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跆拳道教案

第二章跆拳道教案

第二章跆拳道技术内容提要:l 跆拳道品势(太极一章)l 跆拳道的使用部位、基本步型和防御受型。

使用部位包括,拳、掌、贯手、手臂、肘、膝和脚;基本步型有,并立步、开立步、马步、弓步、三七步、虚步、屈立步和交叉步;基本防御手型有,防上段(上挡)、防中段(中挡)和防下段(下挡)。

l 跆拳道基本技术。

包括允许的技术和攻击的部位、实战姿势、步法、主要进攻技术、基本防守技术、基本防守反击技术、基迎击技术、假动作技术和组合技术。

第一节跆拳道使用部位、基本步型和防御手型使用部位、基本手型和防御手型,主要是用在跆拳道品势练习中。

因竞技跆拳道比赛的规则限制,所以很多使用部位、手型,在对抗比赛中是不能使用的。

一、使用部位:跆拳道使用部位有,拳、掌、贯手、手臂、肘、膝和脚。

(一)拳:根据握法和使用部位的不同,拳基本可分为正拳、反拳和平拳。

1.正拳:先将拇指以外的四指伸直并拢,然后四指向内折叠弯曲,拇指弯曲贴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握拳完成。

使用部位是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

2.反拳:反拳的握法与正拳相同。

使用部位是食指和中指关节根部的突出部分。

3.锤拳:锤拳的握法与正拳相同。

使用部位是小指同侧拳的肌肉部位。

4.平拳:先将拇指以外的四指伸直并拢,然后四指向内折叠弯曲,四指尖紧贴于指根处,拇指弯曲紧贴于食指一侧。

使用部位主要为中指第二指关节,食指和无名指为辅助。

5.中指拳:先握好正拳,然后突出中指。

使用部位为食指突出部位。

(二)掌1.手刀:将拇指以外的四指伸直,中指稍微弯曲,拇指弯曲紧贴食指。

使用部位小指一侧掌外沿。

2.背刀:握法与手刀基本相同,但是,拇指尽量向小指出弯曲。

使用部位是食指一侧。

3.底掌:握法与手刀基本相同,手掌微向后仰。

使用部位是手掌底部。

4.熊掌:握法基本与手刀相同,拇指尽量打开。

使用部位是虎口。

(三)贯手1. 四指贯手:握法与手刀基本相同,但拇指更紧贴内侧,中指微微弯曲,使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尽量长度相同。

