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管理作业 一

项目管理作业 一

项目管理作业一、名词解释
1. 项目管理:答: 项目管理是根据项目的实际环境,通过各方干系人的合作努力,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达到项目的目标要求,满足或超过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
2. 项目生命期:答: 通常将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经历的各个阶段的序列叫做项目生命期。

3. 项目组织:答:项目组织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优化资源配置而建立的具有协作关系的结构性系统
4. 里程碑:答: 是项目中的重大事件或一个显著的时间点,通常值一个主要可支付成果的完成。

最明显的特征是达到此里程碑的标准毫无歧义。

5. 矩阵型组织结构:答:矩阵式结构的出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飞跃。

当环境一方面要求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每个产品线能快速做出变化时,就需要矩阵式结构的管理。

前面我们讲过,职能式结构强调纵向的信息沟通,而事业部式结构强调横向的信息流动,矩阵式就是将这两种信息流动在企业内部同时实现。

6项目整体管理:答:是指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对所有其他项目管理知识领域的所有过程进行协调的全部工作和活动的过程。

7. 可交付成果:答:可交付成果是指那些全部或者部分完成的项目结果,他们被直接输出或者被项目执行过程管理。

8. 项目范围管理:答:项目范围是项目计划的基础,项目执行、监控和验收的基准。

项目范围管理与其他管理过程密切相关,是交付合格的项目成果的直接保障。

9. 项目进度规划:答:项目进度规划是在拟定年度或实施阶段完成投资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工程量和工期要求,对各项工作的起止时间、相互衔接关系所拟定的进度计划,同时对完成各项工作所需的劳力、材料、设备的供应做出具体安排。

10. 关键路径法:答:关键路径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哪个活动序列(哪条线路)进度安排的灵活性(总时差)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的网络分析技术。

二、单项选择
1. 随着项目生命期的进展,资源的投入(C )C.先变大再变小
2. 应对项目的可交付成果负主要责任的是(B ) B.项目经理
3. 项目干系人识别是在哪个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进行的(B ) B.规划工作过程
4. 项目经理在(B )中权力最大 B.项目型组织
5. 对于风险较大、技术较为复杂的大型项目,应采用(A ) A. 矩阵型
6. 项目整体管理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技术和方法是(C )。

C.偏差分析法
7. 项目绩效报告是由(A )负责编制的。

A.项目团队
8. 有关项目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C)C.确定项目都要做什么工作
9. 某项任务工期的最乐观时间为3天,正常时间为6天,最悲观的时间为9天,此任务的预期工期为(B ) B.6天
10. 活动逻辑关系中的“结束(A)—开始(B)”关系是指(A)A. 活动A不结束,活动B不能开始
三、多项选择
1. 下列属于项目基本特征的是(ABD) A.目的性 B.一次性 D.独特性
2.项目管理的三要素包括(ABC) A.质量B.时间C.成本
3.下列属于项目管理基本特征的是(AB) A.复杂性B.创造性
4.项目组织选择的原则有(ABC) A.目标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统一指挥原则
5.选择项目组织结构类型应考虑的因素有(BCD) B.项目持续时间 C.对公司内部的依赖性D.对公司外部的依赖性
6. 项目整体管理与其他项目单项管理相比,具有的特点包括( ABC) A.综合性B.全局性C.系
统性
7德尔菲法的特点主要有(ACD) A.匿名性C.反馈性D.收敛性
8项目范围变更的原因有(ABCD)。

A.项目范围计划出现了遗漏 B.项目团队提出了新的技术 C.项目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 D.客户需求发生了变化
9.活动时间估算的主要工具和方法有(AB ) A.专家判断B.类推估算
10.(BC)属于网络计划 B.CPM C.PERT
四、问答题
1. 什么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

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

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基本要素:(1)项目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2)项目干系人包含:项目经理、消费者/使用者、执行组织、企业、政府或社会团体、项目团队成员、发起人、有影响力的人、项目办公室(3)资源一切具有现实和潜在价值的东西,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有形资源和悟性资源。

(4)目标规定要求包括项目实施范围、质量要求、利润或成本目标、时间目标以及必须满足的法规要求等(5)需求和欲望对不同干系人的不同需求加以协调,统筹兼顾,以取得某种平衡,最大限度的调动项目干系人的积极性
2. 项目管理包括那些过程组?
答:(1)启动过程组,定义并且授权项目或阶段(2)计划过程组,定义或渐进明细项目目标和计划,选择最优的行动过程以达到所从事的项目或阶段的目标和范围要求(3)执行过程组,综合运用人力和其他资源,执行项目或阶段的管理计划(4)监督和控制过程组,有规律的测量和监督项目进程,识别与项目计划的偏差,必要时采取纠正行动,以适合项目或阶段目标要求(5)收尾过程组,正式接受项目的产品、服务或结果,有秩序的结束项目和阶段
3. 什么是专家判断法?专家判断法有哪些优缺点?
答:指各专家在互不通气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进行预测,然后企业把各专家的意见汇集到一起,采用不记名方式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参考别人意见修正本人原来的判断,反复数次,最终确定预测结果
特点:1)弱干扰性:专家互不见面,消除心理影响;2)全面性:通过采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点法进行统计,使得所有专家的意见都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4. 什么是关键路径法与关键链法?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答:关键路径法是一种基于数学计算的项目计划管理方法,是网络图计划方法的一种,属于肯定型的网络图。

关键路径法将项目分解成为多个独立的活动并确定每个活动的工期,然后用逻辑关系将活动连接,从而能够计算项目的工期、各个活动时间特点(最早最晚时间、时差)等。

关键链法:关键链法是一种进度网络分析技术,可以根据有限的资源对项目进度计划进行调整。

关键链法结合了确定性与随机性办法。

开始时利用进度模型中活动持续时间的估算,根据给定的依赖关系与限制条件绘制项目进度网络图,然后计算关键路径。

在确定关键路径后,将资源的有无与多寡的情况考虑进去,确定资源限制进度计划。

这种资源限制进度计划经常改变项目的关键路径。

帕肯森定律:工作总是拖延到它所允许最迟完成的那一天。

原因:主观原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客观原因: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避免的方式:安全裕量(浮动时间)不要放在具体的活动上,而是集中管理。

区别:关键路径法在不考虑任何资源限制的情况下,沿着项目进度网络路径进行顺推与逆
推分析,计算出全部活动理论上的最早开始与完成日期、最晚开始与完成日期。

由此得到的最早开始与完成日期、最晚开始与完成日期并不一定就是最终的项目进度计划中的日期;但它们能指出,在给定的活动持续时间、逻辑关系、时间提前量、时间滞后量和其他制约因素下,可开展各项活动的时间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