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查士丁尼法典》是查士丁尼皇帝在世时完成的。
共有四部法典组成。
即:《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这部法典又被成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教师:《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它保留了罗马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成为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的蓝本。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课堂小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古罗马的政体和法律。
古罗马由一个蕞尔小邦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之后,就逐步的抛弃了自己的贵族共和制度,转而实行帝制。
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罗马利用法律的形式来治理国家。
于是,最完备的成文法出现了,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古罗马的法律,为我们今天的法律制定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比如律师制度,陪审团制度等等。
总之,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
课堂习题:思考题:为什么古罗马是蕞尔小邦时能够实行贵族共和制而领土的扩大使它的帝制瓦解了,成为帝国了呢?结合古希腊和古中国的政治制度,来分析原因。
课后课:板书设计:第七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从共和国到帝国1 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度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保民官2 帝国的建立(前27年)(1)元首制(2)帝制的确立(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皇帝二罗马的法律1 《十二铜表法》内容作用2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组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