使用部位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前端。

2.一指贯手:伸直食指,其它手指弯曲握紧。

使用部位是食指指端。

3.二指贯手:拇指、无名指和小指弯曲握紧,将食指和中指分开伸直。

使用部位是食指和中指指端。

(四)手臂:使用部位为手臂的内外侧和整个腕部。

主要用于防守。

(五)、肘:手臂折叠,突出肘部。

使用部位是肘尖部。

主要用于近距离攻击。

(六)、膝:大小腿折叠,突出膝部。

使用部位是膝部。

主要用于近距离攻击。

(七)、脚1.脚尖:脚五趾上勾,脚碗伸直。

使用脚趾前下部攻击。

2.脚背:使用部位为脚的正面部位。

主要用于前踢、横踢、旋风踢和双飞踢等。

3.脚底:使用部位是脚底中前部位。

主要用于下踢和后旋踢等。

4.脚刀:使用部位是脚外沿。

主要用于侧踢等腿法。

5.脚跟:使用部位为脚跟部。

主要用于后踢等腿法。

二、跆拳道基本步型跆拳道基本步型有,并立步、开立步、马步、弓步、三七步、虚步、屈立步和交叉步。

(一)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握拳(或自然伸直)置于身体两侧。

(二)开立步: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分开,距离与肩同宽,双脚外展22.5。

角,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握拳(或自然伸直)置于身体两侧。

(三)马步:两脚分开,距离略大于肩,双脚平行,挺胸收臀,膝关节微屈,身体重心落在两腿中央。

(四)弓步:前后脚开立,距离大于自己两个肩的距离,身体正向前方,前脚正对前方,前腿膝关节弯曲,膝关节投影不过踝关节,后腿伸直,后脚外展45。

角,前后脚不能在同一条线上,后脚内侧和前脚内侧大约有一拳到两拳的距离,挺胸抬头,重心在两腿之间。

(五)三七步:又称半马步,在马步站立方法的基础上,身体向外侧旋转45。

角,前脚正对前方,后脚和前脚垂直成,70%身体重心落在后脚,挺胸抬头。

(六)虚步:两脚间距离约同于肩,后腿稍微弯曲,后脚外展90。

角,前腿弯曲,脚尖点地,脚跟提起,两个膝关节稍微里扣,身体重心完全落在后脚上,挺胸抬头。

(七)屈立步:身体直立,正对前方,两脚前后站立,前后脚之间的距离约半个肩的距离,前脚正对前方,后脚外展45。

角,大部分身体重心落在后脚。

(八)交叉步:两腿稍微弯曲交叉站立,后脚脚跟提起。

三、跆拳道基本防御手型:跆拳道基本防御手型有,防上段(上挡)、防中段(中挡)和防下段(下挡)。

(一)防上段(上挡):上段防御的方法,大多数采用一手握拳自腰间旋转举向额部前方,使拳背向自己颜面,置于额部中央前方,手腕距额部约一拳距离(图27-1-29),肘关节角度越100。

角,用手腕外侧防守自上而下的攻击。

(二)防中段(中挡)1.手臂(或手腕)防:一手握拳从外侧向内侧或从内侧向外侧格挡至胸前,肘关节约成90。

角,拳心正对自己或背向自己,用手腕和前臂的内侧或外侧防守对中段部位的攻击。

2.手刀防:手握成手刀,于胸前自内侧向外侧截击来自对方的进攻。

(三)防下段(下挡)1.手臂(或手腕)防:一手握拳,自腰间先举至对侧肩部,然后下挡至腹部前方或侧方,拳心向里,手腕正对腹部中央或腹部侧方,用手腕外侧防守对下段的攻击。

2.十字防:两手握拳,自腰间十字交叉,截击至自己的腹部下方,防守对下段的攻击。

第二节跆拳道品势跆拳道品势,也就是跆拳道的套路,它将跆拳道的基本功、基本进攻技术、基本防守技术等编排在一起,是跆拳道修习者必须练习和掌握的,也是升级、升段必须考试的内容。

跆拳道品势有太极(一至八章八个套路)、高丽、金刚、太白、平原、十进、地跆、天拳、汉水和一如等套路。

现只介绍太极一章。

太极八个套路,是十级至一级跆拳道修习者练习和应该掌握的品势。

太极源于我国《周易》,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太极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

太极生八卦,八卦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太极品势就是运用太极学说而组成了动作套路。

