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宁市城市空间特色及规划论文

伊宁市城市空间特色及规划论文

伊宁市城市空间特色及规划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伊宁城市空间发展阶段、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分析,推导出伊宁城市空间的主要问题为空间格局紊乱、空间特色不明显。

随后在对伊宁现状城市空间特色(城市总体格局、城市空间肌理、城市空间特色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城市空间特色营造的目标和原则,通过控制城市空间总体格局、优化城市空间肌理、组织城市空间特色要素、塑造城市空间重要界面来营造城市空间特色。

关键词:伊宁,城市空间特色,城市空间肌理,空间特色要素,特色营造
1 伊宁城市空间特征分析
1.1伊宁城市空间演化的主要特征
军事因素、自然条件因素、区位交通因素、经济因素、城市投资以及政治政策因素对伊宁的城市形态变化及城市发展方向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依据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伊宁城市的演化过程可以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点状形成期,清代(1762年-1850年);轴向扩展期,沙俄入侵新疆及民国盛世才时期(1851年-1945年);内向填充期;解放初期(1950年-1991年);轴向蔓延期,改革开放后(1992年至今)。

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北部伊宁县的达达木图乡和潘津乡划归伊宁市。

从2008年到2011年伊宁市城市用地迅速扩张,城市空间发展步入快速发展期,城市沿伊犁河沿岸外向迅速轴向蔓延扩展,形
成“一心两翼”的城市格局。

图 1 城市空间发展时序与历史节点图
1.2 伊宁城市空间格局的特征
伊宁市地处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北部为科古琴山和婆罗科努山,南部为乌孙山。

城市四周被草原和森林包围,形成了三山环抱,绿海田园的城市背景与城市基底。

城区南部的伊犁河是新疆流量最大的国际内陆河,河面宽阔,水流平稳多汊流。

城区内水渠沟壑密布,如同水网一般,由南向北汇入伊犁河。

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生态赋予了伊宁“山为景,水为境,蓝绿相织”的城市空间格局。

图 2 伊宁市现状城市总体格局
1.3 伊宁城市空间肌理的特色
伊宁的城市肌理整体呈现明显的非均质发展的组团式格局。

城市肌理主要由主城区与新城区(合作区)组成。

主城区是综合性城市片区,建设规模最大,布局相对紧凑,集聚了城区75%的居住人口。

从城市路网格局看,城市的空间肌理可分为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
图 3 伊宁中心城区城市空间肌理分布图
肌理一: 19世纪街巷水路相邻的根系状路网城市肌理
为了生活生产的便利古代居民依水而居,因此街巷布局与泉水渠系分布高度耦合,街巷依沟渠水系的布局呈根系状自由分布。

这类肌理形成于19世纪,现今多分布在南市区和老城东部的传统居住区,在南市区尤为明显。

肌理二:19世纪形成后逐步演变的高密度方格网城市肌理
这类片区分布在原俄罗斯侨民片区——诺威噶尔特所在的位置,其肌理形成于1870年代,道路网原为80~100米的方格网。

肌理三:民国形成的放射状路网城市肌理
这类城市肌理分布在六星街,出现在1934年,它独具特色的放射状道路格局是盛世才提出的六大政策的象征,道路网格内多为传统居住形式。

肌理四:新中国成立后高密度矩形路网空间肌理
这类城市肌理多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分布在没有密布根状水系的区域,如城乡结合处和外围村庄斑块。

巷道之间区块的尺度:短边为30~40米,长边大概为200米左右。

道路网格内多为传统居住形式。

肌理五:新区建设形成的低密度方格网城市肌理
这类城市肌理是伊宁新城和老城更新区普遍采用的肌理。

其方格网的尺度可达到650米×650米,较小的方格网尺度也达到300米×300米,方格网的道路网格内是占地面积大的居住区和厂区等。

1.4伊宁城市特色界面与街道空间
伊宁的城市特色界面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的东南部,即传统街区
内。

这里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伊宁传统风貌与格局,围绕沟渠水系组织街巷与院落,呈植物根系状自由布局,形成独具特色的整体格局与肌理,营造出特有的场所感和认同感,集中展现了伊宁的传统风貌。

建筑与街巷整体尺度以小尺度为主,形成灵活自然、精致宜人的整体格局与脉络。

(一)街道、广场
伊宁的传统街区,街巷宽度比较狭窄,建筑大都临街而建。

建筑的贴线率[贴线率是指由多个建筑的立面构成的街墙立面占所在街区长度的百分比,即临街建筑物的长度和临街红线长度的比值,它表现了临路建筑物的连续及底层建筑物的退让程度,这个比值越高,沿街面看上去越整齐。

]较高,在80%以上。

建筑高度(院墙高度)与街道宽度的比基本控制在1:1~1:2的范围内,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连续的、高低起伏,且富有节奏感的街道界面和宜人的街道空间尺度[根据卡米洛和芦原义信(1975)的说法,高宽比大于1时,建筑与建筑形成相互干涉过强的空间,当高宽小于0.5时,则有些过于分离,高宽比在1和0.5之间达到空间的平衡,这类街巷的高宽比形成了宜人的尺度。

]。

在伊宁传统街区中,可以称得上公共广场的点并不多,大多为了满足清真寺礼拜等传统宗教节事的人群集散或公共建筑入口人群集散所用。

(二)建筑轮廓
伊宁历史街区中,建筑轮廓平缓有序,但又不失节奏感。

沿街建
筑及院墙的色彩明快,对比恰当,大多以白色、蓝色和赭色涂饰住宅,暖(赭色)、冷(蓝色)、明(白色)、暗(阴影)对比鲜明。

建筑檐口多为磨砖拼花,墙面腰线多为石灰面层,门窗一般为木制,外包窗套或门套,上有雕木山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