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科技大学各专业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各专业介绍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1.通信工程专业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理论基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研究各种信息传输、存储、交换、处理、监测与显示等技术和系统,研究近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与各种媒体处理的人才。

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务面广。

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通信领域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分析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计算机通信网、宽带通信网、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技术、接入网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 技术)、ASIC 技术、EDA 技术等。

2.网络工程专业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网络工程理论与现代通信理论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研究网络规划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及网络维护的人才。

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2.务面广。

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网络的规划和组网规划、网络工程设计和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安全防护和性能分析等网络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管理和教育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TCP/IP 协议、软件技术基础宽带通信网、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网络设备原理与技术、网络系统工程、网络规划与网络管理等。

3.物联网。

资料暂缺电子工程学院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宽口径电子系统专业,是各发达国家中的热门专业之一,是四川省品牌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个性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高级技术人才。

有以下四个各具特色的培养方向:电子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信息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信息系统中图像和语音信息的采集、存贮、处理、控制、识别等技术。

遥测遥控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制导与控制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测控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工程设计与计算、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集成电路方向: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本专业口径宽,注重专业理论基础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毕业生可以到电子信息行业的厂、所、校、公司从事电子设计、研制与开发等工作;可在邮政、电信、交通、国防、航天、公安、金融、能源、电视、广播等部门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生产及教学等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电磁场与波、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DSP技术、随机信号分析、通信技术与系统、计算机通信网、微波技术基础、微波固态电路、射频电子线路、雷达原理与系统、遥测遥控原理、数字图像处理、集成电路设计、图像信号、信息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GPS与GIS技术、数字视频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

2.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专业介绍:电子信息的安全维系着国家的国防、金融、交通、商贸的安全,维系着企业和个人的安全。

电子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维护信息安全也就产生信息对抗问题及信息对抗技术。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高级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工程方面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的主要专业基础知识、信息理论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及应用的基本理论,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技术动态,具有设计开发电子信息系统的能力。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电磁场与波、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EDA 技术、DSP技术、计算机通信网、信息对抗原理、信息编码与加密、防火墙与病毒、软件技术基础、通信技术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射频电子电路、电子技术实验基础、集成电路应用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3.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介绍: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原电磁场与微波通信专业)是研究射频无线信号的产生、辐射、传播、散射、接收和处理的相关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的本科专业。

本专业在通信、雷达、遥感、遥测遥控、地球物理探测、电子测量、电子对抗、射电天文与无损探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电磁场理论与工程基础,较强的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电磁波的产生、传输、辐射、接收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电子信息系统中射频和微波等电路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电磁场与波、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基础、天线原理与设计、电波传播、微波测量、无线测量、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电磁散射与传播、微波固态电路、微波电路EDA、通信技术与系统、微波网络、雷达原理与系统、软件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实验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4.电波传播与天线。

继续资料尚缺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1.电子科学与技术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在射频、微波、毫米波等全波段电子材料、集成器件、电路与系统制造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创新创业人才。

专业特色:以围绕现代电子学与电子信息技术而展开的新型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器件及其在电路和系统中的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物理基础理论扎实、精通材料和集成器件研制、在电路系统设计及应用上有特长的工程技术和创新创业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波、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测量技术、电子器件基础、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介质物理、磁性物理、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微波技术、材料物理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电子材料、电子材料工艺原理、传感技术、混合集成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毕业走向: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以及其他电子信息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能在电子材料、集成器件、电路与系统制造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专业旨在培养在微电子技术领域内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出色的工程实践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具有一定的新原理器件研究与创新能力的高级科研及工程技术人才,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的分析、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科研、教学、设计、及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围绕专业物理、微电子学、电子电路与系统、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结合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半导体器件-电路-版图-工艺-系统的综合设计与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与科研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半导体物理、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固体物理、电磁场与波、微波技术、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原理、微电子技术学科前沿、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微电子工艺、先进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电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基础、半导体光电器件、集成电子学、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等。

毕业走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及其它电子信息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既能在微电子领域从事半导体物理、器件理论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能在产业化的研究机构与企业从事IC设计、VLSI、有源/无源电子元件与SIP集成技术、光电器件与集成技术以及电子整机系统研发工作以及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专业旨在培养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领域内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具备微电子与电子系统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具备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设计技能的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能在集成电路设计、单芯片电子系统(SOC)设计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制造、测试、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特色: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和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细加工平台,通过全面、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实际工程体验,培养具备一定的集成电路与系统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主干课程: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电磁场与波、微波技术、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模拟集成电路原理、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实验、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片上系统(SOC)技术、集成电路CAD、集成电路可靠性技术、集成电路测试与封装等。

毕业走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及其它电子信息类学科的硕士学位;能在集成电路设计、VLSI与SOC 设计等各种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从事科研、教学、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4.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前身是组建于1958年的电真空化学专业,1978年更名为本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化学与电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印制电路、电子化学工程、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围绕电子技术与化学有机结合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全面、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既具有电子技术知识又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

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印制电路与印制电子技术、微电子工艺、电子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能源材料化学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高级科研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结构化学、仪器分析、精细化工、试验设计方法、电子工艺化学原理、印制电路原理和工艺、材料物理、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电子电镀技术、应用电化学、化学电源、微电子工艺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