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33(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甲在化肥中掺入泥土,销售金额达20万元,但并未对相关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对甲的行为( )A.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B.只能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C.只能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D.因未造成严重后果,应认定为无罪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如果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例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金融诈骗类犯罪包含了诈骗行为的话,则按照其他罪名定罪,不再认定为诈骗罪。
A选项错误。
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
甲生产、销售的对象是化肥,不属于药品,自然不属于假药,B选项错误。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有四种表现形式:掺杂、掺假,指行为人在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掺入杂物或假的物品;以假充真,指行为人以不具有某种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以次充好,指行为人以次品冒充正品、优质品的行为;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指行为人以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假冒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的行为。
甲在化肥中掺杂、掺假,销售数额在5万元以上,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选项正确。
只要行为人以故意的主观心态,实施了上述四种行为之一,并且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就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不需要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D选项错误。
部分考生可能会疑惑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答案是不构成。
根据《刑法》第147条规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
可以看出该罪是一个结果犯,要求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该罪。
2.甲将自己制造的青霉素冒充红霉素销售给某诊所,获利巨大。
对甲的行为( )A.只能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B.只能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C.应以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择一重罪处断√D.只能以生产、销售劣药罪定罪处罚甲的行为获利巨大,隐含的意思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因此完全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
A选项错误。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以下情形的为假药或按假药论处: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依照法律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而生产、进口,或者必须经过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变质的;被污染的;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甲以青霉素冒充红霉素,属于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符合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犯罪构成。
B 选项错误。
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销售特定种类的伪劣产品,构成生产、销售特定种类伪劣产品犯罪,同时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这属于法条竞合犯的特别处理原则,即依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断。
C选项正确。
生产、销售劣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
该罪是一个实害犯。
甲属于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而并非劣药,D选项错误。
3.关于货币犯罪,说法正确的是( )A.伪造货币后,持有、使用、运输、出售该伪造的货币的,应当数罪并罚B.伪造面额为30元的假币,不成立伪造货币罪√C.将假币赠与他人的,不成立使用假币罪D.伪造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航天纪念钞,不成立伪造货币罪行为人同时实施伪造、出售、运输、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等数种犯罪的,如果行为人出售、运输、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系其本人伪造的,按伪造货币罪一罪从重处罚;如果行为人既伪造了货币,又持有、使用、运输、出售了其他人伪造的货币,则应按伪造货币罪和有关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A选项错误。
伪造的货币,要求在外观上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可以使一般人相信是真币。
面额30元的假币,不可能使一般人相信是真币,不成立伪造货币罪,B选项正确。
使用假币罪,要求按照货币的流通方式去使用假币,赠与他人属于货币的一般流通方式,因此构成使用假币罪。
C选项错误。
伪造货币罪的对象包括伪造正在流通的货币、正在流通的境外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
因此伪造航天纪念钞成立伪造货币罪,D选项错误。
4.甲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犯罪人事先通谋,为其提供账户以转移走私所得。
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B.洗钱罪C.走私普通、物品罪√D.包庇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本罪的最大特点在于属于事后帮助犯,即本罪的犯罪故意必须产生在产生犯罪所得的犯罪既遂之后,如果既遂前形成帮助他人犯罪故意或有通谋行为的,则认定为其他罪名的共犯,不再认定为本罪。
A选项错误。
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特别罪名与一般罪名的关系,既然是特别罪名也需要符合一般罪名的本质特征,即也是事后帮助犯,甲事先与犯罪人通谋不能构成本罪。
B选项错误。
根据《刑法》第156条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
”因此甲的行为成立走私普通、物品罪。
C选项正确。
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提供虚假证明包庇,使其逃避处罚的行为。
甲没有实施提供虚假证明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因此不成立包庇罪。
D选项错误。
5.甲公司用伪造的产权证明作担保,向商业银行借款50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
后因经济不景气,导致该笔款项无法归还。
甲公司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属于民事违约B.构成贷款诈骗罪C.构成骗取贷款罪√D.构成合同诈骗罪甲公司采用欺骗的手段取得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侵犯了银行的财产和金融管理秩序,已经触犯刑法,甲既要承担民事违约责任,又要承担刑事责任,二者并不冲突。
A选项说法错误。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第一,甲公司为了经营需要骗取银行贷款,具有归还的意思,不能认定为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第二,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
综上,B选项说法错误。
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一般认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100万元以上,给银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万元以上的,可以构成本罪。
甲公司的行为完全符合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C选项说法正确。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甲公司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不成立合同诈骗罪。
D选项说法错误。
另外,需注意,法硕考试认为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贷款的,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6.甲将自己的汽车藏匿,以汽车被盗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
保险公司认为该案存有疑点,随即报警。
在掌握充分证据后,公安机关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
甲到保险公司财务室领取20万元赔偿金后,刚走到门口即被守候的多名侦查人员抓获。
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保险诈骗罪未遂√B.保险诈骗罪既遂C.保险诈骗罪预备D.合同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保险标的、虚构保险事故、夸大保险事故、故意制造保险事故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
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保险事故,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就进入了犯罪的实行阶段。
不可能构成保险诈骗罪预备,C选项错误。
保险诈骗罪的既遂要求行为人实际取得了保险赔偿金,这里甲虽然取得了理赔款,但是早已被保险公司识破,保险公司的赔款行为是为了配合公安机关,因此甲取得赔偿金与其实施的保险诈骗行为不存在因果关系,其取得的赔款,在实质上并不属于赔偿金,即甲未取得真正的保险赔偿金,不构成保险诈骗罪的既遂。
B选项错误。
甲实施了保险诈骗行为,在实行阶段,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到既遂状态,属于犯罪未遂。
甲成立保险诈骗罪未遂,A选项说法正确。
合同诈骗罪与保险诈骗罪是一般法条与特别法条的关系,如果符合特别法条的构成要件,则优先适用特别法条,因此甲的行为不再成立合同诈骗罪。
D选项说法错误。
7.某企业生产的一批外贸供货产品因外商原因无法出口,该企业采用伪造出口退税单证和签订虚假买卖合同等方法,骗取出口退税50万元(其中包括该批产品已征的产品税、增值税等税款20万元)。
对该企业行为的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合同诈骗罪处罚B.仅以逃税罪处罚C.仅以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罚D.以逃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并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该企业虽然签订虚假买卖合同,但并非是利用合同来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财物,因此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A 选项说法错误。
骗取出口退税罪,是指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该企业伪造出口退税单证和虚假买卖合同等方法,骗取出口退税30万元,完全符合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犯罪构成。
B选项错误。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行为。
该企业先缴纳税款,然后又利用骗取出口退税方式骗回已缴纳20万元税款,相当于从未缴纳税款,因此符合逃税罪的构成要件。
C选项说法错误。
根据《刑法》第204条第2款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逃税罪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骗取出口退税罪的规定处罚,并将二者数罪并罚。
D选项说法正确。
8.甲没有烟草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冒充中华香烟的劣质香烟,销售金额达50万元,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B.非法经营罪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择一重罪处罚√甲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完全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
甲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在烟草制品上使用与中华香烟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