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教案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教案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教案篇一: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教案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一、幼儿园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内容1、感知和理解丰富多彩的幼儿故事。

幼儿故事包括童话、幼儿生活故事、幼儿小说和寓言。

2、学习和欣赏语言优美的幼儿诗歌和散文。

幼儿诗歌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类型,幼儿诗歌和幼儿散文一般想像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丰富优美语言和神奇的想像,是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结构(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在讲故事之前,为了激发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创设一个可发挥幼儿文学想像,能让幼儿获得更直观体验的情境,让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生活场景更加生动。

1、语言描述情境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前为幼儿描绘一个生动逼真的情境,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产生无穷的遐想,并对教师要讲述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

如:故事《梨子小提琴》是这样为幼儿描绘的:“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狐狸、狮子、小鸡、小兔、小松鼠等等。

狐狸很坏,他喜欢欺负小鸡;狮子很凶,他喜欢追小兔。

但是,有一天,当他们听了一种好听的音乐以后,就再也不欺负别人了。

你想知道是什么音乐那么神奇吗,是谁带来了那么好听的音乐呢,”2、设问引出情境教师可以利用提问,与幼儿一起讨论一些与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以此来引出情境。

如: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小朋友,你们喜欢恐龙吗,你觉得恐龙是怎样的动物呢,假如有一天,它来到了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侈觉得将会发生什么事呢,”在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继续说:“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可能发生的事,说得很好,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听听故事就知道了。

”3、艺术渲染情境即利用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安静、和谐、优美的氛围,让幼儿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美的熏陶。

如:故事《梨子小提琴》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教师首先出示一幅小提琴的大图片,同时播放优美的小提琴乐曲,让幼儿安静地观察和欣赏。

还可以结合提问引导幼儿欣赏:“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听了音乐,你想做什么,”幼儿欣赏着美妙的音乐,同时大胆的想像,积极的思索,有助于初步体会“音乐能给人们带来快乐”这一故事主题。

(二)理解文学作品,体验作品情感1、呈现文学作品给幼儿呈现文学作品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如教师讲述作品、借助录音、情境表演、幻灯、多媒体动画展现作品内容。

不管运用何种方式给幼儿呈现文学作品,教师应注意给幼儿营造欣赏作品时以和谐、宽松的氛围和逼真、生动的意境,应尽可能的让幼儿在欣赏作品有时候能多通道地相互作用,即作品欣赏与活动教具或动作结合;作品欣赏与音乐结合;作品欣赏与游戏结合,为幼儿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学意境。

2、理解、体验文学作品初步理解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主要意思。

可通过提问法和讨论法,结合图片、幻灯、录像等手段,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

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语言,感受作品的美以及情感,感知作品的主要特色。

同时还应让幼儿通过多种活动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获得愉快的直接体验。

可围绕作品内容设计和组织几个相关的活动。

如:可以组织观察走访,观看图片和动画片,情境表演等活动,引导幼儿理解与作品内容有关的自然和社会生活;可以通过绘画、折纸、音乐、舞蹈等活动,引导幼儿体会作品的情感和美。

(三)创造性想像和语言表述在幼儿对文学作品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扩展自己的想像,并能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像。

在立足于原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续编和改编故事。

如:《猴吃西瓜》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我用瓜皮做什么”,让幼儿创造性想像并能用语言完整讲述。

三、幼儿故事活动的选材、组织与指导要点(一)幼儿故事活动的选材1、题材广泛,主题明确如传统作品《白雪公主》、反映幼儿生活和反映幼儿能理解的社会生活的内容《重要电话》等作品。

有些故事虽然不能让幼儿得到明确的思想教育,但却能给幼儿带来快乐,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情趣,获得健康、积极的心态,同时能让幼儿展开想像的翅膀去飞翔,如《高老鼠和矮老鼠》等。

2、结构简单,情节有趣由于幼儿对事物相互关系的理解往往比较简单,难以理解深层的关系,因此,一个幼儿故事应主要讲一件事情,涉及的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比较简单。

如《城里来了大恐龙》。

幼儿喜爱的故事还应有生动有趣、能吸引他们的情节。

如故事《慢吞吞的小熊》。

3、形象鲜明,语言浅显易懂故事中活灵活现、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常常能深深的吸引幼儿,有时他们甚至幻想自己就是故事中的那个角色。

因此,教师应选择那些有着生动人物蝗故事,让幼儿去体会角色的喜怒哀乐。

篇二:第二章幼儿文学活动设计第二章幼儿文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和掌握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层次、主要环节。