太极的八个套路的演练路线和动作风格都是根据八卦演变而来的。

太极一章至太极八章(略)第三节跆拳道基本技术此部分主要介绍的是跆拳道比赛中使用的技术。

一、允许的技术和攻击的部位(一)允许的技术1.拳的技术:使用拳的技术须紧握拳,使用正面的食指和中指部分击打。

2.脚的技术:使用脚的技术须用踝关节以下脚的部位击打。

(二)允许攻击的部位1.躯干:可用拳或脚的技术攻击攻击躯干被护具包裹的部分,但背部没有被护具保护的部位禁止攻击。

2.面部:从两耳向前的头颈的前部,只允许用脚的技术攻击。

二、跆拳道实战姿势:跆拳道的实战姿势,是即有利于进攻又有利于防守的最佳实战姿势。

左脚在前称左势,右脚在前称右势。

本教材均以左势为例。

具体做法,两脚前后站立,距离略宽于肩,前脚尖内扣45。

角,后脚跟稍微抬起,后脚与前脚内侧约有一拳距离,膝关节微屈,重心落在两腿中央;上身自然直立45。

角斜向侧前方,双手握拳,拳心相对,两臂弯曲置于胸前;头部直立向前,目视前方。

·正:身体自然,肌肉放松;两膝关节松而不懈,富有弹性;心无杂念。

·误:肌肉僵硬,全身紧张;重心偏前或偏后,不利于启动;膝关节不弯曲,缺乏弹性。

与对手相关的站立,有开式站立和闭式站立。

开式站立指,左势对右势,右势对左势(图27-2-2);闭式站立指,左势对左势,右势对右势。

三、跆拳道步法步法是根据对方的姿势、位置、距离变化,为摆脱对方的攻击范围,进行反击,或将对方逼进攻击范围,对其进行有效的攻击而采用的脚步移动方法。

可分为前进步、后退步、上步、撤步、侧移步、弧形步、组合步等。

(一)前进步根据比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前进步有三种,前后脚同时向前移动;前脚先向前移动一小步的同时,后脚立即向前跟进一小步,还原成实战姿势;后脚先向前移动一小步的同时,前脚立即向前移动一小步,还原成实战姿势。

(二)后退步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后退步有三种,前后脚同时向后移动;后脚先向后移动一小步的同时,前脚立即向后移动一小步,还原成实战姿势;前脚先向后移动一小步的同时,后脚立即向后移动一小步,还原成实战姿势。

(三)上步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上步的具体做法是,以前脚掌为轴,后脚迅速向前上一步,由左势实战姿势立即变成右势实战姿势。

(四)撤步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撤步的具体做法是,以后脚掌为轴,前脚迅速向后撤一步,由左势实战姿势立即变成右势实战姿势。

(五)侧移步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侧移步有左移步和右移步二种。

左移步具体做法是,前脚先向左水平移动一小步,后脚再立即向左水平移动一小步,迅速还原成实战姿势;右移步具体做法是,后脚先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步,前脚再立即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步,迅速还原成实战姿势。

(六)弧形步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弧形步有左环绕步和右环绕步。

左环绕步具体做法是,以前脚掌为轴,身体向左旋转90。

角,后脚迅速随身体移动到实战姿势;右环绕步具体做法是,身体向右旋转90。

角,后脚迅速随身体移动到实战姿势。

(七)组合步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以战胜对手为目的的,把各种基本步法有针对性地相互组合。

四、跆拳道主要进攻技术跆拳道主要进攻技术,是跆拳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前踢、侧踢、横踢(抡踢)、下踢(劈腿)、后踢、推踢、后旋踢、钩踢(摆踢)、拳击打和跳踢等。

(一)前踢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腿屈膝提起,送髋、顶髋,小腿快速向前踢出并迅速放松弹回,脚落下,还原成实战姿势,用前脚掌或脚背攻击目标。

·正:膝关节夹紧,小腿放松、有弹性;髋往前送,小腿回收与前踢的速度一样快。

·误:直腿踢,小腿与大腿不折叠,膝关节不夹紧,转髋。

(二)侧踢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腿屈膝提起;支撑脚以脚掌为轴外旋180。

角,躯干同时扭转,后脚快速向前方直线踢出,此时头、躯干和攻击腿在一个平面内,用脚跟或脚刀攻击目标。

(此技术示范为右势实战姿势站立)·正:提膝时,大小腿、膝关节夹紧;头、躯干和攻击腿在一个平面内;直线踢出、直线收回。

·误:大小腿折叠不够;头、躯干和攻击腿不成直线,伸展不够;缺乏弹性,不收腿。

(三)横踢(也称“抡踢”)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腿屈膝提起,支撑脚以脚掌为轴外旋180。

角,躯干同时扭转,将小腿快速向前踢出,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用脚背攻击目标。

·正:膝关节夹紧,向前提膝,尽量走直线;支撑脚外旋180。

角;髋关节往前顺,身体与大小腿成直线;击打的力点在正脚背;踝关节放松,击打的感觉:“面团、鞭梢”。

·误:提膝时,膝关节不夹紧,大小腿折叠不够;外摆的弧形太大;身体后仰,重心在后,踝关节不放松,脚内侧击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