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差异
妖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曹植的《美女篇》。)
• 歧: • 歧路:
• 歧路: 分叉路。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曹植的《美女篇》。)
• 闲:
• 闲:
娴,娴雅。
古今字 闲-----娴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曹植的《美女篇》。)
• 古今词义的差异的几种情况:
一 古用今废词 二 词义扩大 三 词义缩小 四 词义转移
后指人以外的其它动物。
如:
《西游记》第一回:“如今人虫之 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再后来专指昆虫。
• 四 词义转移。 有些词在早期是某个意思,到了后来, 甚至现代汉语中成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意 思,这就是词义的转移。
• 走马观花 : 走: 跑
寺
“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后汉书· 刘般传》
• 一 古用今废词。 有些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意义明确, 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了,死掉了,意义 为零。
• 祡
chái
烧柴祭天。
• 禖
méi
祭名。古人求子之祭
• 褿(示字旁):
• 褿(示字旁): 祭猪神。
• 二 词义扩大。 有些词在早期意义的范围比较小,到 了后来,甚至现代汉语中,范围扩大了。
古今词义的差异
• 古今词义的差异: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 性恶论》) 伪:
人为的,非天然的。
译: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些善良的人是后天 教育培养出来的。
• 古今词义的差异的几种情况:
一 古用今废词 二 词义扩大 三 词义缩小 四 词义转移
五 词义轻重的不同
六 褒贬色彩不同
• 《墨子》: 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堀穴而 处焉。 (堀,即窟,洞。) 宫:
本文中指房子。
虫
古代对动物的总称。《尔雅· 释虫》:“有足 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大戴礼记· 易本命》: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 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 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 长;倮(同“裸”)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 长。”
诛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 公冶长》
诛: 用言语责备。
怨
• 怨:
古代指恨,语义重
恨
• ①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史记· 淮阴侯列传》)
• ②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絕期。 (白居易《长恨歌》
• 六 褒贬色彩不同。
古代是褒义,后来是贬义;或古代是 贬义,后来是褒义,或者本是中性的,后 来有了褒贬色彩。
汉代有鸿胪寺,专பைடு நூலகம்接待外宾的地方。 东汉明帝年间,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 兰应邀来洛阳,起先就住在鸿胪寺。不久, 在洛阳西门外另建精舍,供其居住与安置 经传,并以驮运经卷的白马命名,又袭用 当时官署之称,名曰“白马寺”。
寺:
古义指官署。今义指寺院。
• 五 词义轻重的不同。 词的语义古今轻重有别。
五 词义轻重的不同
六 褒贬色彩不同
响
• 《水经注· 江水》: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响:古专指回声。后泛指声音。 如:
骆宾王《在狱鸣蝉》:“露重飞难进,风 多响宜沈。”
• 三 词义缩小。 有的词在早期意义的范围比较大,到 了后来,甚至现代汉语中,范围缩小了。
宫
• 阿房宫,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白宫: 指皇帝的房子,文化娱乐场所,或政 府机关的房子。