2.通过观摩(周五进行)讨论幼儿园教师示范的同类型的语言课,掌握编写教案的基本思路和上课的基本环节。

教学重点:掌握幼儿文学教育活动方案编写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幼儿文学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教学过程:一、简介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1、这类活动是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围绕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所展开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儿童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

2、文学教育是学前教育机构语言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以幼儿园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进行的文学教育活动,也是学前机构语言教育活动一种不可缺少的类型。

3、它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谜语诗、绕口令、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二、对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基本认识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一种活动类型。

其目的在于向学前展示成熟的语言学习与积累文学语言扩展儿童的词汇量,培养儿童倾听的有关技能,鼓励儿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培养儿童的艺术想像力。

文学作品对幼儿园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已远远超过我们已有的认识。

在此,我们从语言教育的角度来认识与探讨文学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幼儿园文学作品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又是活动的依据。

作品选得好,教育目标的实施就有了保证。

选择作品内容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功能,又要考虑到幼儿园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

可用于幼儿园教育功能,又要考虑到幼儿园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

可用于幼儿园文学教育的作品题材主要有生活故事、童话、寓言、民间传说、儿歌、儿童诗、抒情散文以及童话剧等。

所选的内容应具有以下特点:1、作品中的形象鲜明生动幼儿园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要活灵活现,不论是人物还是小动物,都要抓住其外部特征,写出其神态和动作。

如《小白兔》前两句主要写了小白兔的神态和外部特征,后两句重点描述了小白兔的动态和习性。

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也深受儿童的喜爱,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儿童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并且需要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作用。

儿童语言发展也同样如此,因此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应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使儿童在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动耳等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对文学作品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与感受。

3、扩大儿童自主活动的范围在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中,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比较自由地进行讨论、操作表演等,在亲自操作实践、探索和想像创造中,达到对文学作品和文学语言准确、深刻的理解和感知。

(三)文学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1.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倾听各种语言句式倾听形象化的语言倾听不同风格特色的语言2.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培养他们自觉获取语言材料的能力在上下文中理解和学习新词通过专门介绍概念的书籍来学习归类的词汇在语言文学活动中掌握和运用新词3.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技能培养有意识倾听的能力培养辨析性倾听的能力培养欣赏性倾听的能力4.提高幼儿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四)文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层次1、学习文学作品内容这是文学教育活动首要的环节。

教师要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本班儿童的实际水平以及活动环境与材料利用的便利与否,而采取不同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有的采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视觉教育手段;有的采用录音、教师讲述和教具、玩具等辅助教育手段呈现作品内容;有的观看情景表演或哑剧来接近学习内容。

如果作品浅显易懂,儿童有直接生活经验,则可以直接呈现。

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在学习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有必要进一步引导儿童去理解作品、体验作品,尤其是让儿童通过亲身感受去体验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的情感历程和心理世界。

教师可以围绕作品内容设计和组织几个相关的活动,如观察走访、观看动画片,组织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活动,采用绘画、纸工等艺术创作手法,引导儿童讨论、表达和表现文学作品内容。

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紧紧围绕着作品内容引导儿童理解与思考。

3(迁移作品经验在帮助儿童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儿童迁移作品的经验。

因为文学作品向儿童展示的是建立在儿童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

这种间接经验让儿童感到既熟悉又新奇有趣。

但是,仅仅让儿童的学习停留在理解这些间接经验的基础上还是不够的,还不能充分地将这些间接经验与儿童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

因此,需要进一步组织与作品重点内容有关的操作、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向儿童提供一个将文学作品讲演迁移到生活中与儿童生活经验和体验有机结合的机会。

4(创造性想像和语言表述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儿童扩展自己的想像,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像。

创造性想像和语言表述仍然立足于原有已学的文学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在这一层次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儿童学习续编故事,也可以让儿童仿编诗歌,还可以让儿童围绕文学作品内容想像讲述。

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1)指导儿童艺术地再现文学作品再现文学作品的方式有多种:复述、朗诵、表演、用音乐或美术手段再现其思想内涵和情感氛围等。

教师都需要指导儿童在准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借用作品的词句,加上自己的解释以及辅助性的表情、声调、动作变化等,根据朗诵或表演的需要进行一番“加工”。

(2)指导儿童学习仿编文学作品同再现相比,文学作品的仿编活动对儿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出了挑战。

实际上,儿童仿编文学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再造或仿造的过程。

儿童先感知理解作品中一句话或一段话的结构特点,然后凭借想像构思出新的内容,再借用原作品的结构,通过换一个词或换几个词,甚至换几个句子的方式完成仿编活动。

通过文学作品仿编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儿童理解语言结构形式与语言内容的关系,即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通过同一种语言结构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儿童大胆想像,创造性地进行词语的搭配组合,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